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
2016-05-14罗传松
罗传松
摘 要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竞争性资源,森林苗木的茁壮健康生长对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究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降低病虫害危害,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减轻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
林木虽然生命力比较顽强,但其应对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因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开始大面积种植人工林,但缺失对人工林培育的合理指导,导致人工林培育方面存在较多弊病,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在不可控制的森林环境中,容易出现较多新物种,长期使用杀虫剂也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进一步侵害林木健康生长;在众多的病虫害中,有相当一部分害虫具有较强繁衍能力,无法斩草除根。鉴于林木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目前,我国经常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被破坏的森林资源逐渐恢复[1]。但病虫害仍是威胁森林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探究森林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
2.1 科学营造混交林
科学营造混交林,对于土地难以利用、生长环境恶劣的地区,可通过营造混交林等方式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科学营造混交林,一方面能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资源。在培育人工林方面,应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森林环境。混交林凋落物会进一步形成腐殖质层,这部分物质养分高、易于分解,能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丰富养分[2]。另外,混交林生物种类繁多,部分昆虫对树木侵害小,但其补充宿主能有效对抗某些生物天地,优化森林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2.2 设置隔离带
部分害虫的迁徙能力、扩散能力非常强,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极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单一食性的幼虫其迁移能力比较弱,因此,可通过设置隔离带等措施,阻止幼虫迁移,减少其食物来源,进而保护森林资源。另外,在森林中存在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有益生物,这部分有益昆虫在抑制虫害繁殖、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保护这类生物,及时采取措施,抑制虫害传播。
2.3 提升树木免疫力
不同树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树种也会存在差异性抗病虫害能力。在具体营林工作中,应加强选育、抚育工作,全面提高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在选择树种方面,应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实现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等多种造林方式混交种植,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林木免疫力[3]。选种、播种是造林工作的起始点,而结合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科学选种,则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选好种子后,要科学保存种子,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方能进入播种环节。进入秋季后,应施磷肥,不能施氮肥、不能灌水,确保苗木根部正常生长。进入冬季后,要做好防寒工作,预防苗木受冻害。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暖棚、风障、盖草和土埋等保暖措施。苗期与幼苗期的苗木无需大量水分,对水分要求不多,不能过量灌溉;而生长期的苗木对于水分的需求则较大,应及时灌溉,保障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2.4 优化树木生长环境
林业生产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因此,在林业生产之前,必须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力,设计科学的造林方案,争取赢得经济与生态双收的效果。结合林业生产方案确定林业布局、树种及林种,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修地整理工作是改善树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通过休整土地,清除杂草、灌木丛,翻垦土地,施肥浇水,改善土壤生物性能,全面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此外,树木生长受到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选择科学的植树方法,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4]。
幼林抚育工作是提高树木成活率、降低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从整体上来说,幼林抚育包括以下环节:修剪幼林不良枝干;对分布不均的幼林进行去劣存优管理;清除灌木、杂草、藤类植物;合理规划树木密度;施肥、翻垦等工作,改善土壤环境、增加通透性,促进树木快速生长。5月中旬前后,要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从而使幼林可获得足够水分与阳光;7月与9月应分别进行1次抚育管理,进行“三铲三趟”,幼林抚育工作需持续3 a。杂草是幼林的劲敌,清除杂灌杂草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部分杂草还能产生病虫害,所以,幼林抚育中必须及时清除杂草。一般来说,主要是采用人工除草,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最近几年,机械化除草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幼林抗逆性比较差,必须做好冬季防寒管理工作,以防幼林受到冻害。
适当修剪,对于枯枝和已经遭受虫害的枝条应及时修剪,及时砍掉病株,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的整体影响。同时,去除枯枝也能提高森林成活率[5]。
2.5 创新防治观念
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创新策略、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推广健康森林理念,进一步实现“除治”向“预防”方向转变。在具体防治对策上,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治理效果。通过喷洒农药或人工摘除越冬蛹、虫卵等方式进行,并采用涂干、喷洒石硫合剂等方式,预防发生腐烂病。防治病虫害应朝着生态防治方向靠近,减少药物使用,通过生态防治措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6]。在防治病虫害组织管理方面,应由传统一般防治转向工程治理,并积极采用生物防治策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与科学性。
3 结语
从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入手,从科学营造混交林、设置隔离带、提升树木免疫力、优化树木生长环境、创新防治观念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对策,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花旭,姜艳,王镇江.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2).
[2]吕军美.基于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3).
[3]廖水龙,何信江.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21).
[4]叶建厂.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营林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8).
[5]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2014(4).
[6]高宪春.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5(3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