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2016-05-16宋兰洁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

宋兰洁

摘要: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即便没有学习新动作,也要将旧动作重新组合,使其产生变化,同时,为学生设定新的目标,以达到新的训练目的。进而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民间舞课堂的浓厚兴趣,对整堂课不仅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新旧相交

民族民间舞纳入舞蹈教学,成为舞蹈教学的独立学科,已近几十年的历程,成绩之显著,成果之辉煌,有目共睹。基于对前辈民间舞教学的学习和研究,现就对民间舞课堂的教学做出以下的分析和阐述。

一、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与舞台是相一致的,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把课堂上的教学成果搬到舞台上才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样,课堂教学也是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民间舞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上的民间舞教材是无数舞蹈工作者把从原始民间舞蹈中吸取、提炼、加工、改造、发展的民间舞素材,编排成的民间舞蹈语汇、舞句和组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且得到锻炼,为丰富舞台经验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间舞课堂的组织

(一)备课是组织好一堂课的必要准备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大纲及教材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并且在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意义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做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积累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好机会。

备课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它决定了课堂的进度和质量的要求,大纲中所规定的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对象和个人经验设计出上课的具体程序、每个动作的分解方法以及组合方法,并根据预测的难点设计出解决方法;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已知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有水平和当前的思想情绪、群体优点,尤其要考虑到优秀学生的水平和较差学生的距离,找到合适的水平线,确定上课的具体方案,使备课具有针对性。

(二)“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

“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有两种:一是完全练习上一堂课的全部动作,为巩固已学过的东西,使其更加熟练;二是仍用学过的动作,只是组合的方式有变,新旧参半。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即便没有学习新动作,也要将旧动作重新组合,使其产生变化,同时,为学生设定新的目标,以达到新的训练目的。进而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民间舞课堂的浓厚兴趣,对整堂课不仅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堂的全方面训练

1.形体及基本动律训练

民间舞的形体包括挺、含、曲、伸、圆、三道弯等等,这是民间舞的根,无论怎么变都离不开它们。动律开法儿就是各民族舞蹈所提炼出的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训练价值的基本动作,这种基本动作就是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元素,即“根”元素,而这种“根”元素也正是各民间舞中的核心,是民间舞基本动律的综合体。如:“云南花灯”中的“崴”,其特征是行走时出胯,脚型不勾不绷,自然抬起悠出。在“崴”的动律基础上,“崴”步又分“小崴”、“正崴”、“反崴”等基本动律。根据不同“崴”步的特征再编排出“崴”步的段落组合,让学生展开有顺序、有层次、有规律的反复练习。如果不能掌握单一动律就不能形成基本动作,也就不能形成组合,更不符合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统一。由此可见,民间舞动律和形体训练是民间舞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舞蹈的表现力

如果说艺术是人类心智的凝结,那舞蹈则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自由、最酣畅淋漓的抒发和宣泄的一种形体活动。舞蹈通过心态、呼吸、情感与动作的结合,使其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舞蹈的中心思想。

(1)表情

面部表情是舞蹈情感表达最直接、最重要的部分。而眼睛则是传递情感的窗口、是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的集中表达。在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民族舞蹈风格的同时,要仔细揣摩舞蹈的艺术形象,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

(2)呼吸与舞情

舞蹈是情感的产物,情感是舞蹈的核心。“呼吸”在舞蹈的情感表现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在舞蹈中随着情感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而发生变化。正如情绪高涨时,呼吸随之沸腾,而悠闲徜徉时,呼吸变得平静。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合理的运用呼吸,以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从而达到动作流畅、形止而神不止的目的,使舞蹈也更具感染力。

3.重视民间舞的技巧训练

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民间舞课堂上,首先应进行元素性技巧训练,即从民间舞中技巧部分提炼和分解成的元素技巧动作。如:维族舞中的“夏克转”、朝族舞中的“原地转”和“移动垫步平转”、蒙族舞中的“碎抖肩”、东北秧歌中的“花邦步”和“圆场”都是要重复单一训练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为元素技巧动作在整个连贯的表演性技巧中打下基础;其次,是进行短句性技巧训练,即民间舞中的技巧同风格动作组织串连起来的连贯短句,如:运用道具的朝族舞中的边击长鼓边旋转的动作、东北秧歌中一边脚下花邦步一边抛手绢花的动作、维族舞中头顶碗下身跪转的动作等等,其训练配上音乐伴奏,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还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民族风格;第三是表演性技巧组合训练,把技巧、风格和表演结合起来编排组合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间舞技巧在舞蹈中的价值由此可见,集技巧、风格、情感为一体的民间舞更具有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四)科学安排整堂课

一般来说,民间舞课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复习课,通常是在前半堂课或是用整堂课的前三分之一时间来完成,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学过的动作、组合,这时就可以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其动作的风格韵味;二是开新课,在复习旧课后按教材进行新课的教授,从讲解动作的风格特征开始,到基本的动律训练,再到其表现力,最后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进行的,只有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使民间舞的教学成果有更好地展示。

三、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完善课堂的教学内容

(一)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学的成果。舞蹈属于非语言文字的文化范畴,在研究舞蹈文化形态特征时,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述民族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民族特性及风格特征等,这就要注重文化和理论的学习,要在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教学,弥补理论的不足,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知识、增加才干,做到教学中“神形兼备”。

(二)注重情感与心灵的沟通

虽然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但组织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时刻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相处时,应具备很好的亲和力,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多交流,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能够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做到教师的眼里有学生,学生也能时刻感到教师的存在。

综上所述,民间舞课堂教学是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培养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舞蹈艺术的工作者,必将这条路走得更宽更广。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李春燕.对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思考[J].安阳大学学报,2003.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