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OSO框架的MPAcc培养过程信息与沟通体系

2016-05-14程平韩佳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4期

程平 韩佳佚

[摘 要]MPAcc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体系是建立MPAcc教育质量监督与保障的基础。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为例,其引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以MPAcc学生为主要沟通主体,在深入分析MPAcc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基础上,建立了MPAcc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体系。本文阐述了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体系中的信息属性,最后讨论了信息与沟通路径的建立与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MPAcc;COSO框架;信息与沟通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7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1 基于COSO框架的MPAcc培养过程信息与沟通体系构建

本研究引入COSO框架整体构建理念,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培养过程为背景,建立以信息与沟通为要素,信息质量控制和内外部沟通渠道为原则,沟通主体为中心,信息需求和发布为属性的MPAcc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体系,如图1所示。

在MPAcc培养过程中MPAcc学生、授课教师、校内外导师、学院、实践基地、企业行业专家及用人单位等是信息与沟通过程中主要的沟通主体,信息由主体发出并且最终到达另一主体,这其中包含了信息的产生、加工、整合以及处理过程。信息的沟通又分为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内外部的沟通保障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沟通渠道是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传达以及工作安排的主要途径,有效和稳定的渠道能使信息发挥最大的作用。

1.1 MPAcc培养过程信息与沟通体系的信息质量控制

信息是管理者决策的基础以及组织和控制管理过程的依据和手段,因此,收集和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质量问题尤为重要。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要求信息使用者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保障沟通主体能得到所需信息。

1.2 MPAcc培养过程信息与沟通体系的信息属性

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属性是MPAcc培养过程中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下面以重庆理工大学MPAcc培养过程为例,对招生宣传、确定培养方向、开展特色课程以及校内外导师选择的相关信息属性进行详细介绍。

(1)招生宣传。学院通过微博、移动互联网、QQ群、微信和App等现代信息多媒体平台,扩大信息的流通渠道。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关注的所有招生政策、办学特色、专业在所在学校和地区的影响力、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新生奖学金条件以及在校学习期间所有的奖助政策等。

(2)培养方向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重庆理工大学MPAcc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专业设置中主要有iCFO和iCPA两个专业方向,其中“i”代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特征。iCFO(首席财务官)主要培养目领导型、决策型、并购型财务总监;iCPA(CPA合伙人)主要培养领导型iCPA合伙人。培养方向的确定以入学成绩和学生的自主选择相结合为主。

(3)特色课程开设。在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走进学校开展特色课程。依据不同的方向课程,学院开设了特色课程如会计人生、我的精彩、MPAcc大讲堂、移动课堂,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4)校内外导师选择。MPAcc培养过程的独特之处就是其实施“双导师”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有两名导师(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完成其培养计划。在校内导师选择方面,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以及基本信息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及时、全面向学生提供。在校外导师选择方面,学生通过学院提供的校外导师基本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考虑自己的籍贯、未来就业区域、拟从事职业等因素,同时也考虑导师的行业、职务、工作性质和所在地,是否有时间亲自指导,是否在本单位安排实习,责任心如何等因素下,做出最后的选择并提交申请。

纵观整个培养过程,从招生宣传到教学培养最终到人才输出,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MPAcc培养过程,取得、筛选、加工、处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信息的基本属性,信息是沟通的内容,确保信息属性符合信息需求是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

2 MPAcc培养过程信息与沟通体系的实施

信息取得和后续处理为信息主体的沟通建立了良好保障,沟通渠道的建设在MPAcc培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确保信息传递通畅,只有达到了上传下达的效果,信息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信息与沟通二者之间不能独立存在,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完善、准确的信息是沟通的保障,及时、有效的沟通是信息得以应用和传递的必要前提。

2.1 内部沟通

在MPAcc培养过程中,学生主体作为培养的对象以及最终输出的人才,他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属性在整个沟通渠道中至关重要。学生与授课教师、校内导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是内部沟通的主要参与者。

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学校将MPAcc学生的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素质培养主要集中在课堂学习上。授课教师通过课堂的讨论与互动、课后论文安排以及中期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收集。

学生与校内导师之间。学生要及时与校内导师进行联系与沟通,确定研究方向定、锻炼论文撰写的能力。校内导师在对学生的研究方向进行确定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本科专业信息以及工作经验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擅长领域为其提供指导。

教师与学院之间。学生培养计划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安排以及完成情况,中期检测结果、论文撰写情况等信息应该在学院和授课教师以及校内导师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院在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以及课程进度等信息下,对于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而教师则应与学院保持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院的教学安排动态以及个人在学期教学任务中承担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学院与教师之间应形成信息共享平台,这些信息应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情况,学期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论文撰写情况等信息。

2.2 外部沟通

外部沟通包含了外部信息主体之间的沟通以及外部与内部的沟通,在MPAcc培养过程中,内外部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MPAcc的目标是培养出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于该专业的需求。

学生与校外导师之间。校外导师要就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选题和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当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时,学生要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工作日常及时与校外导师进行沟通。

行业企业专家与学生。重庆理工大学MPAcc培养过程中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加入到教学实践环节中,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建立学生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行业企业专家在参与MPAcc大讲堂等特色课程中将行业企业最新资讯信息、所需人才技能以及社会发展中各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信息传达给学生,使MPAcc培养过程中学生培养与社会外界相联系,真正培养出走向前台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会计师。

学院与实践基地之间。学院把学生安排到实践基地进行学习,要随时与基地保持联系,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综合能力要及时掌握。依据反馈的信息,学院可以为后期的培养体制以及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更改,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平,段莹莹.基于COSO框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

[2]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3]廖湘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 .

[4] 别敦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质量标准的学理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

[5]董秀琴.COSO内部控制框架最新进展及评价[J].财会通讯, 2013(7).

[6]张淑林,夏清泉,陈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有关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

[7]林斌,舒伟,李万福. COSO框架的新发展及其评述——基于IC-IF征求意见稿的讨论[J].会计研究,2012(11).

[8]李江涛,吴颖洁,鲁品.全日制MPAcc特色实训机制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

[9]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10]张同建,吕宝林.信息化创新、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软科学,2010(12).

[11]孙磊,郭爽.浅析内部环境对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