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构建的作用

2016-05-16张阳阳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公众空间

摘要: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与建筑、城市规划相结合,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在塑造性格鲜明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传承发扬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

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56年费城通过“百分比法案”,来鼓励艺术家走出工作室到室外的公共空间中结合周围环境进行艺术创作,使艺术的公共性得到演化,公共艺术开始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福利服务于公众。广义的公共艺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1]公共艺术包括了在公共空间中设立的城市雕塑、壁画、景观艺术小品、公共艺术设施、雕塑性建筑以及在公共空间中发生的艺术性活动等多种形式。城市文化是以城市为母体孕育出的文化形态,城市通过建设过程中汇聚的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来促进人们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又通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意识来传播城市的文化,城市文化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艺术,与城市有着紧密的关系,城市中的空间环境为公共艺术的存在提供了场所;公共艺术又是公众的艺术,与公众的权利紧密相连,公众在城市中得到生存、教育、治安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享受公共艺术带来的文化享受与审美趣味,并与之产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肢体上的互动,也可以是精神上引发的思考与共鸣。

一、承载城市的历史与记忆

城市是在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建设形成,也有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的形成,使城市展现自身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散布渗透于城市中的空间、环境、艺术等方面,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提醒着人们发生的过往故事。

城市成长如人一般,也有它的记忆,但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旧城换新使城市和生活其中的我们逐渐忘却城市的记忆与曾经,一些诸如战争和灾难、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是我们发展向前的经验,值得被纪念和铭记。城市中纪念性雕塑和纪念碑的设立,使城市中的公共艺术除了审美外,也具有传承历史、留存记忆的功能,使人们铭记发生过的事,认同城市的历史。

二、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气质或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在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发展城市的地域特色来塑造城市的独特形象,成为许多城市建设中注重的问题。城市的美丽来源于它的地域特色,而公共艺术是表现城市特色和形象的重要视觉要素,选取代表城市或地域的文化符号,将这些符号通过设计转换成合理放置在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城市中充满地域色彩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将人们对它的独特印象与对城市的认知联系起来,为所在的城市营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气质和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

景德镇因为悠久的制瓷历史而被称为瓷都,在景德镇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也以“瓷”为主题,从城市中设立瓷文化背景表现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到以青花瓷为主要元素的道路灯柱,都反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出自己的瓷都名片。

三、突显公众特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公共艺术无论放置于城市的哪个公共空间,都需要被公众所理解、看懂认同,才能使艺术做到与公众的交流。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决定了它不再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艺术,而是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在文化上构建与公众的情感联系,才能获得公众的喜爱,体现出艺术的价值,公众市民也因为公共艺术而获得了平等享受艺术的权利。

奥登伯格创作了大量的置于室外的公共艺术作品,他的作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物品放大成为巨大的标识物,例如《樱桃勺子桥》等。在费城市政厅前放着他的作品《衣夹》,就像是玩笑一般以一个小物件夸张又真实的呈现在城市空间中,让公众有不同的认知和观察角度去理解欣赏作品,表达了对美国人家庭生活的一种纪念。它是日常的也是富有情趣的,来源于日常生活属于城市文化,然后才属于艺术和审美。

四、表达人性关怀

“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而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应该是关怀人和陶冶人”。[2]在设计中经常会提到“人性化”这个词,人性化也时常成为衡量一个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城市中的盲人道路建设、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孕座位等都在体现着人性化。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根据不同的人理解他们的差异性,营造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氛围,来表达这座城市传递出的善意和鼓励。

华裔设计师林樱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从意义上超越了传统纪念碑注重对战争、历史事件的歌颂与纪念,而强调了对生命个体的关注。这座纪念碑被认为是一座在设计上简洁智慧、在观念表达上新颖别致、在内涵上丰富多维的公共艺术作品。简洁的碑体嵌入大地,黑色花岗岩的碑体上雕刻着5700多越战阵亡者的名字,抛光的黑色花岗岩映射着每一个前往参观哀悼者的身影。不管人们是否与战争有关,这种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对纪念者情感的关切,都深深地通过这件公共艺术作品打动着人们。

五、小结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与艺术作品的结合体,通过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使来往的公众与之交流互动来体现它的公共性与互动性,以此来产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功能。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基,城市因为文化而产生差异,因此在公共艺术的建设中更应尊重历史与文化,强调这个城市的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趋同现象,平衡并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注重地域风俗,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展示出城市独特的面貌,实现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4.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86.

作者简介:张阳阳,女,河南洛阳人,汉族,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公众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