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探讨

2016-05-14黄欣王世荣郭建芳高瑞红丁健武小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育种科技创新解决对策

黄欣 王世荣 郭建芳 高瑞红 丁健 武小平

摘 要 在玉米育种的过程中,主要是提高玉米的综合育种效率,以及明晰育种目的。在我国玉米不单是经济作物,同样是粮食作物,推动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育玉米新品种只有提高其综合抗病虫害能力,才能促进其综合产量提高,促进国家农业稳定发展。故通过探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 玉米;育种;科技创新;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我国玉米产业要实现稳定发展,不断创新玉米育种科技是必然所趋,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特别是国外先进的优良玉米品种,给我国本土玉米品种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使我国更加重视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并不断加快其步伐,以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需求[1]。总之,玉米育种科技应以国内实际为基础,借鉴当前国际上取得的全新科研成果,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妥善处理典型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育种水平提高。

1 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 借鉴国外育种资源过多

虽然国外材料选育自交系对我国育种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大,但不能对国外育种资源产生依赖。当前,我国育种材料创新力度依然有待加强,更缺乏综合性状的优良骨干亲本材料。据我国玉米区域试验的组合亲本情况显示,大部分亲本与杂交种的关系均极为密切,其比例高达75.5%。而最近几年,随着不少育种单位以335等材料进行二环系选育,或是稍加改良其亲本便投入利用,不仅使玉米育种的对外依赖性加大,更加剧了种质遗传基础的日趋同化。

1.2 缺乏长期稳定的科研

由于缺乏继承性、连续性的稳定研究,使相关科研团队的科学研究计划、实践以及工作都存在极大盲目性,成果出现也以偶然性分析居多。即便是曾荣获国家科技大奖的成果,也都隶属各个育种单位,难有某育种单位可连续提供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且部分所获成果没有经过系统和科学研究,就得出结论,属于偶然所得[2]。同时,极少出现由同一育种单位育成重要杂交种的案例。甚至部分作用重大的自交系,均得益于意外的天然杂交。故而,既要肯定各项成果的贡献,也要深刻的进行反思。

1.3 现代技术并未结合传统技术

近几年,虽然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极大,但由于我国尚处于起步时期,还应持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充分标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相关分子及目的基因。另外,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加强转化技术及载体、功能及调控基因等各方面的原创能力。特别是针对当前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基础,非生物逆境与作物发育间相互作用机理及品质、抗性和产量的协调改良等研究能力尚有不足,分子设计育种软件开发与理论建模也有待深化。

1.4 转变育种科技创新主体不及时

从长远发展来说,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公益性研究单位则以材料或技术的创新为主。然而,短期内这种转变很难实现。当前,部分企业的产品以多方合作产品居多,即便不少企业对育种研究均有涉足,但受限于经费技术等原因,其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竞争力还有待加强。我国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种子生产和经营。这导致我国种业企业新品研发能力欠缺,对新品种选育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更缺乏稳定长期的育种团队,且其品种也无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没有超高的规模经营水平,也无较强风险抵御能力。

2 解决措施

2.1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玉米品种,不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及耐旱性,且商品质量不高,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缺乏营养价值,利用效率也极为低下,故竞争力不高。笔者建议,要以种质创新为出发点,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应侧重生育期的缩短,降低其含水量,增加容量,注重QPM的发展,进行功能型玉米探索。针对市场需求,加强鲜食型以及特殊加工型的新型玉米品种。另外,市场上的高淀粉玉米即普通玉米[3]。随着杂交种的推广示范,玉米产量得到大幅提高,足足高6倍左右,不仅降低了蛋白质含量,更提高了淀粉含量。由此可见,高淀粉玉米具有高产特性。

2.2 注重种质方面的研究

自我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以来,促使企业对新品种的研发投资热情日渐膨胀,然而受限于种质创新及储备的能力,导致研发进程相当缓慢。因此,引进欧美与玉米多样性中心的种质,通过鉴定改良,培育新的商业育种材料,建立相关技术材料的动态储备,将是我国将来一段时间内最基础的研究方向。而在研究中,应侧重对骨干材料的识别,将静态资源合理改变为有效资源,以提供给育种家使用,进而达到对遗传脆弱性的预防消除,实现育种技术与材料水平的提高。

2.3 增强基础性高产育种研究

玉米育种生产最主要的压力即产量潜力提升。但该如何利用遗传途径实现生产潜力的提高,其中还有许多材料创新领域及理论技术处于被忽视状态。而所谓的零缺陷或超级等口号,只会造成利弊失衡的局面。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产量和遗传产量间的关系,将导致玉米育种技术路线及方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产业技术竞争力提高。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产育种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4 根据资源环境明确育种目标

农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即品种的稳产性,只有产量稳定的品种才能降低经营风险。众所周知,我国是严重缺水大国,如果施肥超量和耕作欠缺合理性,将使得土壤生态环境急剧衰退。另外,由于各类病虫害的产生,也会使玉米主产区严重受损。虽然,绿色革命促进着农作物遗传产量的大幅提高,然而,相较实际产量来说还是差距颇大,通常要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必须承担的经营风险也极高,这不但难以使粮农增收,反而易使其陷入贫困化。为此,要改变玉米育种的思路,培育高效利用资源且抗病抗倒、耐寒早熟的全新高产品种。

2.5 强化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玉米育种科技及种子市场要得到规范净化,国家政府应合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对玉米育种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科研创新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其既能不断研发出优良品种,快速占领市场获得最大化利益,又能建立相关创新信息,促进其得到不断的创新,进而形成规模性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玉米育种并非短时期工作,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其次为相应的劳动时间,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培育高产抗病的全新种子。同时,要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以免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大大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另外,由于玉米育种是一种长期性工作,科研人员必须具备不辞辛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综合培育出更优良的玉米品种。

参考文献

[1]冯雪蓉.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3(12):57.

[2]冯启贵,杨占清.试述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的研究发展[J].民营科技,2014(1):226.

[3]王新明.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农技服务,2014(5):30-3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育种科技创新解决对策
迷你南瓜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