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块头有大智慧

2016-05-23邓敏

珠江水运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事处顺德辖区

邓敏

顺德海事处辖区是典型的内河水网地带。辖区四条主干流水道,总通航里程达427公里。

有人戏说,顺德海事处是个“大块头”。

该处辖区一、二类口岸4个,每年进出港船舶约8万艘次,货物吞吐量约330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约150万标箱,规费征收2100万元,进出口外贸旅客约78万人次,部分业务数据甚至占佛山海事局半壁江山。

也有人调侃,顺德海事处有着“大智慧”。

2013年顺德海事处率先开展佛山海事辖区第一宗智慧监管远程执法,2014年海事行政处罚数量801宗,其中智慧远程处罚达到629宗,远程执法比率达78.5%,实现了几何式的跨越式发展。

“大块头”有“大智慧”,是顺德海事处最鲜明的特色。

583宗违章处罚

以2014年为例,顺德海事处行政处罚801艘,其中远程处罚629艘,智能化比率为78.5%;

电子巡航总里程约21万公里,累计监管船舶超过14万艘次,巡航电子化率98.24%;

船舶监管覆盖率为92.5%,船舶监管智能化比率97.91%……

2014年佛山海事局“六个电子”行政处罚流程和标准出台后,顺德海事处远程执法底气十足,运用“六个电子”远程执法手段处罚力度空前强大,犹如在辖区撒下一张无形的“天网”。

顺德海事处处长丁度华介绍说,“我们用全天候电子预警,对违章行为的24小时‘零容忍干预。”

无形中,顺德海事处兑现了海事人“让守法者畅通无阻,让违法者寸步难行”的豪言。

智慧监管带来的巨大变化,给顺德辖区安全形势带来积极的影响。据统计,容桂、顺德等水道险情事故发生率较以前大幅下降。

然而,巨大的处罚量也引发了顺德海事处一连串思考:是违章态势居高不下,还是海事的规定过于严苛?推行“严”监管,消耗了大量执法资源,在管得“严”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更精准,集中精力打击风险较大的违章行为?很多船员陈述申辩的水文、气象方面的客观因素,顺德海事如何规范取证?

一连串的思考使得顺德海事处分管现场的负责人坐立不安,“要把远程执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到规律和管理方面的突破,实出智慧监管从“严”向“精”转变,让智慧监管系统更智慧,努力打造顺德海事智慧监管的升级版。”

3份安全报告

在顺德海事处执法人员的努力下,《顺德海事处2011-2014年辖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顺德海事处2011-2014年执法工作分析报告》、《顺德海事处辖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3份报告相继出炉。

3份报告分别从安全形势、海事执法、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顺德海事处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事故的多发时间、多发区域、关键等要素,一目了然。

季节性危险天气(如雾霾、洪水、台风)和夜间是事故的多发时间点,桥区水域、狭窄弯曲河段是事故的多发区域,当班驾驶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和对环境的熟悉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顺德海事处迫切需要建立起对重点风险隐患的预控和综合治理机制。

面对严峻形势,顺德海事处顺势提出以“智慧监管尖刀连”打造智能型“水上高速公路”等举措,保持着辖区监管从“严”的高压态势。他们从强化水上通航秩序管控入手,针对顺德容桂水道、顺德水道、西江下游均出台了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将所有规定规范的航行要求准确全面录入系统设置警示区,设置预警规则,严厉查处和打击违反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从而实现交通“智能”管控。

该处还做到不分日夜所有预警10分钟内即时响应,即时处理。指挥分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由顺德海事处海巡执法大队安排,值班岗由指挥分中心外聘人员分三班担任,实现7×24小时值班,对预警信息和应急信息实时处理,应管不漏,应罚不漏。并实时接受西江下游进出佛山“西大门”的海船报告,全时接受船舶咨询,监控船舶航行秩序。从智慧系统监控入手,智能系统预警发布的违章10分钟内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协调现场发现的违章即时立案,当天输入处罚系统。

“一罚五纠”

佛山海事局利用智慧监管手段对水上交通情况进行管控,已经逐渐演变为主要方式。

在佛山海事局“规定、手段、执法”“三融合”的监管体系内,“执法”是最后的环节,但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环。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如何做到规范执法,避免处罚“是”与“否”的冲突,减少裁量“重”与“轻”的纠结,需要有一个技术判断的标准。

