APP下载

网络视角下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成因
——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2016-05-24姚云浩高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集群景区

姚云浩 , 高启杰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网络视角下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成因
——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姚云浩1, 高启杰2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选择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得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间的关系和差异,并解释了造成集群绩效差异的原因。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特征;SCP范式;案例比较;平遥古城;剑门蜀道;黄陂乡村;杭州西湖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将逐步下降,更多的国民生产总值将由服务业创造,而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存在着广泛的产业集群现象[1-3]。当前,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表述存在众多差异,但可以发现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来源于产业集群,具体是指以区域的旅游吸引物为核心、聚集在同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旅游企业、相关产业企业和支撑服务机构等,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人性化的完美体验,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通过分工合作而结网形成的创新性组织[4]。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其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企业间、旅游企业与相关组织间通过分工合作建立的联系,具有经济属性特征;集群中的企业嵌入在本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具有社会属性;集群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网络,由于旅游产业的分工过程积累,各成员为了改进现有产品或创造新的产品,通过交互作用将产生创新关系网络[4]。然而,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对旅游产业集群自身的网络特性和运行机制等还缺乏清晰的认识,鲜有对集群网络特征和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总体上比较单一,缺乏对不同类型集群的比较视角。因此,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和绩效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如何体现又是如何发生的等诸多问题亟需解答。

借鉴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SCP),强调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决定其网络行为,从而影响网络绩效,即网络结构是旅游产业集群创新和绩效产生的基础,网络行为是集群绩效产生的过程机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产业集群多案例比较研究,对旅游产业集群与网络理论的融合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扩展。

1 文献回顾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本体论意义上说,网络是集群成员之间在合作竞争、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等过程中形成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总和;从方法论意义上说,网络是一种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强调用行动者的社会结构来解释其行为[4]。传统企业成长理论关注企业内部成长和外部成长,而网络组织理论则认为,网络化的企业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下能获得更大的增长[5]。R.Johnston[6]认为,集群中网络的交互作用产生了主体之间的3种联系:基于信任的社会联系、基于契约的市场联系和基于联盟的交易联系。李二玲等[7]认为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集聚+网络。产业集群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是因为集聚优势和网络优势的双重作用,而网络优势具有更大的发挥潜力,网络可部分解释集群创新[8]。

目前,网络理论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3类[9]:(1)把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即界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产业集群弥补了企业和市场效率的空隙,并比市场组织更稳定,比科层组织更灵活,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创造集群租金[10-11]。(2)将网络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运用新经济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集群创新进行分析。李志刚等[12]探讨了集群中网络结构变量,如网络密度、联系强度等因素对网络主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田晓霞等[13]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自我中心网络、整体网络方面分析了喀什市旅游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结构。(3)分析不同产业集群不同的网络特征,如网络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行为和集体效率。许强等[14]比较了传统与高技术2种产业集群,指出集群协同创新行为的差异是集群目标、网络成员和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J.Ferreira等[15]强调从知识溢出视角解释集群与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还有学者从集体学习、创新扩散等视角研究集群网络结构特征与绩效间的关系。

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和关键[16],而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又缺乏对集群网络特征与绩效的分析,特别是比较视野下的不同类型集群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行为和绩效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分析,这将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扩展和实践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差异,包括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所在,需要采用多案例研究法,运用分析归纳法提炼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和观点。鉴于旅游产业集群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式,不同划分标准下有不同的类型[17-20],但其形成的关键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集群所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因此,借鉴叶红[20]的分类,将旅游产业集群划分为城市型、景区型、社区型3种类型。

参考K.M.Eisenhardt[21],M.Yan等[22]的建议,案例选择兼顾了集群的代表性和信息的可获得性,共选取4个案例,分别是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这4个旅游产业集群案例分属景区型、社区型和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位于中国东、中、西部3个旅游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的区域[23-24],且涉及到不同种网络结构形式。案例间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数据收集

