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打造燕赵精品职业教育
2016-05-20王建军董慧莹
文/王建军 董慧莹
构建“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打造燕赵精品职业教育
文/王建军董慧莹
巍巍燕山旁,悠悠泃水畔,有一所职业学校,她不断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腾飞,致力于高标准建设国家示范学校、打造京东职教名校,现已成为燕赵大地上的一颗职教明珠,她就是前进中的河北省三河市职教中心。河北省三河市职教中心坐落在京津唐金三角腹地,是一所集职业教育、中短期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学校,是三河市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校门
近年来,该校依据“立足长远,积累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改良”的发展理念,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技术、懂管理、善经营、敢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了“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求特色,做精品”的发展之路。
校企联手构建“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
成立校内公司,实现“专业与公司”无缝对接。2006年,该校成立了“三河市比特数控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第一家校内企业,“三河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公司股东。在此基础上,又以控股参股的方式,先后成立了“三河市高斯数控机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三河市盛德普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河市多维空间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三河市邦士吉轻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三河市航宇通电气有限公司、三河市得恒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校内企业。几年来,通过政府不断投入,公司不断积累,校内企业和实训基地固定资产超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生产定型产品为主、来料加工为辅的“产教融合,产学并举”发展格局,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企业,取得了一般纳税人资格和向银行贷款的资格。依托校内企业,不断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的实训功能,对实习学生管理、实习教学方法、实习课程设置、实习效果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扩大了校内实习学生和教师培训的规模,提高了实习教学水平,强化了实习效果,使其成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育的“示范田”,形成了“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校内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与数控、焊接、机电、工业机器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无缝对接,“教学、实训、生产”零距离,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成“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得以实现。
集团化办学,促进“专业与公司”有效衔接。2009年,该校牵头组建“三河市机械加工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至今,已有两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7家校内公司和35家校外企业加入了该集团,共享实习实训资产达7707万元,年均接纳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学生400余人、“订单培养”370余人、接收毕业生近300人。2013年,由三河市教育局牵头、该校任秘书长单位的“三河市民办幼儿教育学会”正式成立,吸纳民办幼儿教育机构55家,学前教育专业一千多名学生受惠。该校还加入了“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和“北京电子职业教育集团”,为建筑装饰、电子应用专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集团内部签订产教结合、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等合作协议,开启了农村职校办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校企合作从“双主体”发展为“共同体”,实现了“合力育人”的格局。
深化校企合作,让“专业与公司”紧密连接。该校自2006年3月与“三河市东方工矿设备有限公司”第一家校外企业合作以来,已先后与10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北京地区7家,天津地区1家,省内92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根据专业实习教学特点和需求,从100家企业中遴选了基础条件好、规模较大、毗邻学校周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70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法改革、人才评价、资源建设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训车间
“公司化运作”找到最佳合作契合点
更新管理理念。在“公司化运作”过程中,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生产实训车间“6S”建设,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车间生产实训操作规程》《学生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强化安全教育,严格操作规程,为每位实训学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险”。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老师跟着学生走,严格执行专业教师与学生同在现场,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在工位的“双同”实习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严格、高效、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仅提高了实习效果和生产业绩,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加强组织建设。针对校内企业组建了“校企公司经营管理处”,实行政企分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组建了“学生实习实训中心”,具体负责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日程安排、项目调度、日常管理等工作,确保实习实训和生产经营两不误。
建立联席制度。制定了《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学校领导、企业老总、系部主任、实训中心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学生参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一、二年级学生上岗操作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出现残次品的问题;又如实习耗材过高成本怎么核算、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报酬怎么核算等。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产教高度融合。采取“认知、形成、适应”三模块递进式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训场地,保障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产教融合、产学并举,校企合作、产教一体”的实训模式。推行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实训和生产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生产过程中体验学习、感受工作、强化技术技能训练,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实现了双赢。
>>学生在校内企业电装车间实习
“订单培养” 搭建校企双赢平台
制定培养方案。学校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在遵循中职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共同制定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学时、教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实习实训、学籍管理、考核评价等。
整合学习内容。遵循“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以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重点加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为今后“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强化企业意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意识。学生在强化学习一个阶段后,到企业实践一个时期,在实践期间以顶岗的方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进一步对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有了加深理解和掌握,以完成岗前的适应期。
强化组织管理。针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建立学校常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等外,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系与企业共同采用“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系为实体”的组织形式,明确学校是进行决策与管理的主体,系负责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合作的统筹,系和企业负责实训基地的具体事务,管理上严格执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系指派专业教师进行全过程督导,企业派专人对实训学生进行环节管理。在过程管理中,双方共建学生的实训档案,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工作内容、完成工作的质量等情况进行跟踪和掌控。企业对学生技能水平,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荐学生就业提供依据。
注重实习反馈。“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学校与企业就本期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认真与客观的总结,对成绩予以肯定和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同时,系对上岗的学生进行不间断的信息跟踪反馈,为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严格质量考核。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标准是“用得上、成长快、留得住”。一是对“订单”培养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除正常的学籍管理制度及正常的教学考核制度外,对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由双方进行考核,实行淘汰补充制,即以开设的校内课程与企业所设的课程考核为依据,再结合校内表现与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从而建立了能进能出的“订单式”培养机制。二是对系与企业在执行合作协议过程中履行各自职责的状况进行检查。通过评价,总结合作情况,创造深度合作、良性循环的条件。
保障学生就业。根据“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企业严格按照约定员工录用方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安排学生到岗就业。
“联合招生”形成共同育人格局
该校与三河市三皇工贸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利用节假期、双休日等时间,对在岗企业职工进行系统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经营特点,先后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并与企业密切合作,构建适合企业岗位能力素养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或组织学员到校集中培训,或派教师“送教入企”,或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自主学习,既能保证学校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又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既让学员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又不耽误学员的本职工作,形成了学校满意、企业满意、学员满意、家长满意的办学格局。
>>数控专业学生正在实训车间参加生产性实习
模式构建,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
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提升。“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的形成,改变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把重点放在了技术技能培养上。近五年数据显示,招生人数分别为704、1046、1049、1633、1626人,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了3427、4277、4453、4573、4749人,办学规模稳步提升。
学校育人质量明显提升。校企共办“奥博汽车”等订单班72个,订单培养2623人;为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优秀人才,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44%,就业率达100%。
学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依托行业企业用人机制,加大“岗前、岗上、岗下”人员培训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小企业员工、“两后生”等职业培训规模大、种类全、合格率高。社会职业培训规模年均近32000人天,千余名学员考取了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加公司”办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校企共同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三模块、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校、师、生三级评价机制,公开出版了10部理实一体化教材及习题册或指导书,形成了对接职业标准特色的教学内容;打造了一支“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优质教学团队,数控、学前教育两个专业获省优秀教学团队;完善了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机制,新增校内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21个、校外实训基地35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901.3万元;建设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开发精品课程10门,网络课程42门,教学资源达到3.095TB,教学和管理水平全面升级;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骨干专业。北京、河北地区慕名来校参观、交流的单位和学校达105家,共计338人次;《中国教育报》和各级官方网络媒体先后19次就学校先进办学经验和示范校建设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和个人荣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26项;2014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从河北省三河市职教中心的实践中不难看出,该校将这些方针政策落到了实处。从办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到课程改革硕果累累,从教师队伍日趋完善到人才培养更上层楼,从教育模式活力释放到职业教育内涵提质……三河职教人以敢破善立的勇气和智慧,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发祥地”、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员工充电的“加油站”。三河市职教中心也真正成为了立足三河、辐射京津冀,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社会服务等功能强大的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了真正的全方位开放式的没有“围墙”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