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教育成了奢侈品

2016-05-14李松蔚

读书文摘·经典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育哈利波特

李松蔚

前一阵,电视剧《虎妈猫爸》正在向全国观众灌输一条“真理”:育儿这件事已经开始成为“奢侈品”。不光要砸钱,还要花时间,有关系,买学区房,最关键的,还要懂科学的方法……

有人说:“没办法,谁叫教育资源太不均衡呢。”这倒是实话。我曾经去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开讲座,那里的老师告诉我,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开始看英文原版的《哈利·波特》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一个美国人,她难以置信地说:“在美国,《哈利·波特》是七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而且被划分到难度较高的一级。”

这种“奢侈品”级别的教养,让我们把孩子养得英语比美国孩子还要棒。然而,我们也该扪心自问,这真的有必要吗?

不同于香奈儿和爱马仕,养育作为一件奢侈品,并不是只要肯出钱,就可以多多益善的。为了获得超卓的品质,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支付高昂的代价,包括一去不返的童年和充满快乐的亲子时光。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牺牲都不可谓不大。而如此精心培养出一个个小“超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世界和平?还是只为了增强竞争力?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已丧失到如此地步,以至于我们的后代不拼命厮杀,就难以生存下去么?

我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念过书,也当过老师,见过太多“奢侈”培育的累累硕果。他们当中大多数从小到大,未遇挫折。这样的孩子几乎从来懒得关注那些被甩在身后的同伴将会过着怎样暗无天日的人生。等到他们有一天发现那些人过得一点不差,也许反而十倍幸福的时候,这些天之骄子会感到强烈的失衡。他们难以理解:“我读了名校/研究生/博士,而他连大学都没考上。他怎么开个淘宝店,一个月就比我一年赚得还多呢?”

这里是一个现实:他们从极大的关注,一方面又感觉内心的需要被极大地忽视。这种矛盾的体验传递出的信息是:他们重视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电视剧里的虎妈厉胜男为什么开始重视女儿的教育?因为女儿表现不好,丢的是妈妈的脸!

我还认为,“为孩子而活”这个过程隐隐符合大多数父母的期望。因为假如我们不管孩子,我们又能够管什么呢?三四十岁,往往是这样一个时候:生活趋于平稳,夫妻相处得小到大看重的成绩和排名,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大的意义。而对于这个现实,这些孩子还没做好接受的准备。

因此很难理直气壮地说,奢侈品养育所暴露出的种种焦虑,全然只是为了孩子。事实上,“奢侈品”三个字已经暗示了它的另一面。

当然,我们可以说:中国家长更重视子女教育,不惜牺牲一切。但我相当怀疑孩子们是否领情。他们一方面正受到有些乏味;经济足以应付日常,但又远远达不到事业巅峰……

我们想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总还是出于自身需要。无论是弥补过去的缺憾,还是为了日后的升值;无论是转移矛盾的焦点,还是增进夫妻的感情;无论是在人前显贵,还是夺权示威……我们花了大价钱,总有一部分小心思,为的是我们自己。今天,养育也成了奢侈品,我们要让孩子替我们买单么?

猜你喜欢

养育哈利波特
赌局的智慧
A Harry Potter exhibition 哈利·波特展
哈利的花毛衣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赌局(深度好文)
波特的儿子
波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