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1)一手访谈资料。深入剑门蜀道旅游区,与110家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等进行访谈和数据收集,积累了相关素材和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感性认识。(2)二手其他资料。收集4个案例集群中有关政府部门及核心企业等组织在网上的公开资料、前人对案例的报道和分析[25-27]以及统计年鉴等其他网上公开信息,获得集群发展的相关素材。

2.3 案例分析方法与框架

运用分析归纳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旅游产业集群比较研究,因此,不能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假设,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法比较各案例间的异同,对现有理论进行扩展和精炼,以找到一个与案例相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得出相关推论[14,21,28]。本研究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提出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三维度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案例剖析

3.1 网络结构

在旅游产业集群中,网络结构代表了集群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网络关系分布情况,反映了旅游企业等节点在整个关系网络中的位置、规模、密度等方面,是各主体在旅游产品生产与服务、旅游接待与品牌构建等各种产业活动中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一种构成模式。借鉴前人研究成果[16,25,29],按旅游核心资源的分布以及聚集企业间的关系,将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分为轴轮式、多核式和网络混合式3类(图1)。

图1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是典型的轴轮式旅游产业集群,即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中心,始终保持着吸附其相邻景点或企业聚集的作用,整个景点系统以其为中心,众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购物点、娱乐中心等企业及其原材料供应商围绕在周边,表现出明显的同心圆布局形态。轴轮式旅游产业集群往往出现在重点名胜区中。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包括剑门关—翠云廊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昭化古城、天曌山、皇泽寺、千佛崖、明月峡5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剑门蜀道三国文化路线的核心段,是典型的多核式旅游产业集群。多核式旅游产业集群内存在多处聚集中心,各大核心景区间可能存在聚合成更大集团的趋势,也可能存在分散成多个景点集聚的趋势。多核式网络结构一般出现在旅游资源众多、拥有多处核心景区的集群中,围绕不同的核心景区形成了多个网络体系,同一网络内部密切合作,网络体系间则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也属于多核式集群,包括木兰八景,即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天池风景区、木兰古门风景区、木兰清凉寨风景区、木兰草原风景区、木兰云雾山旅游风景区。其中,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组成的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余4处为国家4A级或3A级旅游景区。各景区及周边家庭企业均有所发展,多个凝聚中心形成了一定的集群稳定性,但规模受核心景区发展程度的影响,均衡程度不及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属于网络混合式旅游产业集群,它既存在多个核心企业及众多与之配套的中小旅游企业,又存在大量分散的、直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企业。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以西湖为核心,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风景名胜点100余处及40多座饭店,但规模和等级不同,企业位势差异较大,是典型的网络混合式旅游产业集群。

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发现,4个旅游产业集群分属于轴轮式、多核式和网络混合式,其网络结构形式下的市场结构差异表现在企业数量与类型、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等方面(表1)。

表1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下的市场结构差异

3.2 网络行为

网络行为强调旅游产业集群企业间的互动联系,包括纵向和横向联系[4]。旅游产业集群纵向联系有2层含义:一是指集群的核心企业与处于不同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配套企业间的互动联系,如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联系;二是指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顾客输入与输出为纵向的合作关系,如旅行社为景区提供客源,旅游交通为酒店提供客源等。横向联系则强调不同类型或同类旅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如基于旅游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等共同利益进行横向的互补性合作。

平遥古城、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均属于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大多是一种“嵌入型”的企业集聚[20],即强制性制度因素是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外力推动的影响较大,外来企业较多,彼此间缺乏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往往难以形成企业间紧密的合作与分工,纵横向分工相对不明显,例如,在景区周边的旅游企业大都独立发展,价格竞争是同类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更换速度快,进入和退出门槛低,企业间很难建立长久的信任与合作关系。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主要根植于当地乡土的血缘、地缘社会关系网络中,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发挥“乡村精英”的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乡村中亲戚朋友开发旅游服务产业,并形成互助与结网,家庭企业间纵向或横向联系建立在乡土社会之上,比较紧密;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较强,竞争激烈。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是典型的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企业众多,有共同的规范和较高的信任水平,是功能互补性的旅游企业布局,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稳定的网络状产业链条,横向和纵向联系紧密。横向联系表现为同类旅游企业间客源的共享、采购联盟,与不同类旅游企业的门票联合销售等,纵向联系表现在不同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合作,如旅游人才培养机构和旅游酒店的合作,旅行社为景区提供客源的合作,休闲或运动设备制造商与旅游娱乐企业的合作等(表2)。

