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地,铸造辉煌

2016-05-16杨瑶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雷同柳先生陋室

杨瑶

【考场原作】

方寸之地虽小,足以承载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绝大多数的人,若身处方寸之地,定会倍感压抑,叫苦不迭,可是总有一些人能在方寸之地沉淀思绪,催生思想,进而营造出锦绣华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但略显直白,缺少了含蓄的韵味。可以选一个“由头”。)

每次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总能感到文中“陋室”这片方寸之地的魅力所在。其实“陋室”的魅力并不在于这所房子本身的简陋,而在于陋室主人对待人生和理想的态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刘禹锡所处的陋室能够充满魅力的根本原因。虽是小小陋室,却洋溢着德之芳香;有贤人雅士切磋学问,无逐利之徒蝇营狗苟;可以翻阅佛经弹奏素琴,无需阅官府公文写官样文章……这些无疑提升了陋室主人的品性和学养,亦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一篇《陋室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刘禹锡对闲逸高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间陋室,隔断了他与庸碌尘世的交往,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绽放出独属自己的光芒。

刘禹锡的“德馨”使陋室蓬荜生辉,而一间隔断红尘的陋室又令刘禹锡心无旁骛,使他于方寸之中营造出世间最美的锦绣。(此例甚好,切中主旨;议论也恰到好处,尤其是对陋室的意义挖掘较深,揭示出室与人的关系,证明了淡泊宁静使方寸之地充满魅力。)

也读过陶渊明先生的一些文章,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五柳先生传》,让人回味无穷。

陶渊明用“环堵萧然”来形容自己的居处,但这寒酸的居处并未影响他读书创作的兴致生活的情趣。他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体现了陶渊明以读书自适、不为功名利禄所扰的淡泊情怀——正如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通过《五柳先生传》,人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陶渊明身居一隅,却精神富赡;身无长物,却安贫乐道。远离官场的他可谓家徒四壁,但这并不影响他以自己的笔墨在他那片小小的天地里打造出田园诗的一片晴空。(单看此例,固然不差,但联系上下文,则不难看出其弊病:第一,从时间的角度看,陶渊明生在刘禹锡之前,所以按时间顺序,此例当放在刘禹锡的例子之前;第二,从内容上看,这则例子并没有超出上一则论据的内涵,都是讲中国古代文人性情淡泊,于贫寒局促的环境中创造出文学创作上的辉煌,所以二者内容上多少有些雷同。而雷同的论据会使文章的说服力下降,有堆砌材料之嫌。故这则论据应当更换。)

古人能于方寸之中营造锦绣,在今天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是否还有人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呢?

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去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曾被一些人戏称为“三无”科学家。但就是这样一位“三无”科学家,却创造出对中国人来说是前无古人的辉煌。

一提到“科学家”这个称呼,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们在实验室里默默地做着我们看来无比枯燥的实验的场景。是的,正是有了无数科学家坚守着实验室这片方寸之地,才能研制出维护人类健康的弥足珍贵的药物,才能让各种科技新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使“第一生产力”真正推动人类历史前进……而屠呦呦正是这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一间小小的实验室,数十年光阴的投入,数千次失败的折磨,一次次的以身试毒……最终,青蒿素这一给无数病痛者带来福音的特效药横空出世,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疟疾病患者带来了健康和欢乐……(以诺奖得主屠呦呦的事例为论据,证明一个人做到专注与投入,便可在方寸之地营造辉煌。)

方寸之地,并不神奇,使之迸发出无限光彩的是身处其中的人们——他们在这方寸之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从而铸造出人生的辉煌。(总结全文,语言略显单薄。)

【习作点评】

本文选取了作文题中“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这一立意写作,通过两位古代文学家和一位科学家坚守“方寸之地”从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证明了淡泊名利、专注投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议论语言精炼,紧扣中心。但文章在论据的选用上存在瑕疵:前两则论据内容上有些雷同。另外,文章首尾过于平实,缺少一个有趣或富有哲理的由头。此文当判为二类卷。

猜你喜欢

雷同柳先生陋室
吴闻章
母 校
画与理
柳先生的正骨膏
桂花
毕业照
五柳先生的“不”
捷先生的红宝石
陋室有鱼
“雷同”一词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