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阳县发展富硒香菇产业思考

2016-05-14张文凤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优势发展思路

摘 要 开阳县属于我国少有的富硒区,气候温凉湿润,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果业剩余料,能栽培出硒含量在0.03 mg/kg左右的纯天然无公害富硒香菇,结合该县特殊有利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香菇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应该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选育适合的香菇优良品种、建立富硒香菇无公害栽培基地,做大做强开阳无公害香菇品牌以占领市场先机。

关键词 富硒香菇;发展优势;发展思路;贵州省开阳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香菇是真菌皇后,又名花菇、香蕈、香菌、冬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香菇鲜香味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糖、多种维生素,因此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1]。现代研究证明,香菇能调节人体T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能降血压、血脂、胆固醇;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具有协同和增强抗氧化的功效;能减轻和缓解重金属中毒。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内障、胞囊纤维变性、高血压、甲状腺肿大、免疫缺失、淋巴母细胞性贫血、视网膜斑点退化、肌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及人体的衰老等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2]。人体只能吸收利用与氨基酸结合的有机硒,在香菇的自然生长过程中,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能将硒元素导入香菇体内,从而获得集香菇与硒营养于一体的富硒香菇。

1 开阳县发展富硒香菇产业的优势

1.1 区域优势

开阳县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约66 km,距历史名城遵义116 km。西北面有川黔铁路;省道久铜线横贯开阳,贵开高等级公路使开阳进入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翁昭、龙水2个深水码头,直通长江出海。铁路、公路、水运形成了北上、西出和东进的大通道。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和“南、贵、昆经济带”核心区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之一,具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络、强劲的区域消费需求有助于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甚至出口创汇的富硒香菇栽培基地。

1.2 自然地理优势

开阳县位于贵州省黔中高原区,全县国土面积

2 026 km?,地理坐标为东径106°45′~107°17′,北纬26°48′~27°22′,海拔506.5~1 702 m,平均海拔

1 000~1 400 m,相对高差大,地质构造复杂多样,60%以上属寒武系地层,出露的岩石主要为页岩、砂页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等,风化强烈,流水切割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比较突出,溶蚀严重,岩溶较为发育,形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复杂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 ℃。最热月平均气温22.3 ℃,温凉湿润,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多云雾,湿度大,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温凉湿润的小气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很少,从培养基配制直到出菇结束,无需使用任何农药,不论是天然仿野生栽培,还是现代工厂化栽培均能终年出菇[3]。

1.3 特色农业产业联动优势

开阳县75%的土壤富含被称为“生命元素、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土壤总硒含量在0.120~2.43 mg/kg,均值为0.610 mg/kg,属于我国少有的富硒地区,自然生长的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 mg/kg,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大米、玉米、面条、泉水、菜籽油、肉制品和茶叶等富硒系列食品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现年产鲜香菇1 000 000 kg以上,年加工100 000 kg干香菇左右,依托富硒资源优势,开阳富硒香菇系列产品的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和空间[4]。

1.4 原生态农业生态优势

开阳县位于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54.33%,被当地人称为“林城天然氧吧”,2014年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三废”少,外出务工的轻壮年农民多,土地耕种效率低,耕种技术相对落后,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较少,农业污染少,全县已建立69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基地,经多次抽样检测,灌溉水、香菇培养基以及鲜香菇均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要求。“春净草”牌富硒香菇已成功注册绿色食品标志。

1.5 栽培原料优势

开阳为传统农业大县,植被保存较好,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农、林、果业剩余料多,栽培料中天然有机硒含量在0.05~0.28 mg/kg,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经济又便捷,香菇栽培、生长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硒肥,鲜香菇天然有机硒含量能达到0.03 mg/kg以上的鲜食蔬菜富硒标准,从栽培成本以及食品安全角度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开阳县发展富硒香菇产业的思路

2.1 申报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能通过严格质量技术要求及技术标准控制原产地产品质量,通过特定名称专用许可支持原产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利用。农副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优势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地方特色品牌的集中体现[5]。开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良好的农业生态与富硒土壤是提升开阳富硒无公害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注册地理标志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这一稀缺资源最有效的途径。

2.2 优选乡土香菇品种

乡土品种是指在自然范围内的当地原产品种以及已经长期驯化、性状稳定、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引进品种。目前,在开阳及周边栽培规模较大的香菇品种主要有939、L808等,生产用母种、原种均从江浙一带购买,成本高、品种单一、适应性差、出菇时间短,缺乏有效传递表达开阳资源特色的香菇品种,削弱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当积极优选当地野生良种,驯化外来优良品种,培育特定性状的新品种以满足当地特色栽培需要。

2.3 建立富硒香菇无公害栽培基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性成为农副产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无公害食品,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6]。在我国,无公害食品是指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目前,开阳县已建立多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基地,但香菇所占比重很小,规模不大,没有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无公害香菇品牌之前,集中规模做大做强开阳无公害香菇品牌以占领市场先机。

参考文献

[1]何亚琳.贵州省土壤硒含量及其分布[J].土壤学报,1996,33(4):391-397.

[2]梁英,高彦斌,陈丽红,马广河.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J].食用菌,2000(1):5-7.

[3]李娟,汪境仁.贵州省开阳县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3):73-74.

[4]郭国雄,龙明树,张绍刚.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2007,26(5):61-63.

[5]仝双梅,连国奇,秦趣,代稳.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4(2):105-109.

[6]彭丽芬,李新贵,张文凤.贵州省富硒香菇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南方农业,2015(30):138-14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发展优势发展思路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海南省建设品牌马拉松赛的优势与效益研究
“互联网+农业”视野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探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社区银行发展的优势、借鉴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