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虚己的楷模
2016-05-14武文笑
武文笑
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元帅在《哀悼任弼时》中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而任弼时众多优秀品格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谦恭虚己,这使得他赢得党内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敬仰。
任弼时从16岁参加革命至46岁逝世,把30年的生命和精力全部贡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历尽艰险,奋力前进,对党的青年工作、组织工作、军队政治工作,对丰富毛泽东思想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从不谈自己。他经常谦虚地说:“我们每个干部决不可以把自己现在的地位以及工作中的胜利与成就,看成完全是由于自己个人的本领,以为自己的本领真的比什么都高大,以为自己真的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我们不懂得自己的成功,正是因为自己是为党工作,才会获得这些成功,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英雄,甚至离开党而去寻求个人的名誉地位,那就非常错误,非常危险。”
任弼时不论对干部还是对平民百姓,都虚心相待,从不摆架子。他同人谈话,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气,就是对犯了错误的人也很少指责,而是讲清道理,指出错误所在和改正的办法。他和蔼可亲、以诚相见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任弼时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在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从人事安排到吃饭问题,事无巨细,他都亲自抓。由于能够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反对轻易搞“路线斗争”,关心爱护干部,情系民众疾苦,平易近人,所以很多同志遇到问题都愿意来找他,并亲切地称他为“党内的老妈妈”。
任弼时在延安枣园期间,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中央机关、组织、外事、农委、妇委、青委等工作,十分繁忙,长期抱病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然而不管怎么忙,他都时刻关心着农民群众的疾苦,帮助解决困难。
1946年春天,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委派杜前、马仪等几位负责青年工作的干部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任弼时在杨家岭中央青委机关听取汇报并参加讨论会。会议持续了两个月,在此期間,中央青委的同志每隔几天就要向任弼时汇报情况,每次汇报,总感到十分亲切。他们这样评价任弼时:“和人相见,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和善的笑容,热情地同你打招呼、握手,亲切地让你坐在他身旁。谈话时,他总是凝神聚目听着你的诉说,不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他习惯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同时边听边判断。”
任弼时喜欢接近群众,更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任弼时关心身边工作人员和体恤民情的作风一如既往。
任弼时的谦恭虚己,更难能可贵地表现在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并善于总结出自我批评方法。延安整风的最后阶段,抗日战争即将迎来全面大反攻,党的七大也即将召开,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高级干部范围内讨论党的历史问题,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为中央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召集人,任弼时表示有必要对湘赣苏区的这段历史给予评价。他以当年湘赣新省委书记、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加了湘赣工作座谈会。在发言中,任弼时开宗明义提出:“现在我们来检讨历史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各种不同的历史情况出发,了解历史问题,检讨自己的错误。”作为当时湘赣新省委的书记,任弼时对自己在湘赣省委时期,由于认识上的失误,曾经执行了某些“左”的错误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作了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任弼时强调,开展自我批评的作用就是要“达到原则上分清是非,达到纠正党内存在的不纯和改善领导作风的目的”;“把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密密地包藏起来,讳莫如深,那就不会考虑到改正错误的办法,就不会找出改进工作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