《顺德海事处智慧监管远程执法技术规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制定出来。

“既有对辖区风险隐患的分级管理,也有对水流情况、受风情况等客观环境因素的考量,按照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辖区的风险水域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当时参与制定技术规范的执法人员严江涛说。

记者了解到,《顺德海事处智慧监管远程执法技术规范》的出台参考了辖区航道有关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情况,充分征求了辖区有关港航单位、有经验的船长、受处罚船员等相对人的意见,确定了“一罚五纠”的执行参考标准。

“一罚”是指对一级风险水域的违章行为实行必罚,包括渡口水域、重点桥梁水域、弯曲狭窄河段。

“五纠”是指对在风险分级较低水域的轻微违章行为,虽然智慧监管系统有报警显示违章,但要求值班人员考虑有关合理因素,远程纠正后采取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执法方式,包括紧急避险、水流过急、受风过大、前船过慢、轻微幅度等情况。

在坚守水上交通安全“红线”的同时,顺德海事处在执法方面似乎也多了一些“宽容”。

船舶分级管理

当智慧监管的船舶艘次、远程行政处罚艘次等均达到一定规模时,顺德海事处的“严管”也就基本实现了。

如何提升辖区智慧监管的效能,解决好哪些船舶和哪些行为需要“重点管”、“优先管”的问题,在传统的重点船舶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顺德海事处还制定了《顺德海事处智慧监管重点船舶检查指南(试行)》,创新应用船舶分级管理,推动智慧监管从“严”到“精”转变。

“船舶分级管理是指利用智慧监管手段,是传统船舶分类管理的延伸和补充。”丁度华补充,根据船舶过往的违章、安检、险情、事故等记录,顺德海事处有针对性地调整对该船舶的检查频率和检查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并震慑对潜在风险船舶的监管。

“我们根据辖区的安全形势和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大了辖区的客渡船、危险品船、砂石运输船等船舶种类的监管,实现了对特殊种类重点船舶从严监管的效果。”顺德海事处执法大队张元浩解释。

据了解,船舶分类管理着重防范的是船舶自身设计、构造、用途等方面存在的“本体风险”,强调的是“船”的因素。

顺德海事处统计数据显示,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的船舶,往往是一些有过不良记录,如事故或违章的船舶,而某些不良的驾驶或者管理习惯正是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所在。

根据海恩法则,隐患的积累正是导致事故的前提。船舶分级管理正如“客户的诚信管理”,科学选船,把这些“隐患船舶”即“不良客户”筛选区分并加强监管,达到降低风险,防范事故的目的。

记者还了解到,顺德海事处船舶分级管理着重防范的是船舶航行、驾驶习惯及公司、经营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操控风险”,强调的是“人”的因素。

由于过去基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监管信息的不对称,船舶分级管理难以实现,随着佛山海事智慧监管模式的深度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和监管记录的完善为顺德海事处船舶分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顺德海事处船舶分级管理的应用,正是结合监管实际为船舶建立起一份特别的“诚信档案”,根据船舶以往记录对船舶进行分级。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是重点跟踪船舶,第二级是跟踪核查船舶,第三级是优先检查船舶。

对进入辖区的不同级别的船舶采取不同的监管力度。第一级船舶实施到港必查,利用信息化手段远程核查,进行电子跟踪,同时由现场执法单元进行深入检查。

第二级船舶通过CCTV、AIS、VHF或电话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远程核查,询问船舶的位置、装载情况、配载情况,并结合船舶信息、签证信息进行比对,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现场执法力量进行处置。

第三级船舶通过VHF或电话提示其已进入辖区处于监管状态下,远程检查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情况,视情对其进行现场检查。

不仅如此,顺德海事处想的更多更完善,他们实施了对分级船舶动态调整。每季度一次对船舶清单进行整理更新,对达到条件的船舶进行重点分级管理。比如对于纳入第一级管理的重点船舶,经连续两次检查合格后调整至第二级重点船舶管理。

“监管重点”已悄然从关注“船”的因素向关注“人”的因素的延伸和补充,这就是顺德海事船舶分级管理得意之作。

然而,简政放权深度实施,“大块头”又遇来新问题,船舶签证取消后,海事部门如何实现船舶诚信监管。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摆在“大智慧”面前的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海事处顺德辖区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如何上好会计岗位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