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发树 不当网红,不办“湖畔大学”

2016-05-21王燕青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获得者商学院新华

王燕青

陈发树语速很快,夹杂着福建口音,一句话的尾字就像被机器卷入轴承一样。情绪高的时候,他也会咬住关键字词,显得格外洪亮。他常把 “我是农民企业家” 、“我只上到小学四年级” 挂在嘴边。多数时候,他还是非常冷静,低着头,一边思考一边说话。

5月2日,北京大学118周年纪念日及校友返校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好一阵,陈发树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一些。精瘦的体形让他比实际年龄看上去更年轻一些。平时出行,他都是独来独往,不带随从不带秘书。这次,4个子女跟着他一起到了北大。作为新华都集团董事长,他准备向北京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国发院”)的承泽园新校区建设,支持国发院教学科研及双方共建研究中心。

我要办商学院,谁相信

捐赠仪式在北大国发院的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先后两任书记都到场了。陈发树的发言很简短,开头还是“我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后来,陈发树告诉我,“就是小时候没读书,后来天天梦见读书。”他说这是他自觉发起教育慈善的初衷与动力。

有人问,把这么多钱捐出来做教育慈善,子女支持吗?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多余,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不支持他们会跟我一起来吗?”对于这个常常被置于舆论风口的人来说,他更希望人们关注他做的,而不是他说的,“我有些话说出去,可能(都是)人家不相信的事情。但是你去做和没去做,还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陈发树的宏大构想连身边人都不相信。2010年,陈发树向闽江学院捐赠5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华都商学院。陈发树说,他要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当新华都商学院院长。身边人都不相信,除了质疑现实可操作性外,他们更不能相信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毕业的人要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牵上头一起合作。

“有什么不相信的!”陈发树急于想说服他们,但又按兵不动。他已经开始了谈判行动,“要敢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请来了。2013年,陈发树开始筹办每年一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高峰论坛。他又专门请来了林毅夫当主讲嘉宾。

“我读了4年书能办商学院,也是个奇迹。我们不但办了,还办成了。”陈发树意识到,他要办好这个事,需要更强的合作伙伴。他是一个善于整合资源的人。他读过复旦商学院、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通过)读商学院认识的朋友赚了很多钱,我一下子可以利用起来。”

“我们现在请诺奖(获得者)当院长,下面就是培养(中国的)诺奖(获得者)。”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陈春花是第一个听到陈发树构想的人。她眼见着陈发树很快落实了这项合作。

林毅夫请陈发树到北大国发院参观。他们准备了承泽园新校址的3D展示给陈发树看。看了几分钟,按捺不住的陈发树就要求去工地实地考察。从工地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决定了要进行深度合作。“他很兴奋。”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说,在后来的5次谈判中,他更是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陈发树。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提出要与陈发树见面,并约定了一个时间。“我那天要谈一笔很重要的生意,”陈发树推掉了,在他的意识里,北大书记第一次见面就不成行,往后的合作更难谈,“(我的意识)就是教育优先。(闽江学院)本科评学位的同一天,(福建省)新省长上任要见我”,陈发树推掉了。陈发树非常看重北京大学对他捐赠的回馈荣誉,“这次跟北大合作,北大请我当荣誉校董,这是给我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很多人可能比我捐更多的钱还没拿到。”

他常常提起自己在创造了第一个100万时捐出30万、第一个1000万时捐出300万的经历。他说自己对金钱的概念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企业做得再大,把学校办好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好处的。”他去过好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参观,觉得目前这个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是最迫切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我带一个头,我钱不是最多的,但是捐赠应该是最多之一,在比例上面。”

“国家强大,首先教育要强大。”朱善璐说,他听到陈发树这么对他说,很惊讶。对他而言,中国的教育做得好不好,尤其是高校做得好不好,企业家是不是愿意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5月2日,北京大学118周年纪念日,陈发树(右)宣布向北大捐赠1亿元。北大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朱善璐授予陈发树名誉校董聘书

