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思考
——以《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为例
2016-05-17贺晶晶
贺晶晶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思考
——以《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为例
贺晶晶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价值取向。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重视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实践课程;职业教育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且详细解读了敬业守信、精益求精这一职业精神的含义。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职业精神,他指出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理念的“工匠精神”。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职业精神,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包含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大层面[1]。
国内众多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往往忽略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起始点,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为培养企业一线员工搭建了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实践训练,让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更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对接企业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的实践类教学以培养企业生产、设计者的工匠精神为首要任务[2]。文章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对职业院校实践课程教学如何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进行探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尚无明确的界定,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指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职业态度,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其内涵包括:①精益求精;②注重细节;③严谨,一丝不苟;④耐心、专注、坚持;⑤专业、敬业[3]。
具体表现是对产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不断完善,将品质努力提高到极致;对产品细节的处理上,肯花时间和精力,把每个产品都做到极致,追求完美,注重品质;工作态度严肃、谨慎、细致、负责;产品的制作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专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
二、职业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果没有高素质一线实用技能人才,产业优化升级就不可能实现。近几年,中国工商业界已发出“我们需要重拾工匠精神”的呼声[4],学术界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工匠精神的研究。
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可以说,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造就技艺精湛的工匠。国内的职业教育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需要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高职学生除技能之外的职业精神,尤其是职业态度。将工匠精神贯穿职业教育顺应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5]。
我们认为专业教育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职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尝试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为高职生顺利转化为职业人做好必要准备。
三、基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以《继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装调》课程教学为例,围绕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目标,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模式,以继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装调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为例,把课堂教学分为产品生产工作前准备、产品安装与调试、产品功能运行演示、产品评价等四个环节,将工匠精神贯穿实践教学始终。
(一)以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进行产品工作前准备
注重细节是指对细节的处理上,肯花费时间和精力,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追求完美,注重品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以行业、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强调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化,并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首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设计正确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图的绘图标准严格按照最新国家标准执行,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每个元器件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电源、电路连接符号、电动机等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绘制;根据电气图图纸做好工作前准备,包括电工工作服的穿戴、电工工具的准备、元器件、连接导线的准备及检测,所有工具整齐摆放,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实训设备符合国家标准,与企业有效衔接,最大程度模仿企业生产、设计场景,能真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造工匠精神。
图1 养成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
(二)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进行产品设计与安装
精益求精主要是指对产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反复改进,不断完善,追求极致,将质量从99%提高到99.99%。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项目教学中,首先是要求学生实现产品的基本功能,其次要求学生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布线的合理性,节约成本,并进一步考虑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每个接线点可靠接触,杜绝一次性产品,最后考虑产品工艺,布线美观,产品力争追求完美。产品设计与安装环节教学中追求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在实习实训操作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使具体操作过程和完成的产品达到极致的要求。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中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练习,使材料利用率和工作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掌握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娴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三)以耐心、专注、坚持的工作精神进行产品运行与调试
在产品运行与调试过程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急躁、毛糙、放弃等毛病,教师给予耐心、专注和执着的工作意志力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毛糙、马虎的毛病,让学生明白追求产品质量和最佳工作效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永无止境,培养学生耐心、专注、执着的工作意志力。
(四)以严谨、严格的评价体系进行产品检测
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以严谨、严格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文明生产程序,决不能投机取巧,走捷径,一旦发现不遵照规范操作程序的现象,立刻停止操作。对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的产品或结果的检测采取严格的标准,不达要求和标准的进行重新组织训练,直至达到要求和标准为止。学生在进行实训时严格按照行业专业标准,创造最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效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立身、敬业的工匠精神。
项目评价体系主要从6S操作规范、产品操作流程、产品质量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严格遵守行业6S操作规范,谨记安全用电知识;严谨、细心地用万用表进行元器件的好坏检测;产品接线可靠、无毛刺、无反圈、不绕线;产品功能正确;当产品装配完后,做好清扫整理工作等等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工匠精神。
四、小结
为了使工匠精神和课程教学更好融合,职业院校实践课程教学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实践过程中的每个操作细节应重视和点评,注重细节把控,尽量做到零差错、零次品,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要求学生进行反复加工,对不符合规范的操作纠正后进行反复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坚持的精神。针对课程特点,制定严格的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对操作规范和产品进行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地完成一件工艺品的制作,培养工匠精神。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6]。对职业教育本身来说,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刻了解并具备工匠精神,热爱教学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并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成长为既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复合性人才。
[1]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 2012,(6):62-65.
[2]单侠芹.工匠精神引导下对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6,(8).
[3]工匠精神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21248.htm? fromTaglist,2013-10-24.
[4]中国崛起呼唤工匠精神 [N].http://news.hexun.com/2011-07 -12/131357499.html,2011-07-12.
[5]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6]“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EB/OL].http://61. 164.87.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60513092440391&cata_id =N007,2016-05-13.
[7]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实践教学.[EB/OL]. http://www.edu-gov.cn/news/35785.html.2016-05-12.
[8]周丽琴.当代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J].中华少年.2015,(27). [9]姜燕.对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08,(8):176.
G710
A
1671-5136(2016)03-0115-03
2016-09-07
贺晶晶(1979—),女,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