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日梅花意象的异同

2016-05-16刘若雯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梅花意象

摘要:梅花因其先于其他花草在春寒料峭中盛开的自然特性,自古以来备受中国文人的赞誉,成为中国诗歌中常见意象之一。在传入推崇“物哀”、热爱自然的日本后也同样受到了日本文人的喜爱,频繁出现在和歌中。文章主要以中国的《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日本的《万叶集》等文献为资料,尝试分析了中国诗歌和日本和歌中的梅花意象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诗歌;日本和歌;梅花;意象

梅花原产于中国,而在传入日本后也同样受到了日本文人的喜爱。其中,关于梅花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代,各先行研究的说法不一。如,翦岳林(2010)指出是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而林少华(1992)、尹宁宁(2010)、阎利华(2014)等则指出是由遣唐使(约公元7世纪初~9世纪末)带回日本的,韩雯(2011)指出是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樱井满(1994)指出是藤原宫时代(公元694~710年)。另外,从《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梅”的词条可知,梅花在奈良时代以前传入日本。相对于翦岳林所说的弥生时代,其他多数研究者都一般认为梅花是在奈良时代左右,即唐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在唐代,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开展,梅花传入日本并开始出现在日本和歌中。樱井满(1994)指出《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籍中没有对梅花的描述,日本最早描写梅花的作品是汉诗集《怀风藻》中的葛野王(公元705年2月殁)所作的《五言、春日翫莺梅一首》。在日本,梅花因最早在春天盛开,深受文雅之士喜爱,在《万叶集》等歌集中可见很多咏梅的和歌。并且,作为早春景物之一,在和歌中常见“梅”与“雪”、“柳”、“莺”等的组合。此外,樱井满推测日本和歌中的“梅”与“莺”的组合可能是受中国诗歌影响,但未在书中援引文例进行说明。

文章的主旨是以中国的《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日本的《万叶集》《古今和歌集》为资料,尝试分析中国诗歌和日本和歌中的主要梅花意象,以期找出中日梅花意象的异同。

一、中国诗歌和日本和歌中的主要梅花意象的共同点

(一)梅花被认为是报春使者

在中国,梅花因其最先在春寒料峭中盛开的自然特点,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报春使者。南北朝诗人鲍照的《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中“一枝春”是梅花的别名,从这个别名可知在当时梅花被普遍认为是春天的信使。还有元代诗人杨维帧的《道梅之气节》中“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两句也描写了万花中只有梅花敢于在风雪中凌寒盛开,才能先于其他的花迎接春天的到来。

而梅花由遣唐使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也被誉为“报春花”。在《万叶集》等歌集中,“梅”与“莺”作为报知春天来临的花和鸟,经常一同出现在吟咏春天的和歌中,并且衍生了“梅にうぐいす”(“黄莺登梅”)的表达。如,《万叶集第五卷》中“春されば 木末隠りて うぐいすそ 鳴きて去ぬなる 梅が下枝に”(少典山氏若麻呂·827)这首和歌描写的就是春天来临后,娇小可爱的黄莺藏在梅花下方的树梢上宛转悠扬地声声鸣唱的美好景象。而在中国南北朝,诗人江总《梅花落三首》中“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鹦(根据《新汉语林》可知“鹦”与“莺”同字)”的后一句所描写的是娇莺隐藏在团团簇簇的梅花中,不时从梅花密处传出阵阵啼声,与上述和歌极为相似。

从时间上看,《万叶集》一般被认为成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末期,而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大约是指公元5~6世纪,由此可知江总的《梅花落三首》比少典山氏若麻吕的和歌早成立约200余年。因此可以推测出少典山氏若麻吕很可能是模仿江总的《梅花落三首》中的“梅花密处藏娇鹦”一句作了一首和歌,而且可认为日本的“黄莺登梅”的表达是受中国诗歌的影响。然而,事实上,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像日本和歌一样经常将“梅”和“莺”组合在一起。如,在陈维东、邵玉铮所编《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一书中,咏梅诗词共有1487首,其中描写“莺”的仅有约12首。

(二)梅花被比作女子

在中国诗歌中,梅花除了被认为是报春使者外,有时还被比作女子。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句中梅花象征着女子,竹马则象征着男子,描写的是男女孩提时两小无猜的纯真之情,后来“青梅竹马”就成了从小相识的男女之间的纯真之情的象征。同样,在和歌的世界中,也有将梅花比作女子的例子,并且常与被比作男子的莺组合在一起。如,《古今和歌集第一卷 春歌上》中“梅が枝に来ゐるうぐいす春かけて鳴けどもいまだ雪は降りつつ”(作者不详·5)这首和歌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了一幅早春图,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并听到了黄莺停在粉色的梅花树梢上声声啼唱,像是在诉说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然而天空中还飘着点点白雪。这首和歌还可以解读成将梅花比作女子、莺比作男子,“梅にうぐいす”(“黄莺登梅”)象征着男女恋爱,而雪则可被视为阻挠男女恋爱的客观条件。莺急切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亦可被解读为是意味着男子期待两人能够共同突破客观束缚,最终迎来恋爱的新生。

