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探析
2016-05-14杨富毅
杨富毅
【关键词】 德育;方向;环境;方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29—0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方案的不断完善更新,德育工作逐渐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德育工作主要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德育工作的本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德育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就需要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制定具体的规划设计、实施建议、效果检测并反思总结,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小学德育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1. 国家政策要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小学教育中强调全面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德育则是灵魂和核心。为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发挥德育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工作。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小学教育加强德育管理不仅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目标。
2. 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实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强对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中华五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始终继承着道德教育的灵魂,儒家文化中用简洁概括的字词传递着对德育的具体概括,“仁、义、礼、智、信”传递着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同样将道德管理放置在关键的地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同样展现着时代的新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管理的全方位建设,正确把握将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
二、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实施建议
1. 坚持正确方向。国家教育目标中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小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规范到国家规范的轨道内。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性格差异,确保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小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顺序性原则,因此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管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道德教育。
2. 强化师资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对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师使命为实现“百年育人”做好前提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3. 构建德育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德育的核心作用,构建利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在对学生道德教学中具有关键影响力,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包括校风、校纪、班风等一些明文规定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班级秩序的统一有序、校规校纪的具体明了等,这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创造可能,同时相对于被动接收的硬性规定,学生主动接收的德育知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长远发展性。
4. 全面实施管理。儒家文化凭借着厚实的文化底蕴,在面临当代西方文化涌入中,展现了其发展的独特魅力。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时代新要求作为德育内容的重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德育为首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具体落实。具体落实环节包括:组织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形成统一的德育管理网络系统,确保德育管理的宽领域全方位开展;加强检查,确保德育管理过程中相关主体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反馈调整,反思总结,在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总结缺点改善不足,肯定优点积极发扬。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