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的协同保护与发展
2016-05-16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与长江有关的诗歌。长江,奔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重要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新时期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影响范围最广、最具活力的流域经济带。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与过去的大型发展战略不同的是,从长江经济带设想提出之初,中央就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大方针。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广泛共鸣。他们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提升长江流域气候品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契机。
绿色发展是主基调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水能资源的主要聚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宝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经济体,最根本的是水和生态,它们是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基础。但是,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生态尤其是长江带来了巨大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表示,发展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要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湖南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保护,着重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建设长江经济带,心中始终要有“生态、绿色”四个字。安徽将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有序开发和保护长江岸线资源、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树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标杆。
“再像以前那样开发,真的可能毁了长江。”谈到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钟勤建显得有些激动,“多年来积累的污染已经让我们的母亲河不堪重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提供了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长江沿岸有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46%,长江流域的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长期在环保战线工作的钟勤建走遍了四川沿江城市,他说,布局在江边的重化工厂、穿行在江上的粗黑船舶、被过度施肥污染的土地,每每让他辗转反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推进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长江干流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平。这让钟勤建备受鼓舞,“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对母亲河的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把保护放在开发之前,说明我们国家绿色发展的意志确实是不可动摇!”他告诉记者,长江贯穿江苏八市,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71%,沿江分布了江苏重要的产业带,同时长江亦是江苏省重要饮用水源,全省80%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长江,所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分必要。
长江本是黄金水道,近几年来,沿江各地想方设法发挥其“黄金效应”。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看来,这条黄金水道“既要流金淌银,更要绿意盎然”。“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水运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运输方式。”游庆仲说,目前江苏水运能力、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均居全国第一。为了让水运更经济、更绿色,近几年,江苏着力推进深水航道建设,“预计今年底12.5米深水航道可初通南京,相当于中西部地区达海距离缩短了300公里,可以极大地减少物流成本;深水航道也促进了长江下游船舶的大型化,可以减少船行密度,提高船舶的环保节能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表示:“过去我们习惯做加法,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一个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难度再大也不能动摇。”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认为,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头戏”,从解决市场“有没有”转为解决供给“好不好”,引领长江航运现代化,打造“绿色长江”。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副市长刘力勇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保护要整合沿线的码头,注重岸线的保护,“我们把过去杂乱无章、散小分布的码头进行整合整治,要从保护水源、保护岸线上做好这个工作。对长江沿岸的开发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来做。每个码头要注重港、城、产互动互促的模式来做。”
全国人大代表、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少稀建议,对湖北而言,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长江沿线的企业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要充分利用去产能这个机会,扩大我们产能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现在要求长江的船要油改气,我们要把我们船上以前用的柴油变成气。”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过去,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大开发、大发展、大工业为主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告诉我们,生态、绿色发展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保护性的开发,或者说是保护性的来发展,这是从中国未来的角度提出的重大战略转换。“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不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应该是现代产业、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现代文化、现代生态,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所以这需要发展战略革命性地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自古以来,长江始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长江流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成为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但是放眼望去,限制长江整体发展特别是协调发展的,还是生态问题。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短板补齐后,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社会都会有更大的进步。”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人类将付出巨大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保护与发展方面走了一些弯路,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生态环境的方式,换取了短时间内的经济增长,却也留下了生态环境的后遗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一定要慎重,要优先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说:“发展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福祉,这是最基本的方面。但是发展要投入资源,会有排放,如果保护不到位,就会造成生态透支,反过来将抑制发展。因此,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恢复生态,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保护是前提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护与建设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巴东是湖北恩施惟一一个紧邻长江的县城,早在2013年,根据自身实际,巴东就提出“打造长江边最干净县城”的目标,着重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绿色繁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国人大代表、巴东县官渡口镇西壤口社区党支部书记袁莉说:“这几年巴东着重在发展旅游产业,对于我们县经济发展也好,对于老百姓收入提高也好,都需要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老百姓挣得金山银山。”
