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三方北魏墓志释文补正
2016-05-16章红梅
新出三方北魏墓志释文补正
章红梅
〔关键词〕冯聿墓志源模墓志张懋墓志北魏校正
〔内容提要〕整理公布石刻文献的论著大量出现,对文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客观原因是石质材料易脆,石面剥泐,造成文字残损,不易辨识。主观原因则是没有辨明文字异体,字词关系不对应;没有识破典故,对铭文内容不理解;疏于名物典章制度的考证,文化背景不明等。通过校正近年北魏新出三通墓志,试图揭示石刻文献论著中普遍性的问题,为以后出土的石刻释读提供参考。
近年在洛阳地区新出了三方北魏墓志,即《冯聿墓志》、《源模墓志》和《张懋墓志》①,并已公布于世。三方墓志均有完整的拓片,有全部释文,同时对墓志涉及的相关文史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考证,为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成果,值得欢迎。但是释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文字释读错误,衍文、脱文和阙文以及标点误断,影响了对墓志的准确利用。由于此三方墓志释文中出现的文字误读、缺脱,在其他石刻铭文释读成果中大多同样存在,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故本文提出来讨论,既能保证三通墓志释文的准确性,更希望有助于今后石刻文献的科学整理与研究。
一、文字释读错误
历代碑刻铭文释读错误应该不在少数。考察其错误原因,主观和客观都存在。客观上说,因为石质材料不如金器,石面容易剥泐,造成文字残缺,不易辨识。主观原因则是因为没有辨明文字异体,字词关系不对应;没有识破典故,对铭文内容不理解;疏于考证名物典章制度,文字背后的历史文化现象不明确等。这三通墓志石面基本完好,出现的错误,恐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而且其错误不仅于此,石刻文献的其他论著,也存在同样的错误,带有普遍性。因此,纠正此三通墓志的错误,还可为以后出土的石刻释读提供参考。
(一)北魏正始三年《冯聿墓志》
1.深源长澜,肇婵联于周荣;崇基洪构,郁崴巍于燕图
石刻文献中,“策”的异体“筞”误读者不在少数。如北魏《元湛墓志》:“诏筞优文,下笔雨流。”“筞”,即“策”,指“策书”,《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239页)误释作“荣”②。《李云墓志》:“爰恻圣衷,筞加二等。”“筞加”,策命增加。《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瓷器和墓志》释文作“荣”,误③。《汇编》(478页)沿误。天保二年《崔芬墓志》:“运筹方寸,骞旗万里,恩沾汝坟,威震建业,公之筞也。”“筞”,即“策”,指“谋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161页)误释作“荣”④。《李祖牧墓志》:“长子君筞,字长谋。”名策,字长谋,名与字互相解释,符合古人名字的取名规律。《临城李氏墓志考》释文作“荣”⑤,《疏证》(219页)释文取之,并误。李氏家族墓志提及长子君策者,还有《李祖牧妻宋灵媛墓志》、《李君颖墓志》,《疏证》释文均误作“荣”。
2.所谓白玉惶而不缋,青兰摧而愈馥
3.夙糜好爵,早播述问
4.窴昧无征,报应空文
此墓志释文之其他错误,如“魏正始三年三月廿日窆于京师”,“窆”字误,应作“薨”。下文“粤十一月廿九日去窆于干脯山之阳”,可以为证,而“去”字衍文。“必游江湖,形屈簪缨”,“必”字误,原拓作“心”。
(二)永安元年《源模墓志》
1.并世垂芳,累叶传辉
2.苗焉不秀,数刃云禘
(三)张懋墓志
1.大司马、咸阳王咨,以师礼引参府属,领中尉侍御史,仪形上府,威属北门
2.笺帛交驶,极辟双驰
墓志中关于板授的记载很多,如东魏武定二年《隗天念墓志》“郡共县城内人,板授城阳太守、汲郡太守隗天念,在城东北三里葬”;武定三年《朱永隆等七十人造像铭》“维摩主冠军将军安西府长史,板授洛阳令,后授武德太守程日龙”;唐武德八年《苏永安墓志》“父和,周板授巴西县令”(《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1)》,10页);贞观二十年《张君妻齐氏墓志》“属圣朝崇年尚徳,板授崇政乡君”(《唐汇编》,84页)。
其他,“忠孝仁壤之行”,“壤”,当作“让”,原释文校勘未及。
二、标点误断
(一)《冯聿墓志》:“君禀和孤秀,资灵独照,趣舍超然。千刃未能辩荣,悴晏如万顷不足。喻兰章桂韵,飞豪锦烂。”
志文赞扬墓主洁身修持,超凡脱俗,孤高自好,众不能匹的品格和操守,能够做到趣舍自然,荣辱不惊。因此标点应为:“君禀和孤秀,资灵独照。趣舍超然,千刃未能譬;荣悴晏如,万顷不足喻。兰章桂韵,飞豪锦烂”。
(二)永安元年《源模墓志》
1.朝廷以誾誾致喻乡党,以恂恂取□倾盖,修然若旧,久要□尔如新,所谓岁寒不改掺,霜年之后凋者也
