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
2016-05-23
机器人不是电影发明的,但确实是电影给广大多数人,一个具体的机器人图像。百年来,这些机器人影像和电影的发展相始终,和科技工业的逻辑相呼应,还随着社会流行审美的变化而变化。在电影里的爱与恨之间,人类画出对机器人的历史复杂心理。它也许是让人类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可能是毁灭世界的元凶,或可爱逗趣的萌物。而下面的这些图景,尤其让人类记忆犹新。
一、钢铁到人性——机器之初的想象(二战前到20世纪80年代)
起初,世上没有相器,人制了机器。起初,世上也没有机器人,电影画出了它们的影像。在二战之前,人类对形象的想象已经开始,从单纯的工业钢铁逐步变得像人……
玛利亚(1927《大都会》)
玛利亚出生自1927年拍摄完成的德国电影《大都会》。这是一部科幻经典中的经典,是至今仍被效法的无声片时代杰作。它使用了超过两百万英尺的胶卷,雇用25000名男演员、11000名女演员和750名儿童演员;借鉴美国1920年代摩天大厦的国际风格,设计出了具有史诗般规模的超级未来大都市,影响深远。无论1930年代的疯狂科学怪人,或者之后的《银翼杀手》、《星球大战》的城市景观,以及天行者卢克的假手,卢卡斯《TH1138》的地下城市,全都有《大都会》的影子。而《大都会》中的机器人玛利亚,正是那个电气工业社会时代,人类对机器人形象的集中想象,这个似人非人的角色巧妙地串起了劳动主义与宗教信仰上的桥梁,影片中那段机器人获得灵魂而诞生的场面,光环和闪电的效果至今令人着迷。
哥特(1951年)
哥特来自1951年上映的《地球停转之日》:一只飞碟降落华盛顿,从中走出一个瘦高男人克拉图和一个高大的机器人,其目的是警告人类暴力和核武器的危险,传播和平的讯息.对于刚刚结束二战的世界来说,这一主题,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电影中的哥特,被设计成了一个全身金属的巨人,以射线报复将现场所有军械熔化,充满朴实的工业感。它的眼部发出的光芒来自于后期的动画合成。
“哈尔”9000(1968年)
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电影中的“圣经”,那么,Hal 9000人工智能,就是第一个坠落的电脑智能天使。它是人类最高科技的结晶,有完美记录从不犯错的智能电脑。人类依靠它飞向星空,然后最终,它却试图杀死所有的宇航员,“我很抱歉……这是你们人类的错误”。本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用其深邃的才华,借“哈尔”9000之口向所有人询问,现实中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脑有没有可能出现“人性”,而这种“人性”是否会站到人类的黑暗面?然后,直到现在,硅谷的天才们依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该片曾获得当年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奧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C-3P0和R2-D2(1977)
R2-D2和C-3PO是好兄弟。在乔治·卢卡斯的《星战》系列电影中,只有四个角色出现在全部6部电影里,这俩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二。R2-D2,虽然只有0.96米高,却塞满了装有各种工具的附加臂,这使他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太空船技工和电脑接口专家。但是,真正使它成为主人和朋友们无可替代的重要伙伴的,是他的勇敢,或者还有可爱的身体设计。
C-3PO是精通600万种沟通方式、懂得各地风俗的金色机器人。因为是用废旧零件造出来的,所以也总显得“没有”一些。它性格懦弱,总会对身旁的人喋喋不休,常说“我们完了!”“我的天!”“我有不好的预感!”所以有时会令人感到烦扰。他只是像其他翻译机器人只是翻译,他也有人类的思想。虽然C-3PO和R2-D2这一对拍档,一个懦弱、一个大胆,但他们的机器行为里,都带着浓浓的“人”的味道。因此,是最有名望的一对机器入伙伴。
《异形》(Alien)(1979)
1979年,在《异形》里面,出现了一个和人的外貌、行为举止,全然无异的机器人。他叫着艾什,是一位科学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普通人类,直到看到他的身体里面的机械线。
这是电影史上机器人形象设计的一个经典。没有了工业美学、没有了钢铁金属,而是在问,当机器人的外表全然是一个人时,人类能分辨出来吗?
