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立法促进航运中心建设筹划打造“海空”双枢纽

2016-05-16

航运交易公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枢纽港国际航运枢纽

为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上海市制定《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草案)》(《条例(草案)》)。4月20日,《条例(草案)》提交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

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对于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增加了推进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内容。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的“海空”双枢纽模式。

《条例(草案)》修改稿提到,要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四个中心”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顾佳丹说,传统的航运中心带有船舶为运输载体的江河湖海水运的标准,随着飞机的出现,航空运输以及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远程运输的主力军,空运已经成为现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水运与空运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化宾在介绍《条例(草案)》修改的说明时表示,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加快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需要上海市在空港建设、航线网络、通用航空、航空产业等方面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条例(草案)》提出,上海应加强机场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增加机场设施容量,满足航空运量增长和功能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提出,应当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长三角机场群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此外,《条例(草案)》提出,上海支持发展警务、政务、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公共服务,上海应当推进公务机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公务航空运营机构在上海开展业务;支持航空高端维修业务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维修中心。

《条例(草案)》提出,支持主运营基地在上海的航空公司构建以上海为核心、立足全国、辐射全球的枢纽航线网络。《条例(草案)》也提出,上海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优化调整上海的空域结构,提升枢纽空域容量,合理分配航权和新增航班时刻资源,提升航线网络的通达性、衔接性和枢纽航班密度。

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实现航运政策的突破,是上海此次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条例(草案)》提出,形成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联动机制。

《条例(草案)》还提出,上海要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境内外各种社会资本通过设立航运基金等方式,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服务。

航运业是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高水平、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近年来,上海相继设立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和“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航运枢纽港建设和促进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

林化宾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不是新设专项资金,而是对已经设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和“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的整合。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这两类专项资金的设立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枢纽港国际航运枢纽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枢纽的力量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5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3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2月)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0月)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CCS党委书记孙立成在“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