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2016-05-17郭凯
郭凯
【摘要】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行低流量通气进行治疗, 观察组行NIPPV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 对照组为71.43%,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4,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为5.71%, 对照组为25.71%,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9, P<0.05)。结论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 应优先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 以提升临床疗效, 促进通气, 减少死亡发生情况, 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9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通气不畅, 而病情程度达至急性加重期, 患者会因呼吸衰竭增加死亡风险[1]。本文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55~76岁, 平均年龄64岁;平均病程16年;原发病:严重心脏病17例, 中重度肺大泡13例, 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症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53~75岁, 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程14年;原发病:严重心脏病14例, 中重度肺大泡15例, 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症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术前,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 调节电解质平衡, 祛除痰液, 缓解痉挛症状等操作。对照组行低流量通气进行治疗。采用鼻导管以低流量进行通气治疗, 调节通气时间, 同时掌握药物的浓度, 其标准以患者的病情程度及血氧饱和度(SpO2)作参考。观察组采取BiPAP Symchrony呼吸机, 通过口鼻面罩, 行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治疗前, 调节呼吸频率至12~18次/min, 调节吸气压:0.5~1.5 h内, 由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调节至16~20 cm H2O, 调节标准应以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潮气量(4~5 ml/kg以上)作参考;调节呼气压:将呼吸压调节至4~8 cm H2O。调节完毕后, 将面罩置于口鼻处后, 并固定头套。需注意的是, 治疗过程中, 一旦观察组患者出现面罩通气不良现象, 应立即取下面罩, 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15 d。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χ2=6.44,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为5.71%(2/35), 对照组为25.71%(9/35),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9, P<0.05)。观察组中, 1例表现为气促, 4例表现为腹胀, 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中, 2例表现为气促, 2例表现为咽喉干燥, 3例表现为腹胀,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 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常见的呼吸性疾病, 一旦病情恶化, 由慢性转化为急性加重期, 患者的机体功能迅速减弱, 抵抗力降低, 呼吸状态不畅, 同时伴随多种心肺疾病, 最终导致呼吸衰竭[3]。总的来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与呼吸不畅有关, 而改善呼吸功能, 还患者一个通畅的呼吸渠道, 是呼吸机应用的目的所在。本院引进的BiPAP Symchrony呼吸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导管以低流量进行通气治疗,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 需确认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功能, 且意识较为清醒, 配合度良好, 无排痰不畅症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 可在短时间内将患者体内的氧饱和度调节至正常水平。调节吸气压的作用在于缓解患者气道受阻症状, 提高呼吸功能;而调节呼气压, 可有效促使患者肺泡内CO2及时排出气道[4]。
综上所述,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 应优先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 以提高临床疗效, 促进通气, 减少死亡发生情况, 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向承忠. 5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10):99-100.
[2] 赵卫国, 保鹏涛, 李红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48例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9): 593-594.
[3] 马闻华, 梁结柱, 苏景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4例临床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13(14): 436-437.
[4] 何永丹, 孙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8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0(1):312-313.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