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五字经”

2016-05-16沈军

中国扶贫 2016年9期
关键词:兴文县贫困村贫困户

沈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通俗质朴的话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边远山区,是全省8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按照“脱贫是基本要求,防止返贫是核心要求,奔小康是最终要求”的总体要求,兴文紧盯贫困人口,整合项目资金、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脱贫目标“明”

兴文县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凝心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到2019年现有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为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兴文全面开展建卡贫困户基础信息再核准工作,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列入扶贫对象的要求,准确掌握全县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的真实情况,形成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的资料体系,并报省市备案,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从贫困户属性、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结对帮扶等方面建立台账,实现联网运行、动态管理。通过多种措施对贫困信息进行比对核实,确定了全县贫困户14617户、50792人,贫困村57个。

脱贫措施“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兴文县围绕省委全会确定的“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要求,结合苗乡实际,编制了县、村两级扶贫规划,实施多项精准扶贫措施,提升脱贫攻坚精准性。

产业开发,助农增收精准到农户。兴文县为每个村配套2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富硒猕猴桃、生态方竹笋、山地乌骨鸡、生态牛羊等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以大坝苗族乡四龙村“土地股金+务工收入+二次分红”的经营模式,密切利益链接,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着力产业开发脱贫一批。

易地搬迁,房屋改造精准到危房。全县通过调查摸底核实,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766户13104人,统筹整合各类建房补助,规划到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和57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贫困群众公共租赁住房通过“租改售”等形式,为贫困群众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产权共有政策性住房。

医疗救助,经费保障精准到病人。兴文对全县7621户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户,严格落实各项医疗保险政策,加强对因病致贫户、残疾人、重大疾病户的医疗救助,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医疗救助金限额内给予保障。每年财政预算200万元以上,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府投入。实行“预交自付费用,出院报销结算”的付费模式,切实提高患者实报比例。

帮扶联系“紧”

帮扶资源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兴文县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创新建立“三联三结三强”扶贫模式。

“三联”是指联合组建党总支,由县级部门与帮扶贫困村共同建立,选派帮扶部门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任57个贫困村联合党总支书记,该创新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的肯定;联合组建工作组,由帮扶单位领导、乡镇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组成工作组开展结对帮扶,57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组全覆盖。联合组建宣讲队,设置宣讲“菜单”,以“县宣讲团+乡镇宣讲队+村级宣讲小分队”三级联合,通过政策宣传、典型示范、技能培训、法纪教育和新风培育,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结”是指党员干部结对帮,每户贫困户均有1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企业协会结对带,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农业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专合组织)帮带;科技人员结对引导,每户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有1名科技人员对口引导。

“三强”是指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联合党总支和贫困村两委的扶贫攻坚责任清单;强化返贫控制,建立防止因灾害、大病、失业、市场、生育返贫五大长效机制,健全贫困监测系统,强化贫困农户的跟踪调查和后续支持,实行脱贫不脱策,推进对口帮扶、干部驻村、财政扶持、社会扶贫等政策连续性;强化党建引领,向每名村党支部书记指派一名导师,充分发挥“双强”功能,带头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

问题解决“实”

以往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按期脱贫,也是造成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原因之一。兴文县针对解决贫困区域突出问题,着力于项目争取和整合,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住房、医卫服务、教育均衡、交通路网、农村饮水、电力升级、网络覆盖、文化惠民、科技服务、生态保护”十大扶贫工程,把贫困群众精准匹配到“五个一批”规划中。

针对贫困村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规划,兴文县发展烤烟、蚕桑、方竹、猕猴桃、核桃、葛根等特色效益农产品,推进肉牛、山地乌骨鸡、生态黄羊等规模化特色养殖;推进职业技能免费培训,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或致富技能;到2019年完成5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和80%以上幸福美丽新村(乌蒙新村)建设;到2019年底化解常旱片区生活、生产用水难题,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县里还编制2016—2020年10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规划项目1570个,项目总投资562.7亿元。县里明确县领导每月一次、县级部门每月两次到省市对接汇报,实行“一月一收集一通报”,截至目前已争取到省市专项扶贫资金3733万元,争取到项目资金8.2亿元。

保障支撑“硬”

县级政府要想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既要抓住重点问题攻坚,更要从政策机制层面提供服务保障。兴文县紧扣实际,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务实管用的政策支撑体系。全县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力,把扶贫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明确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扶贫资金按年均增长20%进行安排。县财政为贫困群众预算扶贫专项资金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为每个驻村工作组配套10万元项目资金,每名“第一书记”配套10万元项目资金、2万元工作经费;深化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量化给贫困户;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主要作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撬动更多资金投入扶贫。

此外,兴文县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进金融服务“三农”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产权、林权抵押融资贷款;率先实行土地收益权保证担保贷款,推出小额度烟叶贷款、猕猴桃种植贷款等新兴农村金融产品,探索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机制;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银行、保险公司建立农村扶贫“政银保”合作机制;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建立小微企业转贷“过桥”机制,重点解决扶贫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县财政统筹出资500万元,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撬动5000万元金融资金投放贷给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贫困户增收脱贫。

猜你喜欢

兴文县贫困村贫困户
未来太空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