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从不对女儿说,你要像一个女孩
2016-05-21艾小羊
艾小羊
作为儿女双全的母亲,我常常自责自己不够公平。对于儿子,我更多给予爱;而对于女儿,我却有更多的同理心,看着她,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有时候会心疼,有时候会过敏,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她想象成可以长成另一个样子的我。
1
小小美在小区的花坛边疯跑,追逐一个男孩。男孩的个子没有她高,却跑得飞快,小小美不甘心,发挥耐力优势,终于让那个男孩气喘吁吁地躲在外婆身后求饶:“实在跑不动了。”小小美晃着脑袋上的小马尾辫,凯旋了。旁边一个妈妈说:“看你们家小小美,像一个小男孩。”我连忙说:“怎么会呢,她是一个勇敢的小女孩。”
我承认,自己对小小美被形容为“像一个男孩”稍微有些敏感。
我也是一个在家门口“疯”大的女孩。上小学的时候,为了上学方便,剪了短发。一次做值日,我与一个男孩发生了冲突,他忽然恶狠狠地说:“假小子!”跟在他身后的几个男孩也不约而同地说:“假小子!”
从小,身边就有很多大人说我爱跑、爱跳、爱玩泥巴,不像一个女孩。如果说之前,我并不能确定这样的评价是善意还是恶意,是褒扬还是批评,那么在男孩们集体嘲笑我是个“假小子”的那个黄昏,我深刻地感到愤怒与自卑,意识到身为女孩却“不像一个女孩”是奇耻大辱。
我认真观察身边那些受男孩喜欢、乖巧的女孩,她们通常有着雪白的皮肤、细长的眼睛、棕色的头发、好听的声音。而我却皮肤不白、眼睛很大、头发乌黑、声音尖利。对于懵懵懂懂的女孩来说,自卑是借由自身机体繁殖的一种病毒,因为“假小子”这个称号,我开始全面否定自己。
这种感受,直到中学以后才慢慢被克服。我的身体开始发育,我留长了头发,学会了使用粉底霜,穿适合自己肤色的衣服,不再热爱运动,在男孩眼里越来越像一个“学霸”级美少女。
至今我依然感到遗憾。遗憾自己终究还是依靠迎合主流价值观的自我改变而克服了内心的自卑,而不是坚持做自己,长成一个又帅又酷的女孩。
2
女孩对于粉红色的喜爱似乎是天生的,但也有许多特质并非如此。小小美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恐龙,于是我为她买了许多有关恐龙的书籍和模型。有些在我看来很丑、很凶甚至很恐怖的恐龙,她却能看出它们的可爱之处,甚至对霸王龙的模型爱不释手,出门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它。
拿着一只大恐龙模型的小女孩,虽然大家对她的态度是友好的,但还是会有人无意中说:“恐龙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小小美心里是怎样想的我不知道,但有一天,她忽然改带芭比娃娃出门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带恐龙,她说带芭比娃娃会有更多的小伙伴愿意跟她一起玩。我说:“带恐龙其实是一样的。”“恐龙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小小美很自然地说,脸上的表情好像是“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
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开始越来越多地跟我强调“那是男孩喜欢的事”,甚至她自己也开始嘲笑舞蹈班上的男孩,因为跳舞是女孩的事,而练跆拳道才是男孩的事。她比幼时的我更早懂得了顺应旁人的目光。
3
男女原本有区别,无论是先天具备的还是后天养成的,承认这种区别并非坏事。然而很多时候,我发现当一个人对小小美说“你这样不像一个小女孩”时,其实是在告诉她:你不应该声音洪亮,不应该跑得很快,不应该勇敢。
一个男孩抢了小小美的玩具,她迅速夺回,男孩的外婆随口说:“这哪像一个女孩子,现在的女孩都不像女孩。”我知道她并无恶意,然而她的小孙子却迅速开启攻击模式:“你是假小子。”小小美不懂,回击他:“你才是假小子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小小美说:“你刚才表现得很勇敢。现在,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前面的花坛那里等妈妈呢?”
小小美迈开大步,飞快地跑起来,像草原上的小鹿。到了目的地,她转头大叫:“妈妈,快来!”
阳光在她的头上撒下很多金粉。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那个小女孩——奋力奔跑,大声说话,喜欢玩石头,喜欢做力气活儿。爸爸从超市回来,一定要抢过他手里最大的那个购物袋,“我帮你干活!”她说。
虽然最终大部分女孩会成为一个跑步不敢使劲跑,吃饭不敢快点吃的人,甚至努力工作、努力考取博士学位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一件忐忑不安的事。女孩似乎就应该过慢节奏的生活,做轻松的工作,为生活的小确幸感动,找一个坚实的肩膀依靠,而不是在宏大的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曾经以为,我小时候所遇到的“假小子”的阴影不会在我的女儿身上出现,却没有料到,人们惯常的思维与习惯的改变是一个异常缓慢的过程。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当有人说“你不像一个女孩”时,永远站在女儿这一边,告诉她:“其实你这样就像一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