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境”走向“在场”
2016-05-20沈争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能进入口语交际的“角色”,不能走入口语交际训练的“场”。教师教学中应恰当使用“类语言”,建构交际情境,使交际双方进入交际的情境,沉浸在角色之中,更好地促进互动双方的参与意识,融入口语交际的“场”,有效促进学生的在场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类语言;有境;在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30-02
【作者简介】沈争,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江苏东海,222300),高级教师。
日常交际中,很多学生会用一些习惯性的声音“嗯、噢、啊、哎哟”等表示应答;用笑声表示高兴;用鼓掌表示支持;用呻吟表示悲哀、难过;用叹息表示后悔、遗憾等。这类没有固定意义的有声语言以及一些无声的举止行为、表情动作,在口语交际中可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我们称之为“类语言”。类语言是语言表达的个性化表现,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生对交际内容的理解,促进交际双方的表达和交流。类语言能使学生很快地沉浸在相应的情境和角色之中,自然地进入交际的“场”。
一、价值寻绎:类语言适度介入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适时使用类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有声语言的内化和吸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意态度、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
1.类语言可以提高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
类语言用法灵活多变,它能巧妙地表达感叹、招呼、应答,表明态度、刻画人物、传达感情、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等。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大胆地使用类语言能有效地激发交际双方交流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使用表情、动作类语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
2.类语言可以培养互动双方的参与意识。
交际活动中,类语言伴随着有声语言适时展现,巧妙运用,有助于学生对交际话题的理解和表达,充分调动交际双方参与的积极性。
3.类语言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在场交际。
言语的表达是有规律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交际过程中适时使用类语言,能给交际双方留有思考的空间,入情入境地表达自己交际时的心境和心情,“听者”听其音而会其意,融入角色,学会表达;“说者”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交际双方很快摆脱“忸怩、拘束、造作、害羞”等不良的交际行为,从而大方得体地交流。
二、策略探寻:类语言——让学生交际从“有境”走向“在场”
1.兼顾“形式”和“内容”,发展个体语言。
(1)表情型类语言。在教学苏教版一下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时,笔者首先创设情境,播放《小苹果树请医生》的动画片,引导学生猜猜故事中的人物会说些什么,然后根据角色,五人一组,分别扮演小苹果树、大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和啄木鸟,模拟角色进行对话。女生扮演的角色多数是小苹果树、喜鹊,她们用“呻吟、皱眉、哀叹”表达自己的着急和请求,用“舞姿、笑容”表达感谢;男生扮演大苹果树、猫头鹰和啄木鸟,他们用“哎吆、哎吆”表示用力捉虫,用“笃笃、笃笃”表达应答……学生巧妙运用类语言,将口语交际中人物的对话表演得妙趣横生。
(2)动作型类语言。动作型类语言能引导学生进入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实现言语交际的个性化表达。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快速跑、摆动双手”等动作表现急切的心情,用“翩翩的舞姿、满脸的笑容”表达真诚谢意。
(3)情感型类语言。情感型类语言指向鲜明,真切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交际双方的真情表达。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上《学会赞美》时,以“赞美别人首先要做到什么?”引出话题——你发现王凯在大扫除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他就站在你的面前,你能对他的做法具体描述,并进行赞美吗?学生随即以参与者的身份用真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进行表达:“啧啧作声”表示感叹,“竖起拇指”表示赞扬,“高昂的语调”则流露真诚的赞美……生动的情感类语言,巧妙地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2.链接“情境”与“表达”,发展群体语言。
群体互动也是口语交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交际对象进行交流互动。群体之间的互动是多向的,交际难度大些,教师应巧设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类语言巧妙运用能促进课内、外显性或隐性语言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交际情境中恰当交流,历练群体语言。
例如:苏教版二上口语交际《学会祝贺》“赠送卡片”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在贺卡上写好贺词后,笔者就交际态度、语气和礼仪进行点拨指导,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群体互动,再分组离开座位,来到同伴身边,亲自送上贺卡,进行面对面的群体交流。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微笑”“点头”“啧啧赞叹”“握手”“热情拥抱”等一系列类语言,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相互祝贺。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应变能力。
3.融合“个体”和“群体”,从“有境”到“在场”。
(1)模拟表演,学会应对。在教学苏教版二下《学会劝阻》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如何去劝阻别人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劝阻时常常因为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采用模拟表演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新知,在体验中愿说、会说,而在体验过程中使用类语言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一个同学从楼上随意吐唾沫,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可他却说:“这样好玩。”我们应该怎样劝劝他呢?
(学生表演随意吐唾沫者)
生1:同学,(模仿吐唾沫的样子)你在楼上像这样乱吐唾沫是不文明的行为。
生2:你吐的唾沫如果落在别人身上,那多不卫生啊!(边说边用手捂住嘴)而且唾沫会传染疾病的。
生3:(拉着表演者的手)同学,在楼梯上吐唾沫是不对的,如果别人把唾沫吐到你头上,你还觉得好玩吗?......以后可别这么做了!
表演者:(一脸惭愧地)我只想着好玩,没有想到你们说的这些。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改正!
(2)群体互动,实现交际在场。教学苏教版四上《学会赞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设计四人一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双向交流。双向交流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赞美能让对方更高兴?可以采用哪些形式表达赞美之情。有的小组选择“赞美母亲”这个话题,笔者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有哪些事让你想到要对妈妈表示赞美?(下雨了,妈妈来学校接你;生病了,妈妈为你熬药;为了给你买需要的书,妈妈顶着烈日跑了好几家书店……)除了语言,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赞美?可加上动作、表情、语气等。生动的类语言为学生搭建了轻松交流的平台,更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语言是一种纽带,除了表情达意,还能消除误会、增进了解。人的心情和情感是借助表情、动作、语言和语调的合理运用实现的。恰当使用类语言能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生动、语言更富个性化,展示言语交际的艺术,促进交际从“有境”走向“在场”。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叶小平.嫁接于文本秘妙的语用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4(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