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宝贝的“朋友圈”
2016-05-14孙小炎
孙小炎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形成自己的人际圈子。宝宝和大人一样,随着身心的发展及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但调查显示,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人际交往适应能力障碍。因此,如何让宝贝走出孤独,学会交往,帮助宝贝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需要爸爸妈妈们开动脑筋。
宝贝为何独来独往?
没有兄弟姐妹
现如今,大部分宝宝均为独生子女,宝宝的家庭结构也大都是“四二一”的模式。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玩耍,也缺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显得形单影只,无形中也少了很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
习惯在家独玩
由于大多年轻父母要工作,宝宝大多数时间是在祖辈家长的陪同下在单元房里孤独地面对电视机和玩具,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少,人际交往单一。另外,宝宝也缺少室外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天真活泼的童心受到了抑制。
父母“独一代”的影响
这个时期宝宝的父母多为“80后”“90后”,恰好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独一代”的成长背景下,或许这些年轻父母本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有所欠缺,或许是父母对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意识不足。
宝贝先天气质的影响
宝宝的气质直接影响着他的人际交往。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宝宝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也能更快适应新环境。而一个内向腼腆的宝宝则很难打开心扉。
打造专属宝贝的“朋友圈”
在孩子面前树“榜样”
放下手机,远离高科技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社交占据了人们大多数的闲暇时光。当人们把自己的社交“圈”在手机里时,无形中就减少了现实中与人直接交流的机会,降低了幸福指数。年轻父母正值工作打拼阶段,陪伴宝宝的时间本就少之又少,闲暇时应放下手机,多多陪伴宝宝。
别总是把宝宝丢给老人
由于父母工作关系,宝宝大多由祖辈照料。很多老人容易溺爱宝宝,宝宝的一切需求,不论是否合理,老人都尽可能满足,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宝宝“霸道”“自私”“自我中心”等性格产生;另外,长期把宝宝丢给老人会影响父母与宝宝之间感情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宝宝,别总把宝宝丢给老人,多制造一些亲子间单独相处的时光,给宝宝讲故事、和宝宝做游戏等,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使宝宝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自信、提高适应能力。
陪宝宝走向户外
随着电子时代的发展,很多宝宝都变成了小“宅”童,不再喜欢出去玩耍,这时候家长要积极带领宝宝走向户外。户外宽敞的空间,丰富的活动为宝宝提供了良好的交往条件,为宝宝与他人的接触提供了有利时机。
做好安全防护
随着宝宝“朋友圈”的扩大,家长应从身、心两方面做好宝宝的安全防护工作。由于宝宝的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并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宝宝与同伴玩耍时要尽量避免他们发生肢体碰撞,防止受伤;另一方面,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中心的出现会使宝宝在与同伴交往时出现许多的不和谐。此时的父母应首先留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锻炼宝宝的交际能力,当宝宝们不能和平解决时,父母要及时恰当地介入,保护宝宝不受伤害。
给孩子做找朋友的“助力”
作为父母,在宝宝没有朋友时,应主动给宝宝找朋友。如果宝宝的朋友比较多时,还要帮助宝宝与小朋友处好关系。
邀请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
邻里间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自然也会产生共同话题。宝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伙伴更多地来自于左邻右舍。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常邀请邻居家的宝宝来家里玩,让宝宝学习待客之道。为宝宝收获一份从小到大的宝贵友情。
出门玩耍时让宝宝带玩具
宝宝出门玩耍时家长最好能让宝宝带上自己的玩具。一方面,可以避免发生玩具的争抢,造成宝宝间失和;另一方面,宝宝间交换玩具,可以培养宝宝善于分享的美好品质,也有利于帮助宝宝跟小伙伴友好相处。
为宝宝制造交友场所与机会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宝宝扩展生活空间,让宝宝走出家门,广交朋友。例如,经常去有宝宝的邻居家串门,让宝宝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与有宝宝的亲戚朋友相约游玩,让宝宝多多接触同伴,鼓励宝宝主动上前打招呼,主动邀请其他宝宝做游戏等等。
特殊的日子一起庆祝
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是组织宝宝与他人交往的有利时机。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宝宝的朋友圈也会不断扩大。例如,每逢节日请宝宝们一起表演节目,宝宝生日时举行聚会,把宝宝的好朋友都邀请过来为其庆祝。这样既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又能巩固友谊,让宝宝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