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的艺术

2016-05-17明海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期
关键词:牧野玄奘唐太宗

明海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拒绝。我觉得拒绝比承诺难。承诺是现在开心,未来不开心。拒绝是什么样呢?现在不开心,未来开心。为什么?怎么拒绝,面子呀!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拒绝也讲究方法。第一,正面拒绝。正面拒绝很简单,就是直接说呗。第二,委婉地拒绝。这里我想讲替代式拒绝——你要在冷静观察后,果断做出决定,再跟他沟通。但沟通时不要损伤对方,因为直接拒绝对方可能一下接受不了,所以替代式拒绝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第一,以此代彼。比如有人跟你借5000元,你不愿借,就问他:借5000元干什么?他说:我想买台电脑。你说:我最近钱有点紧,不能借你,但家里有台旧电脑你愿意要吗?诸如此类……替代,就是你不能给他想要的,但可以用其他来替代。我老用这种方法,因为每天都有人到我这说:师父,你能看看我未来能升官、能发财吗?如果我说我不会,多简单,但心里不忍,所以我说你学学佛,自己会明白,送你几本书可以吗?

第二,以法代财。在佛教里,法是指思想、精神、境界、道路、方法等。财就是实物、力量。有时候别人需要实际的财物帮助,你不能给,怎么办?用思想、方法帮助他。这个帮助有时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方可能并不明白他走错了路,你得告诉他正确的路:也许有人找你看病,你不会看,告诉他去哪个医院比较好……这都是方法。假如有人找你借2000万,你说没有,但可以帮忙想办法,比如去银行贷款……

第三,以鼓励代帮助。有时你也没办法,就要鼓励:“我相信你没问题,一定能战胜困难。”这方法我用了很多次。有时候,人们得了癌症来找我,我也没有神力,给他来一下好了。鼓励他,给他信心,有了信心可能他的病就会缓解。

我想讲个玄奘大师的例子。玄奘大师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他孤身一人不远万里从中国步行到印度,取回很多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当年,玄奘从印度回来时,唐太宗正召集军队去打仗。两人聊着聊着,太宗突然说:我还要去打仗,咱们谈得这么投机,要不一起去,路上继续聊?看玄奘怎么拒绝。他说:“我刚从印度回来,而且身体不大好,恐怕不能够陪您。”玄奘这话就是个托词。唐太宗不是平庸之辈,一句话就能给糊弄了?唐太宗说:“法师你印度几万里都去了,而且一个人来回,你跟着我,还有后勤部队,这有什么呀?”这种情况下,玄奘必须说实话了。其实实话是出家人有戒律,战场上在打仗,出家人不要站一边看。但玄奘为什么开始没说呢?他想婉言拒绝,因为这里有个敏感的问题——在古代,佛教在出家人的心中是最高的,而在世俗社会,皇上是最高的,具体到这件事,就相当于,你是听皇上的?还是听佛的?玄奘大师如果一上来就说,佛讲过不能去,势必会引起皇上不满。

玄奘看托词不管用,接着说:“陛下东征,六军奉卫,伐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这话什么意思呢?他先是对皇上的军事行为表示拥护,而且为了打消皇上的顾虑说:你会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意思是“你会成功,别担心”。那么“玄奘自度”之后这句是说,我跟你去,路上一点忙都帮不上,路上吃喝还要用钱。做了这些铺垫后,玄奘才说了实话:“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说我们戒律里面规定,打仗的时候不能在一边看。“即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你看这话说得多小心,说佛对我们和尚有这样教导,我不敢不向您禀奏。所以“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希望您慈悲怜悯我们,就是我的万幸。最后“帝信纳而止”。这才是拒绝的艺术。

(摘自《中国周刊》)

猜你喜欢

牧野玄奘唐太宗
日出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太宗&玄奘:西游前后的帝与僧
唐太宗 善听劝谏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难忘的消防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