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凸显高校党建新成效的思考

2016-05-14李智钟俊生王岳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精准扶贫

李智 钟俊生 王岳

摘要: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文章提出围绕“精准扶贫”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突出高校文化辐射作用,以“文化帮扶”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凸显高校党建新成效,带动和促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党建;精准扶贫;文化帮扶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高等院校作为区域性知识文化的高地,在取得了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阶段性成果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应把做好驻村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具体分管,由专人带队驻村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将基层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凸显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成效。

一、高校党建工作新成效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应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乡村党支部工作水平的共同提升,以高校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

1.通过在扶贫联系点专门设立高校驻村工作队办公室,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摸清当地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结合高校和乡(村)实际情况,制定高校驻村工作队扶贫方案。

2.工作中充分利用高校特有优势,加强驻村工作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智力扶贫和科技扶贫帮助贫困乡(村)抓好班子、谋好思路、建章立制、服务群众。帮建、援建一部分党建活动室,规范乡(村)党员组织生活、加强理论武装,在脱贫工作中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村民共同树立脱贫致富的自信心。

3.高校驻村工作队还应紧密协同乡(村)两委班子,认真了解当地人口、耕地、人均收入及“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开发、党员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通过与村委会成员的深入沟通交流,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意,带领村民筹建惠民工程项目,改善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开发旅游资源。

通过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向贫困乡(村)推广,展现高校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共享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的阶段性成果。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以精准脱贫为目标,做实、做细扶贫项目和驻村工作,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展现高校人文情怀突出“文化帮扶”新亮点

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对村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五进村”活动。逐步形成培训进村提素质、网络进村送信息、文体进村增活力、普法进村维权益、项目进村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组织艺术院系的党员干部师生和留学生走进贫困乡村。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与乡村居民们零距离接触,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生活氛围。

1.通过开展文体综合比赛活动、开设电子阅览室、实施wifi网络覆盖工程等工作,培养乡村居民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好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告别麻将、酒桌,过上了恬静雅趣的生活。

2.援建惠民工程。建设休闲亭、便民椅、绿色文化景观长廊、文化广场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逐步提高乡村居民文化素质。通过活动和评比等激励机制,加快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早日收到经济效益,切实增加乡村居民收入。

3.积极动员高校教学研的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重视发挥广大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高校可以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文化辐射的作用,突出文化帮扶和精神扶贫层面的亮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高校作为地区知识文化科技的中心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发展,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将自身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互为依托,互相带动,形成合力。

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高校党委的引领下,发挥高等教育、新兴科技和人才资源等优势,重点在教育帮扶、科技支农、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发动高校各二级单位认真落实学校“一对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指派驻村工作队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学校各相关单位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出策拓源,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的落实,让帮扶对象尽早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子。把结对帮扶乡(村)作为院系党建工作教育基地,把服务地方、关心乡村居民生活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派出的驻村工作队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察民情、知民难、解民忧,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为结对帮扶的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结合乡村自然风光秀美、存在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的实际,通过帮建旅游度假区规划方案、协调上级部门申请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招商开发旅游资源等方式,确定生态旅游富村规划的同时,也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创业和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加速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3.考虑到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在帮助贫困乡村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方式为老百姓做实事、解难题,进一步锻炼了党性,锤炼了意志,有利于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四、三个“常态化”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

高校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执行,只有从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并做到“常态化”, 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有机结合,开花结果,最终才得已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思想认识“常态化”。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抓党建与抓扶贫有机结合,做到围绕党建抓扶贫,抓好扶贫促党建,要防止抓党建与抓扶分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各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2.明确责任“常态化”。建立高校派出人员帮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进行考核,建立帮村单位、部门领导、驻村干部共抓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认真跟踪开展督促检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加持续有效地开展。

3.帮扶机制“常态化”。明确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干部的常态化工作,建立驻村工作组全程参与组织项目申报、全程参与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参与加强项目监管、全程参与督促项目评估的“四个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http://china.cnr.cn/news/20151129/t20151129_520628571.shtml

[2]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625/c1003-27203401.html

作者简介:

李智,男,工程师职称,硕士学位,现从事机关党建工作。

钟俊生,男,教授,博士学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岳,男,教授,硕士学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

基金课题:

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加强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探索和实践” (GXDJ2015-B051)

2015年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研究课题“提高高校机关党员服务意识与能力的探索和实践”(2015DJ004)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精准扶贫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