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务工动向新观察

2016-05-14陈晨李松黄浩苑骆飞

时代风采 2016年5期
关键词:用工农民工电商

陈晨 李松 黄浩苑 骆飞

这个春天,农民工将去向何方?一幅劳动力转移的新版图正呼之欲出:新常态下,沿海地区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加速回流,传统劳务输出地成为新的劳动力“蓄水池”。而日渐升温的“双创”,也在不断搅动农民工就业的“一江春水”。

外出还是留乡?

南国春来早。这个春天,外来农民工数量众多的广东省,最先传递出用工总量减少、劳动力结构优化的“蜕变”信号。

广州市近期一项针对424家使用异地务工者100人以上企业的调查显示,用工规模、招工数量、外出招工需求呈“三降”态势,制造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正在下降。

减少用工,却是在为转型积蓄力量。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一家典型的小微企业,广东连盈家具有限公司往年最高峰时用工数量为80人,用人成本高使企业一度濒临破产。在启动自动化改造、“机器换人”后,用工数量减为40人。“用工减少,公司发力新产品研发,产量却大幅上涨,今年1月已接到超过500万元的订单。”公司董事长张锡林说。

截至2015年底,东莞1200余家企业申报“机器换人”项目,预计可减少用工7.1万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5%,传统劳动力市场正加速重构,企业在逐步通过装备自动化改造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三年前,东莞石碣镇台达电子已开始自动化改造,如今4条生产线只有2人;东莞麻涌镇一家做内衣的企业,1名工人可以看护7台机器运作,员工边喝茶边看守机器,哪台机器出了问题,机器可以自动发短信通知他。

“机器换人,从事低端行业的农民工会被替代,但是设计、开发、操作等岗位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应运而生,从事这些岗位的相当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的机遇有利于劳动力的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广东省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分析说。

沿海地区用工数量缩减,是否意味着“求职难”卷土重来?事实上,农民工的选择已不再单一。伴随着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中西部也在不断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农民工回流,渐成气候。

在陕西省劳务输出大县平利县的招聘会上,148家企业提供岗位1.2万个,其中陕西企业超过6成,是当地近来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中,本地企业占比最多的一次。1500多位农民工当场达成意向,安康市一家纺织企业一车就带回去50人。“返乡就业意愿之强、比例之高,远超往年。”陕西省劳务交流指导中心主任付鲲鹏说。

“我看中了西安市一家做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薪资3500多元,虽然和在深圳时有一定差距,但离家近、生活成本低。我看好西安的发展前景,不会再出去了。”年前从深圳“回流”的陕西渭南“90后”农民工刘刚说。

从“孔雀东南飞”到“梧桐家乡栽”,这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农民工正在用脚投票。在陕西,务工流向于2013年出现“拐点”,留守人数首次超过外出人数。此后一路攀升,到2015年末,693万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达404万,其中156万在本县找到工作。

沿海与内地“工价落差”逐渐弥合,是农民工加速返乡的重要原因。在重庆市永川等用工大区,电子信息等用工大户与沿海企业月薪差距,已从2009年时的1600元缩小到600—800元,就近务工的吸引力增强。

“亲情权重”不断加大是农民工留乡就业的新动向。重庆南川区农民工肖光容辞去浙江金华一家汽车配件厂仓库保管员工作,在南川一家茶楼做服务员。肖光容说,尽管收入降了一些,但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近期针对当地企业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今年春节有56.86%的在岗异地务工人员返乡探亲,比2015年上升1.73个百分点。同时,预计节后一个月内返岗比例较2015年下降0.26个百分点。一升一降之间,返乡就业趋势渐明。

家乡是好,留下做什么?

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落叶归根”的情感牵绊,还是家乡经济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返乡、就近就业的大潮正在改变务工的流动轨迹。对中西部而言,产业发展、城镇化配套能否“承接得住”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口,愈发成为影响务工走向的因素。

在有800万务工人口的劳务输出大市重庆,近年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崛起,开始显现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效应。重庆市人社局农村劳务开发处处长张德祥说,2012年重庆农民工市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市外。目前市内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市外近100万人,保持稳定回流态势。

“公司一线员工80%是陕西本地人,技术类岗位大多是从南方回来的年轻人。”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张女士说,作为新能源企业,公司非但没有受到经济下行冲击,反而逆势增长,2015年产值比前一年增加2亿多元。企业最近引进新设备,准备扩大用人规模。

与此同时,城镇化对就业的拉动,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别样图景。

2011年起陕西启动的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迄今已使愈百万群众挪出穷窝成为“新市民”,陕南三市的城镇化率也因此提高4.78个百分点。人口搬进城镇只是第一步,稳在城镇靠什么?产业!

在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药妇沟社区移民搬迁社区内,就有从沿海引进的一家服装公司。在车间里,100多名员工在机器前紧张忙碌,村民柯成珍说,搬进新型社区后,来到这家公司工作,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不用再外出务工了。

“为配合移民搬迁,安康引进服装、纺纱、钟表机芯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三产服务及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等就业主导型产业快速发展,12万返乡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永隆社区汪家堡安置点是贵州省永安镇首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30户移民陆续在这里安家。瞄准当地茶产业和小城镇发展,社区把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了采茶服务队、建筑工匠队,找到稳定的就业门路。村民刘开容承包了8亩多茶园,成为移民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依靠产业带动,群众搬迁后在当地务工,有效减少贫困地区空壳化现象。同时,人口聚集、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优势,也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基础,进而与城镇化良性互动。”陕西省委农工办主任郑梦熊分析说。

人留下来了,工作有了,但考题仍未完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均好于中西部地区。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接续不提速,即便农民工回流家乡,保障体系“兜不住”,也会导致就业“短工化”、流动性高倾向加重。

在陕南、贵州毕节一些移民安置点,一把“铁将军”把门的情况并不少见,附近的一些工业园区内,企业人气不旺,工人数量寥寥,显示出承接就业的“痛点”仍在。

“双创”,高大上的项目农民工也能参与

春节过后,29岁的陕西武功县农民工尚鹏辉每天都要往县里的电商产业园跑上几趟,将一箱箱苹果用快递发往各地。手机响起,他凝神片刻,在屏幕上迅速点下几个按键。“都是催着发货的客户,马虎不得!”

从在外漂泊十几年,到去年返回家乡开起网店卖水果,尚鹏辉终于过上“自己当老板”的生活。半年下来,他挣了五六万元。如今,订单越来越多,他日渐忙碌。“互联网+农业,这是有未来的事业,虽然累,也是快乐的!”

走在武功县城,“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的标语随处可见。在有近70家农民自办企业入驻的电商产业孵化园,几位老乡正填写快递单,近千箱各类特产已经装箱,等待发往各地。

武功县电商办副主任陈其辉说,目前武功直接参与电商生产、仓储、流通等环节的近万人,辐射带动2.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2015年,全县电商日均发货量3万单,全年销售共计10.5亿元。

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改变,也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可能。

谈起为啥要返乡创业,重庆涪陵区珍溪镇卷洞村村民况由贵说得直白:“家乡的创业政策越来越好,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后,他看准了村里2000多亩闲置林地资源,做起土鸡散养,目前存栏量1.1万只。

真的做“双创”,个人要努力,地方政府也不能闲着。黔西县就业局副局长宋世平说,近3年以来,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8万人,较之于2010年前减少约12万人。为承接返乡创业,当地出台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再培训、大学生创业一次性补助等政策,从信息、金融贷款、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给予创业帮助。

“新产业、新业态和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过剩劳动力顺利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随着“双创”继续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用工农民工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