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拯救语言能力

2016-05-23魏冉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2期
关键词:节奏感脑电图旋律

魏冉

你喜欢听音乐么?对这个问题,想必没有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虽然音乐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了。其实,除了给人们的耳朵和心灵“洗澡”之外,音乐能做得还有很多。不信,你看看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下面这些功能。

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科学家发现,语言、阅读和音乐之间存在许多联系和共性,比如收听富有节奏的旋律能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节奏感强的人相比之下也更容易对他人的讲话保有专注和耐心,就连在发表演讲时,音乐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们的语言表达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近期,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其中的答案。他们找来124名青少年(在校阅读课成绩好坏不一),并对他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节奏和韵律”的测试。实验开始,青少年首先需要收听一段以辅音“哒哒哒”为主的富有节奏感的旋律。随后,研究人员开始随机、间断地敲击单一的节拍“哒、哒、哒”,并同时用脑电图观察被测者的大脑反应。

他们发现,随着每一个“哒”的节拍刺激,那些在校拥有较强阅读能力的青少年,其脑电图都产生了响应和波动——即使是正在做家务、看电视,或身处嘈杂的环境,他们的大脑依然对“哒”的节奏十分敏感。与此相反,剩下大多数阅读能力欠佳的青少年则缺乏这种对节拍的脑电波回应。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阅读”其实就是建立语音和字符之间联系的过程,而音乐也具有相似的性质——尤其是对“音”的遵循和强调,这使得音乐在冥冥中为阅读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同理,“表达”所需的节奏同样也与音乐的节拍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如果你的听觉系统能够从一段音乐中情不自禁地挖掘出重要的节拍和旋律,那么这也说明,你不仅拥有良好的乐感,而且捕捉他人言语的信息、掌握自己说话节奏和速度的能力也绝对差不到哪儿去。

不要小瞧阅读的价值

对此,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不就是阅读能力和表达技巧吗?不碍事,大不了语文成绩差一点儿呗。如果你真有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社会学家认为,阅读能力绝对不可小觑,它并不仅仅只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题型。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关乎孩子的心智启发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它不仅改变我们的精神风貌,也能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即使离开了校园,它依然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深刻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和表达技巧都很优秀的人,在社会的竞争中始终能够占据上风,赢得社会的肯定。科学家们发现,阅读能力的强弱甚至与经济条件的好坏成正比。

我们常说美国高等教育是最强的,那么它强在哪里呢?阅读就是其中一项——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

可见,乐感、阅读能力与一个人社会地位具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对于那些天生不具备乐感的人类来说,这真无异于“当头一棒”。不过别急,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研究人员发现,音乐细胞不是很丰富的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后,阅读、表达和获取他人言辞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这些有利的影响和改变是持久的。

猜你喜欢

节奏感脑电图旋律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