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须有“意”
2016-05-17
和语文教师们交流,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在课上口若悬河,生怕漏了一个知识点;学生则是充耳不闻,心在千里之外,等到做练习,却又错误连连。于是我们不由感叹:语文课似乎总在做无用功,耗时多,效率低。静下心来反思,责任皆在学生吗?显然不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课文需要把握的知识点、考点,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元素—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乐意语文学习。这就得提到语文学习的“意”,“意”即“有意思”和“有意义”。“意思”指的是“情趣、趣味”,“意义”则指“价值、作用”。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它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知识经验的建构。因此,让语文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或许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良方。
一、透彻研读教材,教有意义的语文
语文教育必须凸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属性,教学生“学语习文”,这个核心内容教得越充分、越彻底,语文课堂教学就越有意义。我们拿到一篇课文,首先就应研读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仔细推敲通过这篇文章,要教给学生些什么,然后再去思考以哪种方式教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效。
以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为例,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其中,课文的第3自然段,即兄弟之间的争论是朗读教学的重点。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话?另外,语文教学,读和写是根本;那对于本课,可否指导学生写点什么?这些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
曾在一次青年教师赛课上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就连全体听课老师都被深深吸引。以下为这堂课中学习兄弟俩第二回合争论部分的简要设计:
1.自由读读,找出一个特殊的句式。
2.哥哥说的话中的反问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反问句?生活中见过和哥哥这句话类似的句式吗?这时的语气会怎么样?
3.兄弟俩的争论,一开始,是带“。”的句子,后来出现了带“?!”的句子,说明争论越来越激烈,语气越来越强烈。
4.兄弟俩不光用嘴争,还会用什么争?哪些语句说明他们在用身体争?
5.师生合作演争论(此为本堂课学生最兴奋的环节,除文中两个回合的争论外,教师即兴发挥,加上肢体语言继续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反驳多个回合)。此时教师及时讲到:“照我们这样争下去就没完了,这就叫‘争论不休。”
6.抬头看看天,大雁呢?这兄弟俩好玩吗?有意思吗?他们的“争”有意义吗?那么争什么才有意义?(生答:争“射”)围绕“射”会争些什么?穿越回去,当当这兄弟俩,争一争“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关注提示语和标点将争“射”的过程写下来,做到有观点、有理由)。
7.学生当堂完成练笔,交流点评后,师问:“他们争着争着,大雁呢?”“不是说争‘射有意义吗?怎么大雁仍然不见了呢?所以他们应该怎么做?”(此环节设计特别巧妙,学完课文中的争论后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关注道理,而是设了一个小圈套,既进行了说话写话练习,更是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争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先做起来才行)
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正确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二、选择有效方法,有意思地教语文
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的体裁内容,我们也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各项有意思的教学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需要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发现,低年级很多课文都是故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展开学习过程。例如,教学二年级课文《猴子种果树》,有一位教师就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由教师范讲第一段,学生评价教师讲得怎么样,哪里最好。引导学生关注讲故事要注意语气,还要加上动作。然后学生练习讲第二段内容,并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第一、二段内容上的异同,帮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从而讲好故事。最后引导学生以填空形式续编故事。整堂课,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课文,品词句,讲故事,甚至演故事,学生们就在这读读讲讲演演中记住了故事,明白了道理,练习了说话。
再如,教学《水》一文,生活在江南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我国缺水地区对水的渴望有多么强烈,无法理解当下雨时,当地的人们那欣喜若狂的样子。此时,单纯的文字介绍已经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在教学“雨中洗澡”部分,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一半学生充当小记者,根据课文描写提出问题,另一半学生则充当当地孩子,试着回答小记者们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们读懂了课文,读出了当地人们的心声,感受到了水的珍贵。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性,根据其特点,结合学情,我们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讲故事,可以让学生演演课本剧,让学生唱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甚至充当小老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让我们的课堂有意思一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些,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一点。
三、丰富语文活动,让有意思的语文学习更有意义
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1.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我们国家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来历传说、风俗习惯,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数不胜数。因此,结合语文学习,学生一起过过传统节日,也是很有意思的。例如,在中秋节期间,让学生带上月饼,坐在一起,品尝着月饼,读读写月亮的诗,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唱唱《但愿人长久》等歌曲,说说自己家乡过中秋节的习俗……又如,元旦前后,可以开展的语文活动十分丰富,可以和学生一起吟诵祝贺新年的诗篇,可以引导学生写写新年寄语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贴春联。以贴春联为例,在学习了《春联》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上学路上找春联和同伴交流,可以同学之间开展对春联比赛,甚至可以师生合作写春联。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获得了相当丰富的语文知识,锻炼了语文运用能力,而更主要的是所有这些学习都以活动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2.整合学校节日,给予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除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外,各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例如,每年四月为学校的读书节。每到这时,语文学科组总会设计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古诗词诵读、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读书小报设计……多姿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让整个学校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再如,每年十二月为校园艺术节。每年的艺术节总是以爱心义卖开场。既然是爱心义卖,自然少不了宣传海报、义卖口号等的设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就绝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在班内开展相关设计比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海报及口号,然后通过现场评比投票选出最佳作品。而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中,活动组委会也会和语文学科组协商,设置一到两项和语文相关的项目,如去年我们就设计了唱童谣、写童谣比赛,学生们通过唱、演、写等方式,积累了大量优秀童谣作品。
3.开展社团活动,让语文活动常态化。社团活动同样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重要活动。在社团项目中开设语文学习及相关的活动内容可以使语文学习活动常态化、系列化。例如,我校的社团活动中就开设了国学社团,通过诵读经典名篇,丰厚学生的文化知识。每到读书节或艺术节,学校更会给予社团学生展示的机会,以激励学生。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的确如此,我们采用一切有效策略让语文学习变得有意思,其实就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乐学,真正做到让语文学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