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
2016-05-18罗敏敏
罗敏敏
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
罗敏敏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服务方式由单一专业介入模式演变成专业团队模式,成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方式。专业团队模式包含多专业团队模式、专业间团队模式和跨专业团队模式,是一种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主张以案主为中心、兼顾治疗与预防、提倡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工作方法的整合。虽然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无法推行专业团队模式,但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对解决我国学校系统中的多元问题和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校社会工作;多专业综合;专业团队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的继续深入,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且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给教育体系带来不少问题,如校园欺凌、逃学厌学、网络成瘾及流动儿童就学难等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实现教育功能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教育体系在原有的教辅系统下开始尝试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来促进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活动,[1]正式源起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单一专业介入服务到专业团队综合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对其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将对中国教育体系多元问题的解决和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
(一)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发展历程
通过回顾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社会工作进入美国的教育体系的过程是缓慢的,并随社会问题的发展逐步成长,它的出现、发展及变革都与当时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及政府的改革等因素息息相关。艾伦-米尔斯(Allen-Meares)曾经详细梳理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实践模式和影响,[2]本研究在她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其他学者对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讨论,整理出专业团队模式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出现及发展历程。
1.社工以访问教师的身份进入学校系统(1906—1930)
1906年,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和哈特福特3个地区由民间社会福利机构派出访问教师到学校提供服务,协助学校解决影响学生入学率的贫穷、疾病、童工等生理、社会因素。[3]社会工作最初以机构派驻社工的方式进入学校系统,关注底层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1913年,纽约的罗彻斯特首次出现由政府任命的访问教师入驻学校体系。[4]1921年,美国成立全国访问教师协会,派出30个访问教师到30个不同的社区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试点和尝试。[5]到1930年的估计,约有224个访问教师,分布在31个州。[6]
受美国移民潮、公共教育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在访问教师出现初期,社会工作者针对入学率低和学生适应不良等问题,以访问教师的身份介入学校与家庭之间,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以增进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主要起着沟通协调的作用。到1920年,在访问教师发展后期,随着精神卫生运动的发展及玛丽·瑞奇蒙德(Mary Richmand)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现,访问教师的工作开始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治疗性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始尝试除了家庭和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络员”外的服务内容,但程度不高。
2.社工以专业社会工作者身份进入学校系统(1930—1960)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危机出现,受其影响,在美国学校系统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不是遭到拒绝就是中断,[7]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在学校系统中的角色,发现访问教师的沟通协调作用无法证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及其服务的必要性,于是决定专注于个案社会工作,以期有较多的专业技巧来减少污名化。到1945年,全国访问教师协会改为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访问教师也正式改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服务,在学校系统中开始得到初步认同。到20世纪50年代,除了个案工作方法外,小组治疗也开始被用于学校社会工作。虽然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仍然是针对问题学生开展个案工作,但是在个案开展过程中会涉及与家长、老师的沟通,社工认识到把家长组成小组对其工作的开展是有效的,同时也有社工会设计一些特别的小组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到1955年,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与其他6个专业团队合并为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学校社会工作受到主流社会工作的认同,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强调个案工作的发展阶段,虽然有社工为了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行为问题,会向学校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咨询,甚至会进行一些合作,但是并没有在文献中引起多大的关注。[8]
3.社工像小组成员一样尝试进入学校系统(1960—1970)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公共教育遇到很多尖锐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被呼吁要有更广阔的视角来开展服务,虽然他们仍想强调关注情感和行为的个性化服务,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学生的成就欠佳是学生本身特质和学校两方面的结果,因而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除了关注个人,同时也要处理学生在学校发生困扰的根源。[9]在这个期间,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得到强化,社区工作方法开始出现并得到关注。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始使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各种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随着服务的深入,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合作逐渐加深,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始像一个小组成员与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如校长、教师、心理医生、护士和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4.社工作为专业团队中的一员提供专业服务(1970—1990)
