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太亦舒:“闲坐云中看着众生笑”

2016-05-21陆洋

东西南北 2016年9期

陆洋

从亦舒1966年11月第一本《女学生日记》至今,刚好是50年,今年,亦舒70岁了。

近日,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发布了作家亦舒第300本新书《衷心笑》,并把这件事称为“盛事”。为了庆祝编号300本,商务尖沙咀图书中心同步展出难得一见的亦舒手稿(影印稿)、书封插画和代表作。

亦舒式的理想生活

提起亦舒,就不得不提起她那段很著名的言论。“年轻的朋友,我讲了几十年,还打算一直说下去:一个女子,必须先凭双手争取生活,才有资格追求快乐、幸福、理想。无论如何要有职业,因而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对象,届时,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独身终老,这叫做选择,亦即是自由。”

亦舒虽与琼瑶同时期走红,相互却风格迥异,亦舒笔下的人物要比琼瑶的更贴近世事生活。她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所以女主角只以自爱自立为本,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亦舒对用头脑而非用心找到另一半的爱情更有把握。在质疑爱情的同时却把女性间的友谊推到了至重的位置。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亦舒写出了这种友谊的温暖和珍贵,也写出了它的脆弱。

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其作品流行。这其中的秘密,大概是亦舒的那一种女性意识,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亦舒的《玫瑰的故事》里,一个女人已经29岁半,尚有胆子对未婚夫称有过去不需要他的原谅,这来自于她心理上的自立,更来自她经济上的自立。“我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我自己双手可以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她有权利要求真正的爱与尊重,若他不给,她不必迁就他。这简直是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姿态了。然而在另外的一些亦舒小说里,女主角最终却是迁就的——两个人都作一点让步,合作愉快。这也许是亦舒的局限,也许正是她的聪明所在。

《喜宝》《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很多姑娘的少女时代,估计都有一本亦舒,林青霞、张曼玉、钟楚红、周润发的颜值鼎盛期,也都曾出现在亦舒小说改编的电影中。但是,十多年来一直隐居加拿大的她,除了书还是一本一本的出,却鲜见她的消息。

亦舒一直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且一直长盛不衰。笔下像装了自来水龙头,前年最可怕,一口气写了7本,其中3本是散文。粉丝们当然高兴,但大家心里有数,我们看来看去的,还是她早年的经典。比如她1998年写的《圆舞》,东方2013年出版,当当网上还有4000多条评论。

亦舒最开始供职于《明报周刊》,自1968年第一期开始为《明报周刊》撰稿,已经将近40年,据说亦舒堪称劳模,从不拖稿。亦舒笔下题材常写常有,仿佛无脑袋瘀塞之危机。可是个中艰辛,谁知道呢?自60年代至今,她每天晨起伏案写二三千字。管他秋去冬来春风又绿江南岸,蚕食稿纸不间断。

多少年来,亦舒写了太多追求独立的现代喜宝们——“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其实并不贫乏。”而她自己呢,好友、作家杜杜说,她喜欢得最长久的一件事,还是幸福。

70岁的亦舒,那个曾经是敏感的、情绪的、飞扬的、不快乐的亦舒,安好吗?据她的编辑说,亦舒有女儿,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而我们呢,也只能在她这些年的散文里窥见她的生活:上午八九点钟起来写作,不烟不酒不药,写完稿便做家庭主妇,买菜清洁煮饭。

如亦舒所言,“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也许现在的亦舒,已经过上心中所向往的生活。

“闲坐云中看着众生笑”

亦舒惯会写女性。于她笔下,所谓美人不过两类,一种韧一种媚。颜色自然惊艳,却清冽冷静凉薄淡定。骨骼清秀,锁骨如扣,不吝于掩藏野心物欲,内心汹汹自私得坦坦荡荡。都市丛林法则下,标准的城市女猎人,眼光精准一剑封喉。

亦舒爱读《红楼梦》是出了名的,她写道:“近5年来,还只是看《红楼梦》一本,或者是与红楼有关的那几本考证,奇怪的是,这本书竟是百看不厌的,而且越看味道越出来了。假如看到50岁,还是没有腻,也决不会再去研究第二本。老实说,一生只看《红楼梦》,也太够太够……至于《史记》《诗经》《论语》以至其他等等,只好暂时对不起了。”她甚至还有一套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而,她写文章便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她笔下女子是如此:“穿凯司米毛衣,三个骨的裤子,永远的黑白灰。脚下是名牌平底鞋,最厌恶高跟拖。拎名贵手袋,坐头等舱,吃新鲜出炉的烤面包加鱼子酱,喝东西要皮埃尔加荔枝,房子要通通打通宽大到可以骑脚踏车。剑眉星目,蜜色皮肤,精刮伶俐,牙尖嘴利,不肯饶人。自尊,精明,冷静,理智,不容侵犯。在人前从不流泪,也没有矫揉造作。现实一早教会了她们以自爱自立为本,自己疼爱自己,不依靠任何人尤其是男人。她们像男人一样出来行走江湖,出人头地,过上光鲜华丽的生活,闲坐云中看着众生笑,笑别人也笑自己。”出生于60年代的她,有着典雅、简洁的审美情趣。

切莫以为此女侠只是范本。精明如师太,参照样本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师太有个榜单“我喜欢与乐意见到的人”,施南生位列第四。理由如下:有型、叻(粤语聪明之意)、威(粤语有魄力之意)、表达能力太好、幽默感丰富。那张黑白照片,海鲜餐厅灯笼熙攘,热带之夏空气潮湿,施南生着抹胸长裙,短卷发高且黑,将大导演徐克夹于腋下,眼神暗笑气场强大,粉黛未施自有风骨。

