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人生
2016-05-16韩刚建
韩刚建
中国象棋脱胎于中华传统文化母体,厚重且丰赡,纯素而简远,是主观审美理想与客观世界的融合。其平淡天真,归于清纯的意趣,超越客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棋道的真魂,楚河汉界,为寂寞之道,由渐修而顿悟,感悟人生万物,得其真谛。中国象棋,是棋坛巨匠思想和精神的缩影,是人品、人格的体现。是主观意识的发挥,她本身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战术技法的范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启迪和想像。中国象棋,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折射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熠熠闪光。
象棋最大的特点是瞬息万变、无法掌控。有些棋看似浅显明白,绝无晦涩,其实呀,却正是百转柔肠千种风情万般无奈——或失利攻败垂成而仰天长叹,或倚天屠龙气壮山河而壮怀激烈……
我在打谱时不止一次发现,许多顶尖高手的棋初见平平常常,并无什么石破天惊之招。但细细看其解释,再慢慢用心揣摩,顿觉醍醐灌顶而茅塞顿开:这是大气磅礴纵横捭阖的布局,那是手敏捷小巧灵活的腾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量,自然使人敬畏,而“四两拨千斤”的棋筋,又使人拍手称妙;有刀光剑影的生死搏斗,也有“化干戈为玉帛”的皆大欢喜。打谱进程如行云流水,枰上图形似花朵绽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中的意趣、心思、眼光、胸襟、境界,也是各不相同气象万千。
象棋是袖珍战争的演绎,是军事的高度浓缩。学习象棋让我不知不觉间对军事和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始料未及的爱屋及乌。重温中国历史上的牧野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我惊奇地发现,这些战役都没有像模像样地打,而是一经接触占有绝对兵力优势的一方即兵败如山倒,原因并非兵力优势方在装备以及战斗员军事技能上有多大的差异,而主要在于人心不齐、意志不坚、斗志不旺,稍有风吹草动士兵即四散奔逃,从而一败千里。现代战争的进程短促激烈,残酷空前,不仅对战斗员的军事技能等硬实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意志品质等软实力更是提出严峻的考验。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定力和夺取战争的强烈渴望,不仅难以准确完成作战任务,也容易迅速形成溃败之势。棋手们饱经炮火的洗礼后,也应当具备这样的军事素养和特质,这恰恰是组成棋手强大棋力的重要一环。
中国象棋较诸围棋、国际象棋有一个特别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鬼斧神工、出神入化、引人入胜的江湖排局,许多棋局历经数百年的演变仍然散发着熠熠生辉的魅力。一则名局的创作需要平衡的关系和因素很多,也是作品的难度所在,但同时也是其优长和魅力所在。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求取和谐与自由,在矛盾与背反中寻求化解之道,在寻觅与审视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艺术之旅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样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
中国象棋涵括的内容极其丰富,风格多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宝藏。其艺术基础是阴阳辩证,是变化,是不可重复。它至柔、至刚、无形、因势而动。对象棋的继承与光大包括本体和人文两部分,一名杰出棋手风格的形成,除了对象棋本源的尊重外,还得益于其综合素质的修养与提高,比如读史、治经、写诗、作文,都应当是必修课。这种知识与艺术的修养。是艺术体现时代精神的必备条件。
下象棋需要独立思考,需要有力透棋盘的“神来之笔”,从而在明快的招法中意会到一种不可或缺的健朗逼真的情致,它启示我们不断感悟自己心灵深处活泼清新的生命波动以及遒劲不屈的内在张力,这正是中国象棋历经千年演进而造极于世的内在动因。
棋场如战场,战场上迟缓一秒,都会带来灭顶之灾。战场上快敌一秒,就多一分生存机会。在令人窒息的超快棋决战厮杀中,经常出现一方将别一方“秒杀”的瞬间,真有一种让人心惊肉跳的被痛苦折磨的快慰和喜悦。
据考古专家考证:从原始人类开始,游戏就是愉悦人们的途径。从粗笨劳动本身得到快乐,并不能使人感到满足。于是,创造游戏以获得快乐,是原始人自然会去做的事情,就像他们自然会唱歌,自然会跳舞一样,象棋也该如此。
自古至今,快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健康的需要。这样看象棋,也很伟大。如果没有简单的快乐,象棋可能早就消亡了。就像很多严肃繁复庄严深重的东西都已经消亡了一样。
职业棋手下的是严肃的棋,是在表现人类智慧的最高等级。可是,他们认真下出的棋,也是稍懂一些棋的人快乐的源泉;听到胜利消息的快乐,打棋谱的快乐,和高手见面的快乐,棋友间讨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