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构建
2016-05-17王兆丹黄铮铮肖国生曲留柱张华
王兆丹 黄铮铮 肖国生 曲留柱 张华
摘 要: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良好的实践平台的构建是实现首要任务的关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理念为指导思想,分析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初步构建了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以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建立了由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教学平台,并有效探索各个平台相互衔接和融合机制,旨在切实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多维实践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52-03
良好的实践平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所在[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之一,其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食品产业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因此,对该专业的大学生应有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作为库区唯一的本科院校,重庆三峡学院肩负为三峡库区食品行业培养食品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促进三峡库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现状及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现状 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在加上本身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有创新的成果。目前,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不能自主、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对指导教师过于依赖;此外,学生的创新知识比较薄弱,不能充分了解食品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更新较慢,又不善于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能将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因此,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难于创新;缺乏创新的思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和全面。“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善于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才能有所创新[2]。这正是地方院校大学生所欠缺的;实践技能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学校各专业办学定位不同,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现象,再加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较多,实训基地相对较少的现实情况,减少了本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2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2.1 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需求相脱节 社会需要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结果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而实践教学的安排也是围绕课本进行设置,未能结合实际生产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而综合进行,与实践生产相脱节。
1.2.2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依托中地共建项目和生物与食品市级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新和购置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但是,部分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并不高,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课程实验质量不高,学生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以校内实验为主,校外实习、实训较少。由于经费的限制,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薄弱,有些实习基地流于形式。此外,实习基地的运作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实习效果一般。实践教学只为理论课程服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2.3 实践环节传统单一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仅靠任何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目前,该专业学生主要根据理论课程来设计实验课的项目和内容,实践环节相对比较单一,例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尽管这种实践方式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技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经过该实践方式锻炼后,没有及时应用这些技能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考核之后则很快便将其遗忘。
1.2.4 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校内的实践资源显得相对不足[3]。学校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工作要求设置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2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指导思想及功能
2.1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的指导思想 构建多维实践平台,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当中,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兴趣,张扬个性;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处理好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贯穿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地方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的培育基地的重要作用[3]。
2.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的构成及功能“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3个层次,形成由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以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共同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以建立校企研发中心为桥梁,探索各个平台相互衔接和融合机制,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时间能力。
2.2.1 构建校内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重要途径。学校依托市级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与食品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体化、三层次”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见下图1)。
“一体化”是指服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实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宗旨,追求知识结构完整,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5]。
“三层次”是指根据实验内容类型不同分3个层次: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综合实验(学科间交叉)、专业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与创新);在每个层次中也体现“三层次”。精炼基础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技能与应用。注重综合实验,在第六学期(大三下学期)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即强化实践技能,又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专业设计实验,在前面训练基础上,在第七学期(大四上学期)强化专业方向设计性实验,比如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挑战杯等项目为载体,以设计为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科研作风。
2.2.2 构建校外实践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技能实训为重点”,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订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建设的经费投入,新增和巩固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管理,制定《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实习设备管理及维护规章制度》等,从而保证和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目前,校外实践平台已初具规模,已与三峡库区1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董事单位,并与飞亚集团、鱼泉榨菜有限公司、诗仙太白酒业集团、蓝希络食品公司、万州乳峰乳业有限公司、瑞宝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大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永建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万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
2.2.3 构建产学研平台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学校教育与实际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为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学校通过与整个社会及产业界的广泛合作,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准确有效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与社会实践接轨。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跟随教师去企业做课题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对自身的要求,服务意识、工作能力,学生质量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已与企业合作成立了1个研究所(重庆市万州区食品工业研究所)和1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中心)。
2.2.4 多维实践平台实践效果 本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始终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中心,主要从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平台3个方面开展工作,同时注重各个实践平台的有效协作,着重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旨在通过“多维实践平台”锻炼,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1)教学效果见表1。
(2)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利用该平台,本专业学生先后承担了国家和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新计划、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7项,院(系)创新实验项目12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均每学期有30%以上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践,学生发表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这些数据反映了通过“多维实践平台”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应用型教学团队初步形成。基于该平台,初步建立一支包含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在内的应用型教学团队,能对学生在不同的实践锻炼时给予精心的指导。素质良好的教学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学团队近2a来成功立项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和重庆市自然基金等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获授权专利1项,校企合作项目3项,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非学历培训硕果累累。为了实现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依托“多维实践平台”,我院2012年5月份成立了职业技能鉴站,开始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到目前为止,已培训食品检验工300余名,公共营养师40余名,为渝东北地区输送了多名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
(5)特色鲜明的实践效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2014年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是渝东北地区唯一获得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的高校。该专业2015年被重庆市教委纳入到市级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这标志着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结语
本文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3个层次,形成由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以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共同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个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将建立起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各创新要素协调相长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学生、教师积极性,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77-279.
[2]邓风,肖雪峰.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49-250.
[3]赵姝颖,潘峰.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11-313.
[5]刘宝生,黄军左,付文.高校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一体化、三层次”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27-129.
[6]徐丽.广东药学院食品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4,8:178-182.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