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毛泽东
2016-05-14阚和庆
阚和庆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充满了他与党内“左”倾路线进行的各種斗争,他本人也曾遭遇多次打击和挫折。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为日后的崛起酝酿条件,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出发,果断决定停止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队伍转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然而,这一符合实际的决策却遭到中央的批评、指责,认为毛泽东“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是“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随即毛泽东被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对于这些不公平待遇,毛泽东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着眼于革命事业的大局,宁可委屈个人,也要遵守组织纪律。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召开会议,会议不顾王稼祥、朱德的反对,对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方针进行了批判,最后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而由周恩来兼任。会后,“左”倾领导者调毛泽东专做政府工作,此后长达两年多里,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上都失去了发言权。这对毛泽东来说,确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在会后,他做出了两点表示: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仍然愿意积极对待党的工作,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被整、靠边站的岁月里,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依然保持泰然自信的心态和顽强坚韧的品格。1929年毛泽东说:“撤了我的职务,还开除党籍,也不打紧嘛,总不至于不准我革命,我们还要在井冈山干下去。”他坚信自己的观点、路线是正确的,终将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尽管这一过程可能是漫长和痛苦的,但毛泽东依然抓住一切机会和可能条件充实自我,为中国革命的健康发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毛泽东一向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对于把握国情、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他受处分、被剥夺军事指挥权期间,他深入各县,对农村情况进行了系统扎实的调查研究。从1933年8月至1934年l月,他撰写了《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成为指导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身处逆境之中,毛泽东不管干什么工作,都竭尽全力做出成就,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这一段不平常的艰难经历留给毛泽东的印象很深。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回顾那段逆境时说:“对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在1962年1月举行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讲道:“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研究许多新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
在经历长期被孤立的痛苦磨炼后,毛泽东逐渐领悟到团结大多数人战胜挫折的极端重要性。长征路上,他在中央领导层中一个一个地做工作,让正确的意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才实现了遵义会议的巨大转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增强党内团结问题。经过挫折和痛苦的磨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日臻纯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后全党的团结和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