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正在想静静时……
2016-05-14
我们改版啦。
互联网浪潮,将原本在轨迹中惯性运动的所有打得人仰马翻。有异军突起,必随尸横遍野。之前我们喜欢的很多东西都没法子再坚持了。
前两天参加一个互联网大佬举办的活动,听到一句“现在的内容就是消费品”。凡是快速的都是消耗品,内容也无法例外。一篇用心编写的微文,即便在数以千万计的自媒体群体中杀出一条血路,冲破10万+,也会在一夜之间稍纵即逝。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当成消费品消耗着。手机霸占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剥削着我们的智慧与才华,我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改版后的《摄影之友》就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静下来,沉进去”的阅读时光。在仓促与局促、眼睛酸涩之后提供一种舒展的悦读,在泛滥杂乱、大量同质中提供一种可沉浸的精选,毕竟美图放大才养眼,气定神闲间取悦自己,才不负我们将摄影作为爱好之初心。
罗伯特·卡帕,不仅身体力行,用生命诠释了家喻户晓的金句——“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靠得不够近”,日常更是一个活得尽兴的人。《卡帕的彩色年华》公开了他一批鲜为人知的彩色照片,里面大部分都是轻松的旅行、名人以及高级时装照……
一位摇滚乐队的贝司手,带着一条绿色长凳和一台哈苏相机,开着一辆白色的大货车走过5000公里的路,在23个地方,拍摄了165个人。孟加拉国的萨克·普罗蒂克借助摄影与均患重症的祖父母重建情感。而内特·拉尔森(Nate Larson)和玛尼·辛德曼(Marni Shinderlman)通过图片标记,让某条Twitter上的情感短文,在数不清的数据河流中变得独特。Instagram、500px、图虫,你有多少帐号又都还只是瞎玩?三个平台的佼佼者告诉你如何利用图片社交包装自己。
唐纳德·曼尼,曾是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经理,中日战争期间被关进日本集中营,终病逝于中国。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他镜头中民国时期的三峡、颐和园、北海、孔庙……融合了中西方风景画的美学,唤醒了沉睡于我们血液之中那份久违的情感。
在被反复碾压折磨,条分缕析地制作稿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当下摄影生态之鲜活所在——“人”才是我们的核心,似乎《摄影之友》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平台,汇聚爱摄影之心,结交同好,即便只是神交,也带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