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的演绎

2016-05-16聂学剑

现代家庭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想大房子复式

聂学剑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想换一套普通的楼房安居。朋友现在住的是复式楼房,楼顶上种满了花草、蔬菜,甚至还有果树。这套房子,他已住了十年,按照海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习惯,房子住够十年,一般要换个环境居住。

真应了钱锺书先生的那句名言: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想当年,朋友从普通套房喜迁新居时,何其兴奋,他新买的复式楼房是原来房子面积的两倍,而且装修得典雅时尚。可是,十年之后,他又想再回到普通的套房里居住,原因除了十年换套住宅之外,最重要的是,孩子外出读大学后,他们夫妇想住一套简单的套房,那样才感受到家的温馨。朋友曾经抱怨说,住这样的大房子,住在楼上的房间总觉得楼下会有人上来,住在楼下的房间又觉得楼上会有人下来,总而言之,大房子并不适合他们这种三口之家居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房子仅仅是家的载体,它是生命、生活的平台,房子和家的演绎细细想来,颇值得玩味。读过刘墉的一篇文章,母亲住院切除了子宫,手术醒来见到孩子们,微笑着含泪告诉他们:你们的家没有了。是啊,我们每一个生命,最初的家就是妈妈的子宫。它像一个为我们量身定做最舒适的恒温房子,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生长九个月,渐渐变成人形,直至小小的身体器官发育成熟,才呱呱坠地告别人生这最初的家。不久前,看到一篇新闻,妈妈向法院状告几个不孝儿子,向他们讨要九个月的“房租”,故事读来令人辛酸动容。

渐渐长大时,我们先和父母分床而睡,再然后是分房而居;成人后,又要和父母分家。我们要独立地和爱人生活在另一个屋檐下。这是我们的新家。此间,为了拥有一个在城市里可以遮风挡雨的空间,我们要做房奴,每天一睁眼就欠银行几百块钱。但是,为了拥有一个安宁的家,我们认了。

此后,或许又做车奴。我见过许多女士把自己的爱车装扮得很温馨,从脚垫到靠枕,各种小车饰也点缀得恰到好处;旅行在路上,车子里有音乐,有茶水,有座位可以靠一靠休息,还有冬暖夏凉的空调。身处陌生的异地,只要坐在车里,就觉得并不孤单,有一种特别的安全感。一辆车子,它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我们出门在外流动的房子,临时的家。

房子有多种类型。别墅,套房,那些农家小院,还有逼仄的城中村私搭乱建的一间间宿舍。它们,只要有人居住,都成了一个个独立而安宁的家。从集体或单身的筒子楼走向社会,我们每一个人致力于打拼,想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它具化为房子,落角点还是一个身体和精神的归宿——家。

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最后的家是在哪里呢?偶尔看到一篇文章专门讲述这个问题,一时间令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可谓触目惊心。其实,这篇文章讲得很实在,我们所有人的家,最后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形盒子。那里装着每个人身后火化后的骨灰。

从妈妈的子宫出发,到一只冰冷的骨灰盒。家就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不断地演绎。其间历程不过几十年。原来,房子、车子,当然还有票子、位子等等一切,果然都是身外之物。人生的重点是,在从一个家走向另一个家的旅途中,你快乐吗?

猜你喜欢

人想大房子复式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盖房子
跳槽
澳门复式住宅
孤岛
河马的大房子
52平米的“大房子”
小房子变大房子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