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Q空间里的“95后”

2016-05-21龚丹韵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号社交空间

龚丹韵

“95后”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主流群体,开始陆续登上社会舞台。但很多成年人认为,“95后”仍是一个“谜一样的生物群体”,想走近他们,却好似隔着千山万水。

QQ空间这款老牌社交产品,是了解“95后”的一扇窗。在拥有6.53亿活跃用户的QQ空间里,有3亿多活跃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有近2亿人在20岁以下。年轻人在QQ空间里都做了些什么?通过QQ空间,我们能读出这个年轻群体什么样的生态与心态?

代际鸿沟

长期研究互联网现象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黄荣贵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大人们的“权威形象”正在崩塌。学术上把这种现象称作“文化反哺”,比如互联网上的流行语、热门话题,往往是年轻人最早知道,父母反而对这些比较“无知”。再比如,孩子们在网上表达情绪时,借助各种符号、语气词、动画,许多父母因为看不懂,会一一追问到底,让孩子们觉得解释起来很麻烦。越解释,孩子们越感到“原来你们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和你们无法沟通”“不和你们聊了”。

因此,前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内心认同父母懂得多,父母更有经验;但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可能认为,父母未必比自己懂得多,大人们讲的也未必对。“在网上见多识广后你会发现,人的生活轨迹和追求,未必是父母给定的路子。”黄荣贵说。

进不去的QQ空间

“到底你的QQ空间里有什么呢?能不能让我看看?”王静怡的父亲不止一次地问过女儿这个问题。

王静怡是一个出生于1998年的女孩,成绩优异的她今年已经成功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保送资格。每天午休时和晚上10点之后,与同龄人在QQ空间里“碰个头”,已成为她和朋友们心照不宣的习惯,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学年也不例外。

要想进入孩子们的QQ空间,并非易事。腾讯科技于2015年10月发布的《“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中显示,有48.2%的“95后”选择在QQ空间里屏蔽自己的父母。

果然,王静怡每次都会坚决拒绝父亲的请求:“真的没什么。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要是知道我让你看的话,会生气的。”

屡遭拒绝之后,王静怡的父亲对女儿的QQ空间这块“神秘之地”,也只能从好奇转为放任自流。在他看来,宝贝女儿平时听话懂事、学习优秀上进,玩QQ空间应该无伤大雅。只是每次看到女儿低头玩手机时,他的心里都不免泛起疑惑:QQ空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和王静怡的父亲一样,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疑惑。有家长曾经向王静怡的班主任表示,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表现都很好,平时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大人沟通,亲子关系也很亲密,可唯一让这位家长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始终进不去儿子的QQ空间。

在恨不得全方位掌握孩子的动向的家长们看来,QQ空间——这片孩子们的“自留地”,让他们心中感到十分不安。有家长在家长会上甚至向老师发出这样的疑问:“孩子们都在QQ空间里干什么呢?”

“大号”应付家长,“小号”讲述真心

面对父母的屡次盘问和殷殷期盼的眼神,更多的孩子选择了迂回的策略——开“小号”。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两个甚至更多的QQ号,不同的QQ号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大号”用来加父母、师长和学校班级群,发着“活泼健康,天天向上”的状态;“小号”则用来加同学和朋友们,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社交圈和真实的感受。

齐斯文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平日里严厉的班主任朱老师是同学们“又爱又恨”的对象。虽然孩子们都知道朱老师是为了他们好,但他们对朱老师无孔不入的“监控”还是颇有微词。

有一次同学过生日,大家去KTV唱歌庆祝。其间,有人在QQ空间里配着唱歌的照片发了一条状态,谁知不一会儿朱老师就“杀”到KTV包厢把他们抓了个现行。从那之后,齐斯文和同学们就学“聪明”了,纷纷开了“小号”,并且彼此达成默契,绝不会在QQ空间里暴露自己和小伙伴们的行踪。

这是“我和朋友们的日常生活”

第一次点开“95后”的QQ空间时,成年人或许会很惊讶,一句“这节课很无聊”的状态,就能引起30多条跟帖。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对于“95后”而言,互联网并不特别,它就是日常生活本身。

比如说,过去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会互相感慨“这节课好无聊”“老师脾气不好”“我今天心情很糟糕”。而现在的“95后”把这些日常小感慨移到了网上,写进QQ空间里,更方便同龄人看到和交流。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写作”不是“写作文”,而更像是日常对话,未必非要“高大上”“新奇特”,即使日常生活中的“凉白开”、内心的“吐槽”,用几个字或一句话,也都可以随时写出来。

因此,王静怡说,即使自己不发“说说”,每天也要去QQ空间里看同学们发了些什么,点个“赞”、写评论,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开来,这是他们每天最放松的时刻。他们拒绝把这些行为叫“社交”,而更愿意说这是“我和朋友们的日常生活”。

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模糊

在初一年级的杨骥及其同学们中间,QQ会员的积分升级制度、酷炫多彩的皮肤装扮、竞技比拼的QQ游戏,是他们热爱QQ空间的最主要原因。他说:“微信给人一种正式的感觉,好像在办公,而QQ空间才是一个能让我们真正放松的地方。”