二、中国诗歌和日本和歌中的主要梅花意象的不同点

(一)中国诗歌中“脱俗高洁、坚韧顽强”的梅花

在中国,一说到梅花,通常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脱俗高洁”、“坚韧顽强”这类形象。这是因为在万物凋敝的冬天,只有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傲然盛开吧。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特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极为喜爱和推崇梅花,并竞相在诗歌中借梅花抒情、喻理、言志。如,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两句描写的是梅花是在经受了一番寒彻心骨的摧折之苦后才有了那沁人心脾的芬芳。实际是通过赞誉梅花不屈服于风雪摧折的坚韧顽强,激励世人要不屈服于苦难、立志成就一番事业。而这两句诗恰好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格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四首(其一)》:“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的后两句高度称赞了梅花无需人们夸赞、只愿留下清香的脱俗高洁的品格,而实际上诗人是把自己比作脱俗高洁的梅花。诗人自幼家贫,因不甘于命运而发奋苦读,但由于不愿向高官权贵献媚而屡试不第,最终隐居深山。诗中赞美梅花高洁实际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向世俗献媚的情操。如是,梅花在诗歌中渐渐被文人墨客刻画成了脱俗高洁、坚韧顽强的意象。但是,在日本和歌中几乎看不到像中国诗歌中那样的“脱俗高洁、坚韧顽强”的梅花意象。这是因为日本和歌推崇的是“物哀”、“余情”、“妖艳”等理念,描写的是极为细腻入微的感情,与中国诗歌中梅花的抒情言志的意象截然不同。

(二)中国的“喜鹊登梅”和日本的“黄莺登梅”

在中国,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究吉祥、好运,一般认为作为报春鸟的鹊能报喜、带来好运,所以被称为“喜鹊”。而且传统意义上认为“梅”与“喜鹊”的组合寓意着吉祥、好运等,衍生了“喜鹊登梅”、“喜鹊恋梅”、“喜鹊闹梅”等表达。与此相对的是在日本和歌世界中,一般认为“莺”是报春鸟,“黄莺登梅”象征着吉祥。另外,中国的“喜鹊登梅”的表达应该也随梅花传入了日本,但为何没有被日本接纳呢?一般认为在古代日本没有喜鹊这种生物,而莺比较常见,且在春天可以看到莺停留在梅花树枝上的景象,所以可认为日本是根据自身的风土特点,用“黄莺”代替“喜鹊”,改造并吸收了中国“喜鹊登梅”的传统意义。然而在日本出现了喜鹊后,中国家喻户晓的七夕传说中喜鹊搭桥的美好意象被日本所吸收,而喜鹊象征好运的传统意象因不符合日本文化需要所以未被日本所吸收吧。

三、总结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梅花被认为是报春信使、被比作女子,是中国诗歌和日本和歌中主要梅花意象的共同点。而不同点是,第一,在中国诗歌中,主要通过吟咏梅花脱俗高洁、坚韧顽强的品格来抒情、喻理、言志,而日本和歌则主要将梅花作为早春景物或比作女子,与莺搭配在一起。第二,作为象征吉祥的传统意象,在中国通常认为是“喜鹊登梅”,在日本则认为是“黄莺登梅”。并且,日本的“黄莺登梅”的表达很有可能是受中国诗歌的影响,只是在中国诗歌中很少将“梅”与“莺”组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日本文人并没有将自身从中国诗歌中领会到的梅花意象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而是结合本国风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吸收和改造,逐渐确立起了日本独特的梅花意象。

【参考文献】

[1]陈维东,邵玉铮.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3,223.

[2]郭茂倩.傅增湘藏宋本·乐府诗集·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540,1472.

[3][日]韩雯.日中“松竹梅”的比较研究―以梅的意象为中心―[J].创价大学日本语日本文学会,2011,(21):27-41.

[4]翦岳林.《古今和歌集》中梅花的意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0,(12):46-47.

[5]林少华.中日古代咏梅诗异同管窥[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01):47-51.

[6][日]小岛宪之,木下正俊,佐竹昭宏.万叶集·二[M].小学馆,1978:71.

[7][日]小泽正夫.日本古典文学集7·古今和歌集[M].小学馆,1987:64.

[8]阎利华.《万叶集》中的咏梅和歌[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4,(02):62-66.

[9]尹宁宁.《万叶集》中的咏梅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8):74.

[10][日]樱井满.花与日本人[M].雄山阁,1994:135-141.

作者简介:刘若雯(1993—),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梅花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梅花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与黑暗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