陈发树与朱善璐、林毅夫见面时,会放开了喝酒。他与朱善璐、林毅夫碰杯,都说这杯酒我干了,我们以后要一起培养诺奖获得者。

“不是一个,要培养一串。”周其仁教授鼓励陈发树。这给了他很大底气,“作为最大的经济体,诺贝尔奖不出,那不是最大的笑话吗?”但是他也知道,很多人还在等着看笑话,“说我们那是天方夜谭,哪有机会培养这种东西?”陈发树常常较劲地说,“像我这种当初要办商学院,谁相信?那我们的平台办出来了,只是说办得好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他更像是对自己说这番话,一遍又一遍。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陈发树的子女也被邀请上台见证双方的签约仪式。合影时,陈发树与他们并没有言语、肢体、眼神交流,但他希望他发起的这场慈善教育实践能由两代人共同来完成,“我是整个下半辈子长期要做这件事。”

显然,精明的企业家陈发树看到了与北大国发院的合作空间,“(新华都商学院是)一个最新的商学院、一个师资最薄弱的商学院,能够跟国发院研究中心,跟整个北大的平台(合作)”,他想借这片沃土,办“国家最大的智库,国内机制最新的商学院”,“在教育方面做出一个典范。”

依规划,陈发树捐赠的1亿元将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深耕:师资上合聘一些教师,以国发院聘任为主,同时在新华都商学院兼职;成立一个管理学研究中心,新华都和国发院同时运作;国发院每年给新华都商学院本科生提供20个名额的听课机会,与国发院双学位的学生一起上课。

陈发树除了向北大和新华都商学院进行捐赠外,还在教育公益慈善领域投入了数亿元资金。2009年10月20日,陈发树在北京宣布,拿出个人持有的市值83亿元人民币的有价证券设立新华都慈善基金。

根据陈发树个人意愿,新华都慈善基金主要侧重于教育领域和关注弱势群体。除了向北京大学和新华都商学院进行捐赠外,新华都慈善基金从成立到目前为止,还捐建了16所幼儿园、10所小学、14所中学。

热衷于办教育的陈发树,只读了四年书。陈发树1961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县祥华乡,小时候家庭条件很贫穷,这可能是他没有读书的原因。

21岁那年,陈发树从安溪坐上一辆满载木料的货车来到厦门开始做生意。从木材运输代理起步,再到开小卖部,陈发树把自己的事业一步步做大,到2008年7月,他旗下的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都购物”)成功上市。同时,陈发树的投资也广泛分布在工程机械、房地产、旅游、矿业等领域内,连续几年成为“福建首富”。关于他的生意扩张之路,上一次舆论的焦点还是他与“打工皇帝”唐骏始于2009年的爱恨情仇。陈发树现在的主业是投资,“我现在意识到,做企业难,做投资更难。”而他发现难上加难的是“做好慈善”,“不是说钱花出去,我随便盖栋大楼很简单,你要做成真正好的慈善,让社会认可。”

陈发树遭受了很多质疑。最大的质疑是捐赠83亿元股票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对我来说,非常多的质疑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对我说好的人还是绝大多数。但是我也蛮有信心的,不管说我好还是不好,我把事实讲给大家听。”问他有没有想过放弃。他说,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会有人质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自己说服自己,永远不要觉得这是坏事,这是推动你进步的方式。越有人质疑你,你就越要做好。”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陈发树一直在学习。他的学习对象是“巴菲特”。陈发树参加了巴菲特慈善中国行,“吃饭的时候我在上面讲,你们做得很好,(但是)中国人也还有做得不错的,比如我。”他说,就是有人做比没人做好。

1999年,当新华都事业规模还不算大的时候,陈发树就已经去各大商学院读书。2009年,长江商学院给陈发树颁了“年度人物”奖。也许是奖项荣誉背后的某种认可刺激了陈发树,他从那时开始筹办自己的商学院,“那时我就觉得办商学院会对整个社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陈发树不是办商学院的第一个企业家。2015年1月,马云联合企业界和学界大佬在杭州开办湖畔大学。陈发树更多认为他所倡导的模式才触及教育体系根本改革。而这是一场持久战,“做短期的话就不要做了。”姚洋则用“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碳”的区别来解释了湖畔大学与陈发树教育实践的区别,“他(陈发树)也是想带一个头,本来是没有机会上好学校,像北大、清华,给这些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陈发树说,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但他一定不会像其他企业家一样,成为“网红”,以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摇旗呐喊,“低调已经成习惯了。”

猜你喜欢

获得者商学院新华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乱发脾气的小熊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
“互联网+”与商学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