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框架,有效进行学情调研与分析
2016-05-14闫云梅
闫云梅
一、问题的提出
学情分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调研与分析,以此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那么,究竟如何设计调研题目呢?调研之后如何进行诊断和分析呢?笔者在近两年的教研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调研分析还是依据已有的教学经验,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持与实证研究。如何使学情分析从经验型转向有系统、有结构、有实效的分析呢?本文试图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尝试构建学情调研分析的研究框架,从而有效进行学情调研与分析。
二、“小数的意义”的学科价值分析
“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根。”调研题目的设计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离不开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人教版四年级教材在《小数的意义》中明确指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如图1)在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又通过小精灵的话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图2)
这些描述反映出小数产生的三种背景:一是源于测量的需要;二是源于计算的需要;三是源于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向分数拓展的需要。因此,教材中创设了用米尺进行测量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测量的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需求;同时借助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对照分数的书写形式学习小数的写法。为什么小数的意义一定要借助分数来建构呢?查阅资料后我们会发现:人类很早就有了分数的概念,但是很晚才有小数的概念。当人们想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由整数推广至分数情境时,才产生小数的问题,并发展出小数的概念。小数也可以视为不带分母的十进制分数。小数的出现,代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由整数扩展到了分数,这是“小数的意义”重要的学科价值!但小数的认识与整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整数计数单位的认识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的,采取的是“满十”为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的方式;而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则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的,采取将一个单位平均分成十份,一份为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的方式。这种认识方向上的相反性,会造成学生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认识上的割裂,是需要经过梳理和沟通才能形成整体认识的。
基于本课是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的第一课时,对小数所满足的计算方面的需求暂不作要求。
上述学科价值分析表明,在设计调研题目时,不仅要调研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还需要调研学生是否了解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是否认识到分数与小数的紧密关联性。
三、调研分析的理论框架
《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目标重在“理解小数的意义”。什么是理解?理解有哪些不同的水平?基于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析以及安德森对认知目标的分类,刘加霞教授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水平划分为以下四种水平:(1)事实性水平——只知道所学内容是什么;(2)概念性水平——能解释为什么;(3)方法性水平——能沟通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形成概括性认识;(4)主体性水平——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数的意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对学生达到不同水平理解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描述,整理如下:
对不同水平的划分和行为表现的描述,构成了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的理论框架。教师可依据行为描述设计调研问卷,根据学生表现判断学生所处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的起点,明确预期的认知水平。
四、调研过程与分析
1.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研与分析
(1)调研对象。
某校四年级未学习《小数的意义》的学生,共42人。
(2)调研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
(3)调研题目及结果。
(4)调研分析。
上述8道填空题,7道题的正确率在81%以上,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人民币和长度单位的接触,对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读、写和辨认小数问题不大。对比填空(3)和填空(5),填空(3)的数据显然比填空(5)的数据复杂,但正确率却高出11%。究其原因,填空(3)在元、角、分三个计数单位上都有数,学生在24右面点上小数点,再依次写出7、8即可,不需要补0和占位;而填空(5)需要分析6所在的数位,在个位、十分位上补0占位后,再在百分位上写6,这就需要学生对小数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填空(6)暴露出同样的问题。
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不需要补0占位的情况下,能将小数与复名数进行改写,但学生对每个数所处的正确数位缺乏清晰的理性认识。
2.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研与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调研对象与方式同上。
上述案例反映出学生对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全然不知,认为只要把现有的数字用另一种形式写出来就是改写。
(2)对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凭记忆有一些认识,但是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如下面的案例:
从对第二题的错误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生是根据分母中0的个数来确定小数中0的个数,由此反映出第一题正确答案背后存在的问题。后面两道题看似学生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了,反映出学生还是对小数的意义不理解,对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不清楚。
3.对上面两题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理解的调研与分析
(1)调研题目。
下列数中哪些能够写在数位顺序表中,请你写一写。
(2)调研目的。
针对分数、小数相互改写没有问题的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了解他们能否认识到,小数的出现是由于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无法记数分数的需要,能否将自觉改写成小数,再记录在数位顺序表中,或不写,从而了解这些学生在对“小数的意义”达到事实性理解水平的基础上,是否达到概念性理解水平。
(3)调研结果和分析。
在30名学生中,仅有4名学生能将上面各数正确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主要问题集中在和两个数上。错误案例如下图:
下列数中哪些能够写在数位顺序表中,请你写一写。
结果表明,学生对小数的产生背景不清楚,没有体会到小数与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联系,对于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没有形成概括性认识,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没有达到概念性理解水平。
五、调研结论与教学建议
1.调研结论
(1)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之前,对小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人民币和长度单位方面,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理性认识。这些经验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素材。
(2)70%左右的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已经达到事实性理解水平,但还没有达到概念性理解水平,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引领学生向更高水平的理解迈进。
2.教学建议
(1)结合小数的产生,以测量作为教学研究的素材,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学习小数的现实需求。
(2)以数位顺序表作为研究记录数的工具,从整数的表示切入,认识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位值之间的关系。
(3)在理解具体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几个十分之一、几个百分之一、几个千分之一在数位顺序表中的表示方法,经历数位顺序表从整数拓展到小数的过程,感受小数产生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从而达到对小数意义的概念性理解水平。
(4)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整理数位顺序表,把握概念本质,促进学生达到方法性水平的理解。
六、教学后测
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调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以往的经验型转向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课堂观察和教学效果看,90%的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能达到方法性理解水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对执教班级又进行了后测,题目是让学生结合图形将这样简单的、分母不是1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如图:
在43名学生中,35人能将转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表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已达到主体性理解水平。
总之,合理、有效的调研题目设计与分析,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和科学的研究框架的构建。这样的研究框架一方面来源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教师实践研究的总结与提升。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