表2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行为分析

3.3 网络绩效

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绩效表现为以企业、政府等机构为主体的创新绩效以及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旅游业是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产业,其本质是求新求异。没有创新,旅游业就会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也来自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网络成员间互动协同竞争的关系。旅游产业集群中网络成员的创新绩效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服务创新绩效、管理创新绩效、营销创新绩效以及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经济绩效4个方面(表3)。

4 案例讨论

通过对4个案例的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行为和绩效都有所差异。本研究将从集群聚集程度、创新主体与范围、集群与社区及自然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探究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差异。

4.1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程度

以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城市型、网络混合式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集聚程度最高,存在多个核心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小旅游企业;其次是社区型、多核式的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以及景区型、多核式的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二者因核心景区较多,企业集聚形成了多处集中但趋于分散的局面;而以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景区型、轴轮式旅游产业集群则以核心景区为中心,形成了众多竞争关系明显的旅游企业,且外地企业众多,难以形成紧密的合作与专业化分工。由此得到推论1:城市网络混合式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集聚程度最高,景区轴轮式旅游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程度最低,多核式旅游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程度一般。

4.2 旅游产业集群创新主体与范围

以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为代表的的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创新主体主要是政府,制度因素是集聚形成的主要因素,从核心景区的规划、打造到管理,大部分以政府为主导,且主要是强制性的制度创新,同时,企业间也缺乏相互认同的文化背景和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以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为代表的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创新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家庭企业本身,前者主要是诱导性的制度创新,后者则以当地文化背景为基础进行特色餐饮、民居民宿、民族歌舞等为服务内容的创新;而以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具有广泛的旅游者和本地城市客源,产业内分工合作明确,强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由此得到推论2: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图谱更宽;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中,政府往往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图谱较窄;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政府和家庭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图谱界于二者之间。

表3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绩效分析

说明:资料来源于各地方及景区官方网站。

4.3 旅游产业集群与社区及自然资源的关系

受社区文化、资源环境、治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以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为代表的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内家庭企业间更多地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关系网络,自然资源既是生活环境又是旅游资源;而以平遥古城、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更多地是外来企业嵌入到本地社会关系网络中,与社区利益往往会因发展目标和利益上的分歧而产生冲突,社区关系容易紧张,同时,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对自然资源的优美性、丰富性要求较高,但旅游业的发展又必定会破坏自然资源,存在发展的矛盾性;以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对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很大,本地消费者是重要的客源,其发展的空间往往随城市的扩大而扩大,自然资源的约束能力较小。由此得到推论3: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与社区及自然资源的关系最为紧密;景区型游产业集群与自然资源及社区的关系较为紧密,但发展的矛盾性较为突出;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与社区关系很紧密,但自然资源对其约束相对较小。

4.4 解释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绩效差异的理论框架

对旅游产业集群案例的分析和对比表明,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绩效的差异与不同类型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有关(图2)。例如,作为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主要为网络混合式的网络结构,旅游企业数量众多,且差异较大,产品丰富,企业间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明显,前者体现在旅游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共建、形象维护等方面的互补性竞争与合作,后者体现在旅游资源和设施共享、旅游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带来了较高的集群主体创新绩效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而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景区多核心型旅游产业集群,受区域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企业间横纵向联系由于景点的分散性而趋于松散,网络绩效较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低很多。因此,从集群网络研究的视角出发,基于SCP分析框架得到推论4:旅游资源类型、规模及分布的差异将影响旅游企业的聚集形态,产生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带来不同的横纵向网络行为,最终影响集群的网络绩效。

