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绿色拌合站

2016-05-19张志庚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2期

摘 要:老旧拌合站存在设备老化、能耗高、场地面积不达标、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从设备改造、场区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沥青拌合站升级改造,打造绿色拌合站,是拌合站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设备改造;场区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沥青混合料面层得到大规模使用,沥青混合料拌合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问题尤为凸显。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沥青拌合站升级改造,打造绿色拌合站,成为拌合站发展的新方向。

1 存在问题

沥青混合料拌合是沥青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计划经济时期各地普遍设立了固定的沥青拌合站,主要从事地区的沥青混合料供应及相关产品生产,进入到市场经济时期,这些拌合站逐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但部分沥青拌合站建站较早,依据上世纪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观念规划建设,建站初期的立足点和观念与现代化机械作业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设备陈旧老化、能耗高、场地面积不满足要求、布局不合理等矛盾突出,后期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都只能见缝插针,致使整个生产区布局更加零乱,不同防火等级油品、材料分区不明确,互相混杂,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各种管网、电缆交叉重叠,成本、能耗和视觉上都极不合理,还存在烫伤、触电的危险。这些不利因素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制约着拌合站的发展。只有重新规划、调整布局、重新建设才能消除这些顽疾。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同时对污染物排放要求更严格,各地政府为保护环境也新出台禁止使用燃煤、燃油的区划范围,而随着城市范围扩展,部分位于城郊的拌合站址己变迁为城市商住区,拌合站如不进行设备改造不满足环保要求将面临被迫停产的困境。拌合站应该抓住机遇,从源头上、从布局上进行彻底的、颠覆式变革,重整布局、更新设备、变革工艺,扩建或直接争取迁址建新站进行升级改造,运用节能环保理念打造绿色拌合站。

2 采取措施

下面以某地级市中心拌合站搬迁改造为例,阐述设备改造、场区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设备改造。通过设备改造和引进,使拌合站成为废弃材料再生利用的专业加工基地,实现交通部绿色交通和“绿色拌合站”的战略目标,达到环保部门“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清洁生产要求。(1)将天然气管道引入新厂区,对原有4000型拌和机进行油改气设施改造,并结合其他改造,使年生产沥青砼的能力从10万吨/年增加到15-20万吨/年;(2)新增温拌沥青生产设备;(3)新增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沥青砼生产设备;(4)新增改性沥青设备;(5)防雨料棚建设。(6)安装现场监管系统。

2.2 场区建设。对场区进行合理布局,总体划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办公区、生活区四大区块,满足安全生产、便利生活的需要。(1)生产区。拌和机工作区:布置拌和机及配套的各种再生料破碎、筛选、加热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沥青及沥青产品加工区:布置沥青加温、乳化沥青生产、各种改性沥青生产、温拌沥青剂添加及其他各种沥青产品加工等设施;物料存放区:完成各种集料的分类存放等功能;沥青存储区:完成各类沥青的接卸、分类存储。(2)生产辅助区布置试验、化验、检测、检斤、车库、配件库、变配电间及修理车间等。(3)办公区实现办公、会议及指挥调度等功能。(4)办公辅助区为食堂、浴室、更衣室、职工休息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性建筑。

2.3 安全、文明生产目标。项目实施充分考虑了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按功能进行区块划分,对不同消防等级的原料、燃料分区构建,同时将不同性质的工作区块分开布局,方便管理;在生产区铺设环形消防通道,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同时在区块间布置绿化带,合理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吸附粉尘、隔离噪声。

3 前景展望

3.1 在生产环境方面。由于布局趋于合理,会使拌合站生产更加有序、作业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生产操作变得简便轻松、生产组织更加科学合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原料全部封闭存放和现场粉尘回收装置的完善,一线生产人员的健康会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3.2 在经营效益方面。由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节能工艺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使产品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加上引进新设备后高附加值产品投产,必然提高拌合站的利润率水平,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经济效益上前景可观。

油改气项目实施后,每年原材料加温的燃料节省折合261吨标准煤,减少燃料费用106万元,减排70万千克/年(碳)。

温拌技术采用,扣除温拌剂增加的成本,由于采用低温拌合技术,可节能10-30%,折合标准煤320吨/年,减少燃料费108万元/年,减少烟气排放40%以上,减排45万千克/年(碳),CO2和NOX分别下降60.0%和72.0%,SO2和烟尘的排放量下降75.2%和47.9%,沥青烟、苯类物质苯并芘分别下降91.9%、97%和80.2%,同时延长了工程施工工期,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防雨料棚的设置,减少了物料的含水率,从而降低燃料消耗20%以上,年节约能源折合341吨标准煤,节省燃料费138万元/年,是投入小收益大的项目。

场拌冷、热再生设备的应用,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和沥青的添加量,其中原材料的成本可节约105万元/年、通过对再生料激活处理可回收30-50%的沥青,减少产品中沥青掺入量,节约沥青成本297万元/年。

各种改性沥青的生产,属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将普通沥青加入SBS、SBR、PE和橡胶等改性剂,改进沥青性能的同时,增加10-15%左右的产品利润,年经济效益达225万元。

3.3 在生产管控方面。由于先进管控系统的运用,管理水平、响应速度提升,使产成品率和质量提高、减少浪费并赢得信誉,扩大用户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在业余生活方面。由于生活辅助区的面积增加,可规划出室内外的健身空间和学习娱乐空间,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4 结语

沥青拌合站的老旧设备、技术已不能适应“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的新理念,重新布局优化场区建设、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设备改造、合理配置先进成熟的环保设备、引进新技术拓宽产品种类,推进沥青拌合站向节能、环保方式转变,打造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环保绿色拌合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拌合站自身生存的需要,只有抓住机遇大刀阔斧升级改造,才会迎来拌合站发展的又一春天。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S].

作者简介:张志庚(1972- ),男,辽宁鞍山人,本科,鞍山市公路沥青拌合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道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