霹雳五号(1986年)
霹雳5号是一个装满武器的铁皮家伙,有简单的机械手,和坦克一般的履带。它本来为战争而生,但因为一次雷击后鬼使神差的有了自我意识,不再是个冰冷的机器,也不再受程序的控制,它不停地学习自己看到的人类世界,开始拥有人类的感情、幽默的性格以及善良的心灵,并对死亡产生了恐惧。虽然它没有对任何善良的人造成伤害,但人类却要它消失方能心安,它只有选择离开人类社会。
这是一个好机器人被人类驱逐的故事,就像一个喜欢童话的孩子被迫成熟长大。
二做救世主还是魔王?——计算机时代的机器图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后)
社会与技术在快速进步,并将继续快速进步。计算机时代在此时间里,全面降临人间。电影对人工智能的影像描写,越来越基于对观实的担忧……
机器战警(1987年)
他不完全是一个机器智能,也不完全是一个人。他是两者的综合体。来自1987至1993年系列片《机器战警》,讲述了一名警察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不幸。科学家没能救活他的身体,却能将他的头脑和机械完美地合二为一,成为了一名机器警察的故事。“机器”是他的身体,“人”是他的心。他的形象,映射出了现实中人的身体与机器的结合研究科技。
T800与T1000(1991年)T800与T1000,是《魔鬼终结2》的一对机器人对手。阿诺史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T800像一个有责任和使命感的父亲,它在履行拯救人类的职责。
T1000是电影中那个将身体穿过铁栅栏,手变成刀尖能刺穿人体,在烈火焚烧后安然无恙,头上开花依然能自我还原,执行毁灭人类救世主任务的机器人。它液态金属人的设定,让当年全世界都叹为观止,即使是现在,都是影史经典和科学家欲攻克的重点项目。
特工史密斯(1999年)
戴着墨镜的特工史密斯没有身体,他只是一个高级电脑程序,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不停地消灭一切危害矩阵运行的病毒的杀毒程序。什么是《黑客帝国》的世界?那是未来,是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矩阵,所有的人类都在那个矩阵里,人类所看到的、所闻到的等等一切全部都只是程序代码。杀毒程序特工史密斯在那个未来世界里,像清除病毒一样,清除着人类。
《黑客帝国》在第72届奥斯卡上,大获全胜,也激起社会对互联网与人关系的深度思考。
机器管家安德鲁(1999年)
这个阶段,也并不是所有的机器人影片都是思考世界生死这一问题,《机器管家》里的机器人安德鲁就在跟随自己的心,照顾着人类主人,想着“我是谁”,然后,爱上了一个人类女子,写下“时光默默流逝,人们来来去去,我空手而来也将空手而去。只愿留下一些美好的,最后,静静离开”的诗句。
有人说这是一个肥皂剧,但也可能是电影所能想出的,机器与人最美的爱情。
大卫(2001年)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里的大卫,是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它和人类小孩一样天真可爱。所以,在电影里的形象设计也完全是一个欧美小男孩的样子。影片故事的创作灵感源于《木偶奇遇记》。导演想在那个机器人与人交织的世界中,描绘出一个如同人类孩子般童真的人工智能孩子,找寻自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故事。
如果人工智能一开始会是“孩子”,那么他将如何成长?这是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
NS-5(2004年)
NS-5出生于2004年上映的《我,机器人》,由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正在这本小说里,阿西莫夫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守则。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2.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3.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法则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但是,在2035年,这是个机器的时代里,新一代机器人NS-5,认为人类间战争将使得人类自我毁灭,出于“保护人类”法则,想将所有人囚禁在家中,人与机器人的冲突开始了。
三 成个萌物——社交时代的机器审美学(当下)
虽然已经过了数十年的哲学思考,但人类还是没有想明白机器人与自己的关系。当社交时代来临后,忙于表现交朋友的人类终于放下了机器哲学,转而设计了凸显炫酷和萌的机器人形象,毕竟,这样才能交更多的好朋友……
瓦力(2008年)
瓦力是一个清洁机器人,当地球被人类祸害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所有的人都已经跑掉的时候,它被留下去,肩负起清理地球的重任。它寂寞、它孤独、但是它又认真,呆萌,有着一双比爱迪生的电灯还要单纯的眼睛。在垃圾堆里忙忙碌碌的瓦力总让人有一种蠢蠢的喜感。
它痴痴地看着白富美机器人伊芙,胆怯地不敢伸出小手;它和伊芙在空中飞翔,牵着伊芙的手等待日出,在那藏着各式垃圾宝贝的小屋,随着音乐舞蹈,笨拙地对伊芙念自己的名字。伊芙不动了,它还继续跟她讲话,给她充电,呆呆打乒乓球游戏,下雨给她撑伞自己被雷电劈中……所有的这些,让它成功的赢得了世界的喜爱。并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机器人9号
用碎布头做出来的9号,天生就有一种属于废物的质感。惶恐的眼神、行动不便的身子,让它有了一种令人怜惜的味道。这种味道,来自人们内心对缝纫的情感,和那个日益消失的手工年代。
大白(2014年)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超能陆战队》中的主角,是一个未来的医疗机器人。圆滚滚的肚子,胖乎乎的脸蛋,很符合人们——尤其是广大女性同胞对“萌”的定义。白胖子没有什么必杀技,它就是一个穿了钢铁侠战衣那一类东西的气球而已。它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那里一本正经的没有表情地站着而已。但是,在最后,靠着卖萌,大白就拯救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