在1970—1990年,学校社会工作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方面,社会工作理论和研究得到发展,生态理论、系统理论和整合的工作方法被运用到实际服务,[10]这些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务经验总结方面,奥尔德逊(Alderson)做了大量的工作,在1972年总结出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四种模式: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区互动模式。传统临床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受精神卫生运动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者以个案工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变迁,社会工作者开始反思传统临床模式,意识到学校功能修正的重要性,出现学校变迁模式,而社区学校模式和社区互动模式则是在1970年之后社会工作受到系统理论与生态观点的影响,把学校、社区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这两个模式可以由科斯廷(Costin)在1975年重新定义的学校-社区-学生关系模式所涵盖,[11]这个模式认为学生的问题不仅源于学生及其家庭本身,还与学校、社区有关,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相关专业组成多专业团队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也发展新的方案与学校人员合作,共同改善那些阻碍学生学习的学校政策与措施,并且与社区机构互相合作,一同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服务。[12]
艾伦-米尔斯(Allen-Meares)经过对1968—1978年社会工作文献的细致分析发现学校社会工作注重学生小组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合作,[13]专业团队服务模式成为他们常用的工作模式。到1990年,学校社会工作专门会议关注扩大的功能(如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家庭儿童)及新的人群(如药物滥用、感染艾滋病的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无家可归儿童等),专业团队模式成为必要之选。
5.继续强调专业团队模式(1990年后至今)
从1990年后,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进入全面性的介入时期,1990年《个别障碍教育法案》通过及1997年对该法进行修正设立个别教育方案,这些方案明确指出,学校社工应该是学校专业团队成员中一员的角色,与其他的专业合作,共同为高风险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性与统一的服务,其中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心理咨询师、校长、外科医生、护士和家长等。[14]1994年,美国教育法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主要一环,学校社会工作者人数大量增长,持续关注贫困、单亲家庭、药物滥用、无家可归、家庭暴力及感染艾滋病等问题。与此同时,政治上强调福利和卫生保健改革,特别是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要求为儿童的综合需求提供全面服务。这些问题的存在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合,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创建整合性服务来解决问题,创建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服务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赋能社会工作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它主张以案主为社会工作的基本立场,强调社会工作要开放自己的专业,在案主的现实社区环境下和其他专业一起来协同服务于案主,并且要求社会工作者成为一个通用社会工作者,应该能够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多个层面综合服务,不要把案主切割推介,影响服务成效。[15]
综上,受美国的社会问题、教育改革、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进入学校系统经历了一个从访问教师身份到专业社会工作者身份,再从单一专业介入模式到专业团队合作模式转变的过程,专业团队模式成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服务模式。
(二)专业团队模式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类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专业团队模式,本研究先对团队合作之相关概念做基本介绍。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根据专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模式一般可以把团队模式分为三种,包括多专业团队模式、专业间团队模式和跨专业团队模式[16][17][18]。林胜义在哲学理念、工作评量、案主参与、方案规划、方案实施、沟通管道和责任归属等7个方面对比了这三种专业团队模式的不同之处,[19]详见表1。
表1 专业团队模式的类型和区别
根据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把这三种团队类型依次定义为:多专业团队是指不同专业的成员承认彼此的贡献,以案主为中心,分别做评估并设定自己的专业介入目标,通过非正式的沟通实现合作,各自对自己的专业目标负责;专业间团队模式则指不同专业的成员,以案主为中心,通过个案讨论或者其他正式沟通渠道,共同参与规划服务方案,然后各自执行并负责自己的专业任务,彼此交换信息;跨专业团队则是跨越专业界限,以案主为中心,案主成为团队的一员并全程参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方案,选一人实施方案,通过定期会议交流信息,并由团队共同负责目标的达成。
综上,从专业团队的设置和基本类型可以看出,专业团队模式是在尊重与信任每个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协调与沟通,设定各自的目标或共同目标,综合各专业的优势和资源,协助彼此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或者通过共同分担的形式进行团队的合作。
(三)单一专业服务VS多专业综合服务
本研究从服务介入取向、服务提供者、服务目标、服务方法和服务资源获取途径等方面分析单一专业服务视角和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下学生社会工作模式的区别,详见表2。
表2 单一专业服务VS多专业综合服务
从介入取向和服务目标来看,单一专业服务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它关注学生的具体的问题,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为目标,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专业人员负责,如心理问题则由心理咨询员负责,成绩问题则找教师。多专业综合视角则是从全人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由团队成员一起评估学生问题,除了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外,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服务过程来看,单一专业服务视角下的服务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单独提供,就学校社会工作而言,由学校社会工作者就学生的具体问题设计专业的服务介入计划,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提供服务,而多专业综合服务下的学校社会工作则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中的一员,与专业团队成员一起设计服务方案,整合各专业的优势和资源。