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鲶鱼宴里的童话
2016-05-14孙频
孙频
我一直想写一个真正的村庄。在我的理解中,不是说写真正的村庄就一定得写农事写方言写牧歌。在我的设想中,这样一个村庄必定是远离文明的,是丑陋的荒凉的甚至是彪悍的,但也一定是最纯真最朴素的。以至于这样一个村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看过去,竟会像一个装在瓶子里的童话。
小说中的阿德从生下来就是个智障儿,连什么是生什么是死都分不清。就是这样,他还是不顾一切地要为自己找到一点母爱,还是一心想着去另一个世界里寻找自己的母亲。这种对母爱的渴求就是一种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只有母爱可以让他避开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凶险。而奶奶白氏拼了命地去保护一个傻孩子,也是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得到过多少爱,而她自己却必须去爱点什么才可以活下去,爱很多时候都可以等同于一种信仰,其力量是惊人的。还有采采这个带着一身邪气的女孩子,因为缺爱,又因为在潜意识里要保护自己,要为自己创造出爱来,所以她会发展出一种癔症。这是她理解中的独特的爱的语言体系。在这个村庄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用一套自我的体系去保护自己,这几乎是动物性的本能。人比动物多的一件武器便是爱,无论是爱自己还是爱别人,甚至只是去爱一个早已离世的死者。对活着的人来说,都是信仰。
但是这个真正的村庄并不是只有一种动物性的活着,还有对死亡的坦然与平静,这是他们自发生出的哲学方式。生活在这个村庄里的人并不是畏惧死亡,其实他们都是向死而生的。所以我想,这个村庄真正的精神气质不是畏生,也不是畏死,就只是把自己当作时空中的一滴水,一粒沙,平平静静地生老病死。
鲶鱼在这小说里是一种乡村精神的象征和标记,所以村人最后在埋葬白氏之后分食了鲶鱼,代表着她的死亡并不会消解她的宽宥与慈悲。如此一个蛮荒彪悍的村庄,其核里生长的东西却全部是与爱有关的,所有的人都像植物一样,无死无生地生长着,流淌着,只为了能得到一点爱的照耀。这种本质几乎近于透明,近于人类文明史中的童话。当村人坐在东山头上分食那顿鲶鱼宴的时候,人与鲶鱼其实已经无法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