图2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分析框架

5 结论与展望

旅游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复杂的网络系统特征。对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表明:(1)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景区型和社区型的旅游产业集群一般为轴轮式或多核式网络结构,城市型的集群一般为网络混合式结构;(2)不同的网络结构产生不同的网络行为,企业间横向和纵向联系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网络混合式、多核式和轴轮式旅游产业集群;(3)网络行为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网络绩效,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网络绩效最高,而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主体为政府和企业,网络绩效相对较低,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则突出政府的创新地位,网络中企业的创新绩效最低;除此以外,不同类型集群中旅游企业的创新图谱,与社区及自然资源关系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鉴于案例研究的天然缺陷,研究的外部效度仍存在局限性。影响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绩效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不同类型集群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也错综复杂,优劣正负抵消的影响机制尚待探讨;集群的网络视角不应只局限在集群内部,集群与集群间的关系、集群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探讨如何通过旅游创新来突破集群先天和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条件以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也将是集群研究的重点领域。

[1] 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77-90.

[2]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4,24(4):433-436.

[3] Jackson J,Murphy P.Clusters in Regional Tourism:An Australian Cas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4):1018-1035.

[4] 姚云浩.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及创新绩效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5] Peng M,Heath P S.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Institutions,Organizations,and Strategic Ch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2):492-528.

[6] Johnston R.Clusters:A Review of Their Basis and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J].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 Practice,2004,6(3):380-391.

[7] 李二玲,李小建.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J].经济经纬,2007(1):66-70.

[8] Giuliani E.Network Dynamics in Regional Clusters:Evidence from Chile[J].Research Policy,2013,42(8):1-14.

[9] 王凯.基于网络结构的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69-370,365.

[10] 吴忠培,董丽雅,苗娴雅.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62-65,61.

[11] 陈赤平,丁建军.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2009,39(2):33-40.

[12]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等.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4):777-782.

[13] 田晓霞,肖婷婷,张金凤,等.喀什旅游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97-202.

[14] 许强,应翔君.核心企业主导下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基于多案例研究[J].软科学,2012,26(6):10-15.

[15] Ferreira J,Susana G A,Mario L R.Specialization of Regional Clusters and Innovative Behavior:A Case Study[J].Competitiveness Review: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2012,22(2):147-169.

[16] 孟韬.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0.

[17] Markusen A.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J].Economic Geography,1996,72(3):293-313.

[18] 李娜.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以陕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9] 石建中,邢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46.

[20] 叶红.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8):24-29.

[21] 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22] Yan M,Gray B.Bargaining Power,Management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United States-China Joint Ventures:A Comparative Case Stud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6):1478-1517.

[23] 丘萍,章仁俊,张鹏.我国城市旅游的科技竞争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8):122-124.

[24] 张广海,冯英梅.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13(5):101-107.

[25] 卞显红.创新网络、集群品牌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22-26.

[26]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3-68.

[27] 杨伟容.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8] 刘雪锋.网络嵌入性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S1):3-12.

[29]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及其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131-133.

Differences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and Their Causes from the Network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Multi-case Study

Yao Yunhao1, Gao Qijie2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Humanities,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has network properties, studying on industrial clu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has become the trend nowadays. But most researche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are transplante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directly, there is litt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ir reas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of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mong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including Pingyao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Jianmen Shu Road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Huangbei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and Hangzhou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SCP paradigm and the method of analytic induction,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clusters in terms of network structure,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due to various causes. The multi-case study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related to the network analysis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SCP paradigm; case study;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Jianmen Shu Road; Huangbei rural; Hangzhou West Lake

2014-02-22;

2015-12-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 YJ012)

姚云浩(1988-),女,四川广元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管理研究,(E-mail)yunhaoyao@126.com。

高启杰(1963-),男,湖北武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管理、区域经济研究,(E-mail)gaoqj@cau.edu.cn。

F590.7

A

1003-2363(2016)01-0102-06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集群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