再从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角色来看,单一专业服务视角下的学校社会工作者承担了以治疗者、教导者和咨询者为主的直接服务角色,而在多专业综合服务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者除了直接服务角色外,还承担协调者、合作者、联络者、转介者等间接服务的角色,有时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起协调甚至管理作用。这两种不同的介入模式是社会工作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也和社会工作理论及其他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单一专业服务模式主要受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等心理治疗理论及个案工作理论的影响,强调对个人情绪、行为和人格的干预与治疗,而多专业综合服务则受到生态理论、系统理论的影响,注重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同时也受杜威的进步教育的推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必须与社区联结,提倡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专业综合服务模式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尽管早在20世纪20年代,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现,[20]但是直到20世纪末,我国内陆地区才开始尝试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务。2002年,上海浦东新区的38所学校以“一校一社工”的模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试点工作,[21]在学校内部设置学生社会工作岗位,探寻学校社会工作如何补充学校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7年,深圳市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社会工作者到当地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务。[22]2008年,在四川省广元、德阳等地开展“希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特殊项目的方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23]除了这些开展模式外,也有不少高校老师以课题项目或社工学生专业实习的方式探索社会工作在本土学校的发展模式,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1997年开始,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项目的方式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24]也有学者关注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25]通过这十几年的服务探索,我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有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
从实务模式来看,国内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出现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体制内设岗位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典型,在学校内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这一模式容易融入学校内部,但是由此带来路径依赖、被学校系统内化等问题;二是体制外聘用制,以深圳市为典型,由校外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社会工作者进入校园开展服务,这一模式虽然避免了被学校内化的危险,但却因缺乏与学校之间的互相了解使服务一直游离于学校系统之外;三是项目介入式,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以项目的方式在学校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这一模式虽然有益于避免体制内外利益的争斗,但因为学生经验不足和流动性强,使服务无法深入。从实务方法来看,国内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这三大传统工作手法。[26]从理论思考来看,国内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是一种嵌入性视角,多数观点认为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嵌入到原有学校系统中[27][28][29],在嵌入的过程中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权,[30]并认为上述的三种实务模式就是不同的嵌入路径。[31]嵌入的观点把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活动嵌入到已有的教育体系中,是一个专业对一个系统,从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的功能和现在学校系统的不足来证明学校系统需要社会工作介入。这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在访问教师身份进入学校系统后遇到的困难一样,通过强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来证明社会工作在学校系统中的必要性和专业性。这在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进入学校系统时是可行的,在发展初期强调专业方法和专业界限,确实有利于专业地位的建立和专业身份的确立。
(二)多专业综合服务模式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中的一员,与学校心理学老师、学校护士和学校教师等其他人员组成专业团队为学生提供综合服务。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服务还未成型,专业团队模式目前可能无法在国内适应发展。但是学校作为一个多元参与、高度复杂的系统,学校社会工作作为学校系统的一部分,是与学校系统高度相互依赖且有共同的目的与任务,学校社会工作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存在,而是以系统来服务的。[32]因此,本研究认为,虽然我国目前无法推行专业团队模式服务,但是可以借鉴该模式的服务要素来推动国内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案主为中心
多专业综合服务的首要特质就是摒弃专业主义,提倡以案主为中心,提供全人全方位的服务。学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层面的问题,往往会涉及家庭、学校和社区甚至和司法、特殊教育等部门都会有联系,在服务介入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要根据专业或者问题来切割学生,要以学生的利益为本,综合各方资源和优势给学生提供全面服务。这种综合包括学校系统内的整合,把教师、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相关人员组合在一起,通过充分沟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来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同时也包括一种学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联结学校、家庭、社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集中各方资源,形成多元的支持网络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兼顾治疗与预防
多专业综合服务是一种兼顾治疗与预防的服务,它除了关注学生当下问题的解决外,更注重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培育和危机应急机制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促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周围他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同时,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服务资源网络,除了解决学生遇到的当前问题外,培养学生的危机识别意识和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3.做方法的整合