师太议施南生:“如果她在那里,你一定见得到她。优点:我所知唯一不穿胸罩但自在自由的香港女郎。身段真好,五呎七吋高,穿什么都不差。”的确,形容她不过“不羁”二字。那种深入骨髓的独立风姿,如中国墨渗入白宣纸,脉络清清楚楚,没有人穿白衬衣比她更好看。年轻一辈见到她,已是50岁的时候,仍是很史麦脱的,头发剪得短短,烫个漂亮的款式,穿麂皮鞋子,白色衬衣,仍然是瘦子,样子一点不丢脸。

对于美人,师太曾经这么写林青霞:“人家是可爱、活泼、青春、漂亮、豪放、有气质、具潜力。林青霞只是美。真要命。”要命的绝色,以致无以言对。那美充满动态感,随时光流转,仍让人目不转睛。

以师太之才情,她不喜纤丽弱美,即便是花瓶,也得有铮铮之骨坚硬质地,无论美得如何惊艳绝伦,内里的自尊和骄傲,才是行走江湖的那件旧棉袄。

这些美人都化作了亦舒书中的角色,结局惊人的相似,通常女主角看透了爱情后毅然放手,寻求一个人的快乐。所谓没有结局的结局。

亦舒是最与时俱进的:她写的70年代女郎,都是70年代最有风头的都市女郎;她写的80年代女郎,是80年代最劲的;她写的90年代女郎,也都是90年代最劲的。一直到现在,你看她文章,还是觉得她最劲。亦舒始终是个时代女郎,她最意气风发,她最痛快淋漓,她最通世情。

小说中的人生

即使亦舒,也常常遭人诟病。“人总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看看她的一生过成什么样?”亦舒一共结过三次婚,外界一直对其波折的感情生活颇为关注。有人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作为一代人的爱情教母,亦舒也曾狠狠爱过。

她中学一毕业就有了工作,有了经济基础,也就有了反叛能力。17岁的亦舒不顾家人朋友反对,毅然爱上画家蔡浩泉。蔡浩泉在朋友形容里很有文艺痞子的感觉:“玩世不恭、吊儿郎当……到了极端,就是连性命也不管了。”出于志同道合吧,两人要结婚。亦舒的父母坚决反对,她以自杀相逼才获得应允。但几年后这段婚姻却以离婚告终。

两人生有一子蔡边村。刚离婚的几年,亦舒会间歇探望由蔡浩泉抚养的儿子蔡边村,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不愿再与前夫有任何瓜葛,干脆连亲生儿子也断绝来往,彻底将一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亦舒后来的作品只字不再提儿子。

亦舒第二段恋爱,是与邵氏彼时的当红小生岳华(《珠光宝气》中岳峰的扮演者)。1971年,亦舒和岳华的恋情上了《明报周刊》封面,成了全城热议。题目叫“亦舒为什么爱岳华”。

“岳华有一张好人的脸。”对此,亦舒是这样回答的,“岳华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好人。岳华有一张好人的脸,好人的性格。幸亏实际上他也是个好人……因为谁都知道,占了岳华的便宜,不会有后顾之忧。”

可是前几年,老好人岳华上《志云饭局》时提到往事,说:“她是否爱我,我不太清楚。”

有评论说“不发火时十分可爱,发火时将岳华西服绞烂”。亦舒的坏脾气在倪震专栏中也有证实,倪震写过“我的姑姑亦舒”是怎样一个歇斯底里的人,以致两人在媒体上交恶。于是亦舒岳华他们交往两年终于分手,岳华后娶恬妮。

后来,两人都移民去了加拿大,甚至在同一个电台工作,有时碰见,也不打招呼。

在爱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数十年,亦舒终于撞了大运。只是,谁也不曾料到,不乏追求者的亦舒竟然是靠相亲找到归宿。当时她已年到40。

她的现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与梁教授结婚后,亦舒脱胎换骨,变得平和许多。

40多岁时,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疼惜得不得了,为了女儿,还移民去了温哥华。

亦舒绝不做柳飘飘那样“你养我”的美梦,她看得清一个男人未必像看起来那样的男人,“不过是个男人”,不单单坏,也不独独好,放言“这么可爱的一个人,我何必要将他逼成一个丈夫?以柴米油盐酱醋茶逼得他无立足之处?我有赚钱能力,不必做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连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她都有妙论,“娘家是出生地,哪里断得了关系。许多女子嫁得好,像取到大国护照的侨民,浑忘祖籍,冷眼看原居地兴衰,有什么不妥,啧啧连声,无关痛痒,如此凉薄,哪里行得通?娘家若果真的沦落,哪里还叫夫家亲友看得起。”

2002年,《明报周刊》采访到她,亦舒坐在海边宽敞的庭院里,神情惬意,洁净的指头下,套着相当大的一只结婚钻石指环。

2013年,亦舒的儿子,44岁的蔡边村通过纪录片《母亲节》向亦舒喊话:“您好,是我,蔡边村,您的儿子,很久不见,我们可以见面吗?”几天后,亦舒通过微博发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说《妈》中的文字回应:“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18岁。”

《妈》中还有另外一句话:“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或为亦舒作旁白。

如今70岁的亦舒,一个也曾“诗酒风流”的女性,这样的收梢真的不算太坏。

(李静荐自《齐鲁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