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健康战线上的巾帼风采
2016-05-16刘玉杰
刘玉杰
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粒细胞、一颗分子,都能为人类打开“健康之国”的大门。当生物医学走到今天,面对空气、水质、环境等多重压力,愈演愈烈的慢性病威胁着人类健康时,科学家们的设想是,发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对抗疾病。他们希望,能研制出新型功能食品,辅助人类健康。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嘉教授,秉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执着,在免疫健康与营养应用研发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铿锵玫瑰:铺开健康免疫学之路
出生东北,却拥有江南女子的聪慧娟秀。年纪尚轻,即拥有“科学报国”的梦想。为实现它,在追逐科研的道路上,孙嘉可谓“狠”劲十足。
2000年,在出国之潮并未普及的年代,18岁的孙嘉就收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在这个学术氛围浓郁、科研视野开阔的校园里,秉着对科研的热爱与坚持,一路念到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博士期间,她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重要论文,报道了一类重要的炎症免疫机制,为胰腺免疫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干预方法。因其在胰腺炎症免疫领域的科研贡献,入选欧洲胰腺俱乐部年度会议奖。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待了9年之后的孙嘉不满足于现有的学术视野,希望在科研高峰上能更攀一个高度。于是,她来到生物药学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瑞典,在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摇篮”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开启了为期四年的博士后研究生涯。也是在这里,她与免疫活性脂质和抗菌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瑞典,孙嘉隶属于曾发现前列腺素等活性脂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生理化学II-生物活性脂质实验组,在类二十烷酸、抗菌肽cathelicidins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基础上,展开了两类活性物质独特的交叉领域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开创性地发现这两类活性物质在过敏症中的协同诱导作用与机制,为抗过敏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依据。
除却繁忙的科研工作,孙嘉还主持完成了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Karolinska科研基金会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过敏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论文;参与了《类二十烷酸在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与治疗》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工作;其中自主开展了抗菌肽对胰岛功能调节的研究,获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权威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唯一Rolf Luft Fellowship国际合作奖金……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孙嘉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备受瞩目。
2013年,载誉满身的孙嘉回国,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执教的同时,也致力于将抗菌肽、脂质等活性物质与人体免疫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开拓延伸。
冲破樊篱:活性脂质成抗过敏药物、预防糖尿病新靶点
30年前,类二十烷酸活性脂质被首次发现,它不断与炎症、过敏、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等领域相结合,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孙嘉从免疫调节角度出发,开始探索类二十烷酸活性脂质与活性抗菌肽的交互作用。
丹心未泯创新愿。她创新性地在哮喘病人体内提取原代噬酸粒细胞,首次发现了活性脂质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与人源抗菌肽的相互促成关系,表明了这一正反馈生物合成是嗜酸粒细胞介导过敏反应的重要机制。同时她通过formyl peptide receptor-2 (FPR-2) 受体,刺激半胱氨酰白三烯生成酶cPLA2的活化,5-LO and LTC4S在细胞内向脂质体和细胞核周围的转移,快速有效合成了半胱氨酰白三烯,阐明了由抗菌肽LL-37诱导的细胞内半胱氨酰白三烯生物生成的机理。
孙嘉通过人源抗菌肽在过敏人群体内表达升高的现象,表明了活性因子的存在,这一发现为抗过敏药物以及膳食成分的调整提供了新靶点及实践依据。
为把实验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孙嘉立足于抗菌肽研究尚未涉及的糖尿病领域,自主开展了“抗菌肽、肠道短链脂肪酸对胰岛的功能调节及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的项目研究。实验结果让孙嘉惊喜地发现,胰岛beta细胞能够生成并应激释放一种名为cathelicidins的抗菌肽,分泌的cathelicidins反过来能够提高beta细胞存活率、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及改善beta细胞炎症反应,实现自身防御功能。这一研究成果,最终获得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基金会的项目奖励基金。
近年,孙嘉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合作,对cathelicidins这一类抗菌肽与胰腺中的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纵向研究,首次证实了肠道菌群-cathelicidins抗菌肽在I型糖尿病预防中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这项突破性成果让孙嘉“一战成名”,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计划启动基金资助。
面对未来:人才培养与学科搭建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勤奋不怠。
2013年,孙嘉回国。任教于我国食品领域的翘楚——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由一个单纯的科研工作者,演变成一个执教讲坛的导师。角色变更,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可在她青春飞扬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无所畏惧、胸有成竹。
她在承担多项研究课题的同时,也凭借学校、自身等多方资源,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搭建“一个都不能少”。
科研终究需要传承,团队合作终究是承载科研进步的奠基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规划。一方面从研发兴趣、综合能力等多层面加大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力度,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具备较高水平的实验及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学校及自身资源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扩大团队成员的国际研究视野,与国际接轨,最终形成一个具备综合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先锋团队。
面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孙嘉将满腔热情与痴迷献给了她所钟爱的生物医学。沿袭以往科研成果,她继续在“活性物质与免疫健康”学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方向上深入拓展,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她说,“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这片故土“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