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6-05-14张锦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

张锦

摘 要 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以农业电商为主要突破口,物联网试点也在全国纷纷展开。但同时“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销不平衡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物联网技术成本过高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分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和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物联网;农业电商;互联网+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互联网+农业”内涵解读

“互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网络平台,强调发挥网络空间以智能化路径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的作用,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力,实现财富增长。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 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电商成为突破口

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限制,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政务和农业信息服务的推动主体仍以政府为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尚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农业电商成为了我国“互联网+农业”的突破口,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农资产品电商发展迅猛

农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配送要求低,适合电子商务模式销售。

2.1.2 生鲜产品占比提高

互联网拓宽了生鲜商品促销信息的受众范围,缩短了生产商与消费者的距离,市场销量迅猛增加。

2.1.3 交易模式多样化

主要交易模式包括入驻成熟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农业企业自建平台,如中粮我买网;“基地+终端配送”的模式;利用村级信息服务点开展代销代购模式等。

2.1.4 生产、经营主体多样化

农民、合作社、批发市场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型的“淘宝村”“淘宝镇”,并带动了周边物流、金融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电商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农产品供销失衡,出现了丰收年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另外,因为冷链物流技术参差不齐,销售生鲜品的电商企业亏损较多。

2.2 农业物联网发展受限

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农业联网试点项目在全国多地地纷纷开展,涉及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动物养殖、水产养殖等。但目前,在我国大面积农田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并不成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于农业物联网的推广没有实际价值。再加上我国农业采用包干到户、分散经营的形式,个体农户要部署物联网,难以收回经济效益。

2.3 农业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相对落后

2006年,农业部开通了“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我国电子政务开始发展。经历了10 a,各政府职能部门网络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但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通、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还未到位等问题。

3 我国“互联网+农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如何解决农户经营的多样性与市场需求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

3.1 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

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8.8%;移动互联网由于资费和使用习惯的因素影响,在农村的推广更加受限;农村互联网金融普遍缺乏农民认可。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硬件环境是基础。

3.2 打造互联网时代新农人

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既要看得懂市场走势,做出正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又要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能。但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整体受教育状况,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为经营生产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3.3 着力构建完善的网络购销平台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和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管理;建立“互联网+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超市、农资店、为民服务中心等主体作用,推进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

3.4 建设全产业链数据系统

只有理顺贯通整个产业链的“数据流”,让消费端的数据流向生产经营决策端,才能实现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主要思路是以产业链为线索,梳理产业各个环节,对现有数据查缺补漏,打通数据壁垒,优化现有数据存量,对于经营决策需要但是缺乏的数据,建立统计调查制度,结合企业务和互联网生成的数据,完善数据链条,然后将整个数据链条放在同一个维度去进行挖掘分析。

3.5 着力解决农业物联网建设难题

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重点突破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环境适应性强、低成本设备的研发。加快物联网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推进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

从物联网布局来看,养殖业的农业物联网需求比种植业大,设施农业比大田种植需求大,尤其是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业四大产业。应在上述四大产业的优势产区优先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全程示范,再在已有试点区域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

物联网作为高新技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和减免,引导物联网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此外,尽快将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纳入农机补贴目录,根据产品的不同应用领域和市场成熟度制定补贴标准。

参考文献

[1]袁晓庆.“互联网 +”农业:助推农业走进4.0时代[J].互联网经济,2015(9-10).

[2]胡永洲.构建“互联网 + 农业”智能生产模式的思考[J].现代管理,2015(6).

[3]路辉,刘伟.“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