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麦田

2016-05-20谢英

江苏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业麦田大人

谢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政府督学,南京市名校长。著有《高效能教师的10个好习惯》《让女孩最出色的杰出女性故事》《主题概念课程:手》等教育类书籍。近年来着力进行“儿童致远,创意世界”的课程实践,本着“让课程充满创意,让儿童蓬勃创意,让学校成为创意的乐园”的生本理念,让学校的课程改革真正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散发着具有生命价值的光辉。

《麦田里的老师》,使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名类似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书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对他唯一最爱的妹妹说出了他的一个愿望:“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个在成人眼中“糟糕透顶”的孩子却怀揣着守望迷失儿童这样温情善良的愿望,这其中强烈的反差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去做麦田里的捕手,守在麦田里、悬崖边,拦住那些要冲向悬崖的孩子,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家长和我们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在我看来,崇建老师就是怀揣同样梦想并身体力行而取得成功的一位。

他的这本书,可信。

作者李崇建是一位作文老师,也是一个成长经历并不顺遂的“孩子”。用他的话说是“童年调皮,少年阴郁”,大学考了4次,一路工读到毕业。做过泥水匠、搬运工,30岁后才懂得正视自己的价值,生命也才有了转变。是父亲的从不放弃,虽“一再失望”却“一如既往”为子女打气,父亲的坚持和爱,特别是“恒常的淡定”使崇建有了向上的动能。因此,李崇建深深知道,什么才能使迷途的孩子从坎坷中缓缓走出自己的人生。曾经,他让父亲失望落泪,如今,他帮孩子们找回人生。

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像是崇建老师的工作手记。他将“萨提尔模式”带入他的教学与辅导过程,用“正向好奇”来探索孩子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使很多无法在体制内生存而逃到体制外的“特别的”孩子主动揭露自己。他在许多“不一样”的学生身上都留下一个温暖的角落,也协助他们为自己建立自我成长的动力与纪律,解决了许多亲子间对立冲突的困境。崇建老师把这些孩子当成老天爷送给自己的功课与礼物,在他许多教育“个案”故事里,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教育曾经的迷茫,而后的思考,有力的探索和如今能给予我们的力量。

这本书,可学。

书里的不少核心观点,我非常赞同。与我而言,有两点特别重要而宝贵的思考,值得老师们捧起这本书去学习分享。

第一,除了“爱”,还有其他的方式。

常听学者专家谈教育,最终都是谈“爱”。只是“爱”这个字,人人识得,却未必懂得,像走迷宫,让人难以寻觅,令人困惑。从彷徨的年少走来,崇建老师感受了父亲对他从不放弃的爱,但除了爱,有没有其他方式,能让大人与孩子有更和谐的关系?他发现,大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

崇建老师与山毛榉的故事,只要是读过《麦田里的老师》的人大概都会难以忘怀。崇建老师在陪伴山毛榉的过程中除了付出了爱与坚持,还有自我内心的觉察和成长。他对自己一连串的思考、想象和追问震撼了我:他常常想象,40岁的李崇建若是遇见11岁的李崇建,那“我会了解李崇建的孤单吗?会知道他的困惑吗?会知道如何不以刺探的方式,伤害一颗敏感的心灵吗?会多一些接纳而不是要求和说教吗?……”

教育不仅仅是爱。我们在面对一些学习、行为、情绪触礁脱轨而放弃自我的孩子时,是不是愿意以这样自我觉察的方式思考,询问自己是否陷入困境,该如何用不同的思维进入?调整到真诚且专注的状态,选择以理解与接纳的心态和他对谈,但又不丧失底线。当大人再以规则回馈他们时,大人可以更稳定,也可以接纳他们的情绪起伏,不会只以抚平对方的情绪为目标,会有进展,而不是原地打转。

一个写起作文就像烂泥趴在桌上的小男孩,后来不但受邀写书评,文章还刊登于教材。一个令全校老师都头疼的叛逆狂飙少年,之后却在美国专门帮乐团制作音乐。一个每天用45%以上力量对抗母亲的女孩,短短一个月,与母亲的关系有最惊人的转变。崇建老师让我看到:好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爱心,不是单纯地“付出”和给予,而是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的内在成长!是孩子找到自信,而教师找到教育的热情!就像他回忆山毛榉的故事时所言,“若没有他的参与,也许我不会变成一个热爱教育的人”。

第二,帮助不是“打鸡血”,是拿出科学的方法。

光谈理念的教书,讲到孩子课业和学习的困境,若没有实际做法,通常是要被嗤之以鼻的。的确,当我们做到以良好的“接纳”心态,永远对孩子们抱有希望,有坚持,有守候,平静而又温和的时候,若只是口号式地给孩子“打鸡血”,结果往往是游戏一场。帮助孩子走出课业和学习的困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麦田里的老师》书中第三卷“课业与学习”就给出了方法和实例。

崇建老师善于教给孩子学习的规划。他为尚未建立读书习惯的孩子设定的目标是每晚10分钟,背两个英语单词,算一道数学题,这样就够了。但是,他们必须将一日的安排和轨迹记录下来,写着:英语单词几个,数学一题,或者读书几分钟。孩子们通常对这么轻松的任务感到相当惊讶。崇建老师就这样带着孩子慢慢向前走,看着每天落实的部分,帮助孩子迈向“学习规划”的道路。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方法,建立规划,培养规划的意识,养成习惯,或者叫培养善用时间的习惯,这就是走出学习困境的科学方法。

崇建老师用他的智慧和对教育的热忱守在麦田里。读他的书,我们既要思考自己所面对的教育,也要思考我们的课堂效益,从而回到我们毕生耕耘不息的更广阔的麦田里:那里有教学的艺术性,更有教学的科学性;那里有可以促进儿童生成热烈的情绪和学习动机的力量。在那片麦田里,没有强制、指令,儿童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他们情不自禁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以为这就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课业麦田大人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大人的快乐
游乐园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