多专业综合服务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整合。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个案工作,接着开始出现小组工作,最后出现社区工作,三者分立出现,但是当前的形式是整合的,其背后的原因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单一方法无法满足服务需求,同时在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合作时,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新的角色要求,如领导者、协调者,这些都要求社会工作者的方法逐渐走向整合。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单一专业模式演变到专业团队模式,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中的一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为学生提供综合服务。许多国家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深受美国的影响,如英国、加拿大、瑞典、德国、挪威等,几乎是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复制,在这些国家里,社会工作与学校是一种合作的关系,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系统中其他人员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由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心理辅导员及教育咨询人员共同协助学生。[33]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主张以案主为中心,兼顾治疗与预防,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工作方法的整合,这些专业团队合作的经验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除了学校领域外,社会工作在其他领域也会遇到多元问题和服务的多层需求性,甚至是更复杂的社会空间,比如医疗卫生系统、司法系统、养老系统等,在这些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不妨也想想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
[1]闫广芬、苌庆辉.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04):86-91.
[2][5][8][32]葆拉·艾伦-米尔斯(Paula Allen-Meares).学校社会工作[M].陈蓓丽、蔡屹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12][14]林万亿.学校辅导团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师、辅导教师与心理师的合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
[4] P. Allen-Meares.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 services in schools [J].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1990.
[6]Hancock.school social work[M].Prentice Hall,1982.
[7][9][10][19]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及实务[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86-87.
[11]Lela B. Costin.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 new model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3] Allen-Meares, P., & Lane, B., A content analysis of school social work literature: 1968-1978. In R. Constable & J. Flynn( Eds.),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1982:38-49.
[15]郭伟和.越轨青少年社会干预的基本倚重和工作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9-31.
[16] Thylefors, I., Person, O. and Hellstr m , D.. Team types, perceived efficiency and team climate in Swedish crossprofessional teamwork[J],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2005(19):102-114.
[17] 何淑萍、邱于容、蔡珮缇.专业团队运作之反思[J].特教论坛, 2008(04):47-55.
[18] Ulla Melin Emilsson,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cross-professional teamwork: examples from an older people’s team in England[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13( 43):116-134.
[20]田国秀.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变迁: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26-132.
[21]蔡屹.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5-9.
[22]葛俊、施碧钰.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困境初探——以深圳市学校社工试点为例[J].传承,2010(07):93-95.
[23][28][30]王思斌,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与发展——以地震救灾学校社会工作的展开为例[J].学海,2012(01):82-89.
[24][26][29][31][33]许莉娅.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J].学海,2012(01):94-102.
[25][27]程毅.嵌入、建构、增能: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101-104.
The Professional Team Model of School Social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velation
Luo Minmi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ork, Xiamen University)
Service mode of school social work has evolved from single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to interprofessional services after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fessional team model has become the main service mode of the school social work, whose models include multi-, inter- and transprofessional teamwork. Interprofessional services claimed customer focus, balancing prevention with treatment, promoting coope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working method of integration. Although the school social work in China has been in construction stage, the collaboration team model of school social work in America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diverse problems in our school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ocial work system in China.
School Social Work; Interprofessional; the Professional Team Model
C916
A
1006-1789(2016)06-0111-06
责任编辑 杨 毅
2016-05-24
罗敏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