对于荆州市而言,由于之前没有对长江实施足够的保护,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开发,进而影响到整个水域的生态。因此,来自洪湖的全国人大代表周祖山建议,一定要重视长江流域的污染控制:“第一个是水生植物的保护,第二是长江沿线禁止开发,保证水质安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污染,母亲河污染在长江沿线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所长高吉喜告诉记者,长江流域拥有我国近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保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然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流域内河流、湖泊的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保护长江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相辅相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认为,长江沿岸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保护好长江,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让长江沿岸环境效应更加突显。
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说:“长江流域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是维系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保护好湿地对长江流域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率仅为34.7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李长安建议,尽快划定长江流域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杜绝重污染企业落户,同时设立长江湿地生态补偿资金,探索多渠道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湿地保护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说:“长江经济带流域面积宽广,自然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生态环境复杂。由于上中下游区位板块发展重心各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落差,因而要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必须注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视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相平衡,推动生态补偿与保护联动相促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正向协同机制。”王济光提出,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以生态食品加工业为导向,构建与长江上游生态资源和环境相适宜的、种植养殖同步发展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建立长江上游绿色生态保护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将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次级河流统一纳入长江绿色生态屏障保护范围,建立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回馈中上游欠发达地区的反哺机制,营造与生态修复和涵养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体制公正与政策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表示,合理有效开发土地、禁止过度砍伐,可以有效保护水土,避免耕地、水域遭受损害;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有助改善局地气候条件,为中下游地区合理发展经济提供更为安全的环境;保护好森林生态,不仅有利于地方畜牧业、种植业发展,还有利于生物医药科研开发。
“应通过立法加强环境保护。”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表示,在相关规划设置上,沿江省份不能各自为政,监管也不能各管一段,要有涵盖全流域的监管机构,建议由国务院牵头成立。
“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关系到数亿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名老林业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再次呼吁抓紧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市长张维国看来,修复长江生态,各地都要有坚定治理的决心,加快沿岸重化工企业退出、转型。“十堰市在治理一家制造企业原厂区地表、地下重金属污染时,最深挖到了地下9米。近年来,也已关停污染企业435家、迁建130家,还兴建了94家污水处理厂和57家垃圾处理场。”张维国代表说,“保护生态必须穷尽手段,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只有大保护才有大发展
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保护长江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认为,长江沿岸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保护好长江,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让长江沿岸环境效应更加突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表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国家东中西三大区域联动发展,为沿江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安徽省委副主委吴春梅认为,长江经济带应统筹上中下游产业发展。上海、浙江、江苏位于长江下游,可以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及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游地区可以发展电子信息和文化旅游等产业;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位于上游,可重点发展医药、纺织、清洁能源等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战略纵深”,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依托长江黄金通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是必然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马力认为,长江经济带资源、技术和产业之间互补性强。如长江中下游沿线具有较强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在全国占有极大比重,长江经济带应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常委、统战部部长崔保华说,目前在四川,长江上游从宜宾到凉山到攀枝花这一段,以及长江支流雅龙江,有多个世界级的大型水电站。但目前的功能相对单一,仅仅只有发电。如何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旅游产业和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建立生态走廊,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保税港区开发公司董事长唐林告诉记者,重庆正在抓紧做“减法”之后的“加法”,“重庆保税港区在产业升级上发力,打造高端制造总部基地,发展多元化国际贸易体系,打造临空物流互联互通示范区和中新服务贸易示范区,助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正在建设以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大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原工商联主席赵晓勇认为,湖北处于长江中游,有承上启下、联通中西的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北将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等。赵晓勇表示,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搞大开发、加大保护为前提的战略部署,湖北将在长江沿线排污截流等方面持续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应创新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一体化。他说,“应创新发展模式,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全方位规划流域生态经济,制定全流域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策略,构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联盟。”
必须坚持“科学统筹、合作共生”原则,流域“共下一盘棋”,才能推进长江经济带健康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云飞此次专门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了一则议案。
“长江经济带发展应当建立起高位协调管理机构。”殷云飞说。流域经济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以生态为基,这同样需要全流域树立“一盘棋”的理念。他就此细化了四条建议:加强沿江湿地保护,建立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高危污染产品限制(禁止)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环保考核督查制度。
黄金水道要有黄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重点应加快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和“长江绿色生态走廊”。要构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让长江航运成为沿江发展和产业带聚集的强大引擎;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把一条环境优美、绿色清洁的“美丽长江”留给子孙后代。
“我们同饮一江水,共担一份责。让我们携手拥抱长江、协力呵护长江。”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说出了沿江亿万民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