杨骥的同学Crystal是一个女生,她的QQ空间等级算得上是同学们中间的“贵族”,因为她目前的QQ号已经有两个“太阳”了。为了维持QQ空间“超级会员”的尊贵身份,她每年还要花240元。这对于一名初中生来说是一笔巨款,可她还是无比热衷,觉得在同学们中间拔得头筹的感觉很好。“我已经是QQ空间的5级会员了,他们都没有我的QQ等级高。”她沾沾自喜地说。

精心经营QQ空间,在初中生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他们舍得为互联网上那些摸不着的虚拟产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显示:QQ空间的付费黄钻用户中,“95后”约占40%;使用装扮功能的QQ空间用户中,60%是“95后”。尽管可支配收入无法与成年人相比,但“95后”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毫不吝惜,开通黄钻、购买虚拟游戏产品等,他们更愿意为“喜欢”而花钱。

这在一些长辈看来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他们觉得,互联网产品只是一堆虚假的数字,而虚拟的假东西,难以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荣誉感。长辈们挂在口头的一句评价是:“假的,有什么意思?!”

然而“95后”却并没有虚拟与现实的区分感。网上的虚拟产品对于“95后”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同样值得为此付出金钱和时间,同样能在同龄人的圈子里获得满足以及身份认同。

找人一起“花痴”,一起“吐槽”

现在已上大学的赵派派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姑娘,1997年出生的她使用QQ空间已经有八九年了。

高中的时候,赵派派收养了一只流浪狗,给它取名叫小雪,从此小雪便成了赵派派QQ空间里的绝对主角。赵派派常常在QQ空间里发布有关小雪的各种生活状态,从不掩饰自己对小雪的感情,“爱”“唯一”这些平日里她很少说出的字眼,常常出现在她的QQ空间中。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赵派派和她的小雪。同学、同学的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一个爱狗的小群体就这样在QQ空间里聚集起来。这是赵派派对QQ空间“社交”和“兴趣小组”功能最深刻的体验。

之后,赵派派又陆续发现,只要自己在QQ空间里发表对明星或者剧集的看法,总能找到和她一起“花痴”或者一起“吐槽”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这是微信朋友圈不具备的功能。”赵派派说,“QQ空间可以看到发帖人的其他好友的评论,大家因为共同的话题很容易建立联系,成为新的朋友。”

仅属于本代人的认同符号

现在的“95后”,在物质生活方面没有那么多包袱,就容易往内心走,特别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需求强烈,总是想让自己舒服、心情愉快、与众不同、收获认同。而在互联网时代,认识到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群体特别重要。“95后”在网络上的甄别方法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相同的明星,有相同的好恶判断。如果我说的名词你听不懂,我就把你排除在外。通过只有圈子中的人才能理解的符号,年轻人进行自我表达,也在寻找群体认同。

《“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显示,QQ空间里有58.2%的“95后”加入了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社交群,他们对明星和游戏话题的兴趣远高于非“95后”,相关话题的“说说”中,70%来自“95后”,其中涉及最多的明星分别是EXO、鹿晗和TFBOYS,谈论最多的游戏则是“英雄联盟”“斗地主”和“传奇”。

在某种程度上,“95后”拥有了仅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认同符号。

割裂的社交媒体

如今读大一的赵派派,QQ空间已经从对父母封闭到完全开放。

初中时因为跟风,赵派派申请了一个“小号”,将父母屏蔽在自己的QQ空间之外。后来,赵派派禁不住母亲“为什么不发状态”的追问,只好老实交代了自己的“小号”。这个当时的无奈之举,却从此打开了她和父母交流的另一扇心门。

有一次,赵派派不小心打坏了父亲的手玩核桃,害怕又内疚的她不敢讲出真话,只能在QQ空间里写下一条状态:“心好疼,然而Papa还不知道,明天务必主动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哦,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Papa,我真心知道错了,天!啦!噜!小哆啦赐予我力量吧!世界,晚安!”

没想到不一会儿,赵派派的母亲看到了这条状态,在下面留言道:“核桃算什么,没关系,你才是爸爸的宝贝。”赵派派说,在看到妈妈留言的那一刻,她的心都化了。从此,她更愿意把一些自己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写在QQ空间里。有了这种交流方式之后,赵派派从小跟父母说悄悄话时用的小本子也渐渐不用了。

然而对于很多目前喜欢玩微信朋友圈的“95后”来说,QQ空间似乎变成了成长的记忆,现在都很少打开。如今已经读研究生的杨月婷说,每当她无聊时点开QQ空间,里面都会有接二连三的“惊喜”等着她:十几年不见的小学同学早早结了婚、以前读书时胖胖的女生变成了婀娜窈窕的自拍女神、大改建之后的母校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那里停留着她2013年以前的社交圈,而这些经历和人物仿佛正在另一个远离她的时空中真实地存在。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不同的社交媒体,将自己的人生阶段和社交圈割裂成截然不同的两段。”杨月婷如是说。

与此同时,同一片天空下的高三学生王静怡刚结束一天的学习,终于放松紧绷的神经。她拿出手机,点击熟悉的QQ空间图标,“分享生活,留住感动”,简短的欢迎语跃然屏上……

猜你喜欢

小号社交空间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Hobbies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练个小号
巧妙出招 单卡手机用双号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