按:“以誾誾致喻乡党”,“以恂恂取□倾盖”,“修然若旧,久要□尔如新”,“所谓岁寒不改掺”,以上各句彼此互不连贯,文意全不可解。细致分析,发现重要的原因,乃是句子多处被点破。而句子点破,除了对整段文字内容不明察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又在于文字有缺,释读有误。由于拓本均完好,故我们可以先补充文字缺脱,纠正文字错误。
经过整理,原文应是“朝廷以誾誾致喻,乡党以恂恂取餝。倾盖修然若旧,久要璨尔如新,所谓岁寒不改操,霜年之后凋者也”。
2.追赠尚书郎中,以袿至烈登。以永安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窆于司徒墓左、北芒南岗之所馆。客来士和,既伤修桂没夏,芳兰天春
其次因没有正确理解文意,误解词语,标点也多误。“以旌至烈登”,仍然文意不明。细审之,乃是不明“登”的意义和用法所致。“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个副词,义为即,随即,即刻。《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迁南海太守”裴松之注引晋虞预《会稽典录》:“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自改为良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现代汉语还有“登时”一词。故“登”当属下句。
“窆于司徒墓左、北芒南岗之所馆”,墓志未见此文例,“窆于……所馆”,无此搭配。“所”是名词,地方、处所。“馆”应属下句,应以“馆客”为词。古代称达官贵人之门客,幕僚为馆客。志文意思是来士和作为志主的幕僚,因伤感而作墓。整理者误以“所”为结构助词,故“所馆”连文,结果又破散词语“馆客”,标点误施。
经过整理,原文应为“追赠尚书郎中,以旌至烈。登以永安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窆于司徒墓左、北芒南岗之所。馆客来士和,既伤修桂没夏,芳兰夭春”。
三、缺文考补
铭文空缺有两种情况:一是石面剥泐,文字磨灭或者严重残损,无法释读,以缺字号代替,这是科学的。二是文字清楚,却因种种原因不认识,只好用缺字号代替。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够科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原文照录,或者以特殊符号标示,并加批注说明,留给他人考证。此三通墓志保存完好,文字基本清楚,释文的缺字,属于后一种情况。今予以补充如下。
(一)《冯聿墓志》
1.解□还第,盘桓未几,屡招□□
2.龟□既克,葆铎已陈
(二)源模墓志
1.于是朝野痛逸骥方□,长路告迩
2.如何不吊,忽焉逝□。王□蔽影,苍舒奄迹
其他如:首题“魏故尚书郎中源君墓志铭”,“魏”字清除,而原释文缺。“年十有二,辟为司空参军事”,“年”字,原释文脱。
(三)张懋墓志
1.及司牧□置,崇选名家
2.是唯洪□,世诞英贤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整理,可以看出,石刻铭文的释读,只要仔细阅读上下文,认真考证生僻疑难词语,细心分析句法结构和语法关系,综合考察石刻文例,历史地看待文字现象,分析石刻异体字、俗别字,理清字词之间的复杂关系,石刻铭文释读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石刻文献的整理可以做到更科学,更准确。
本文是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隋唐五代石刻传抄古文字研究及字谱编纂”(14CYY023)前期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宫万瑜:《邙洛近年出土冯聿、源模、张懋三方北魏墓志略考》,《中原文物》2012年第5期。
②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以下简称《汇编》。
③ 《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瓷器和墓志》,《考古》1964年第9期。
④ 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年,以下简称《疏证》。
⑤ 《临城李氏墓志考》,《文物》1991年第8期。
⑥ 文中所引图片和碑刻例证,全部来自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2008年,不一一出注。
⑧ 〔清〕王昶:《金石萃编》,清嘉庆十年(1805年)刊本。
⑨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嘉业堂刊本。
⑩ 《新出土东魏〈慧光墓志〉考评》,《中国书法》2005年第3期。
〔实习编辑、校对阴美琳〕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6)01-0078-06
〔作者简介〕章红梅,女,1980年生,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邮编6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