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6-05-14王畅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幸福感心理学个体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心理积极地一面,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急需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52-01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母体,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即冯特创立构造主义学说之后,心理学便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比较著名的心理学学派有: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主义心理学。每一学派都有其不同的研究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如精神分析主要是以异常人或精神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自由联想、移情和释梦等方法来研究潜意识、性欲、动机和人格等深层心理动力问题。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和他的搭档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2000 年,《积极心理学导论》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这也是积极心理学被正式提出的标志。

二、赛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PERMA

塞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主要由以下及部分组成:

第一,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积极的情绪是人们获得主观幸福感所必须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该个体具有较大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自我感觉到幸福。

第二,投入(engagement)。投入主要指全身心地进行某种活动,如专心致志地工作,一丝不苟地学习。

第三,关系(relationship)。关系主要是指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与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建立的人际关系,这里主要是指积极的人际关系。拥有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获得幸福感,但是其作用力的大小及直接度并未得到进一步验证。

第四,意义(meaning)。意义指主动属于和服务于你认为可以提升自己的一些事情。如个体觉得从事某项工作是对自己有意义的或是可以提升自己的,那么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个体就能体验到幸福感。由此可见,“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结果,既“我认为……”,因此这不是逻辑或理性推理的结果。

第五,成就(accomplishment)。成就代表了一个人对环境的掌控能力,虽然成就会提高个体在生活中的效力,但并不代表取得了成就就获得了幸福感。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将正常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辅导的对象。目前在大多数大学生的眼中,只有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去校园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只要能自我调节的问题都尽可能避免去咨询心理医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当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摆脱负面情绪,高校应该适当宣传引导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主动地去咨询室寻求帮助,得到专业咨询师的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必修课。目前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并未成为高校的必修课,只有心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或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积极心理学的选修,鉴于近些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便显得格外重要。必修积极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产生负面情绪时有专业人士指导并有正确方式排遣,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大程度上做到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讲授或传递积极心理学思想时,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做法,做到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有质量地解答。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发言、个人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剖析自身困惑,寻找解决途径。对没有困惑的大学生也可以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学生探析积极心理的主动性,也可以使问题快速高效的得以解决。

(四)教育工作者要掌握专业的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作为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只有自身熟练掌握了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五)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理咨询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指导学生避免消极心理,获得积极健康心理,因此,若咨询老师本身心理就不健康,就会不经意间将消极的态度传达给前来咨询的学生,因此无法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

(六)从塞利格曼的幸福感组成要素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首先,寻求有效的方式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得积极情绪,规避消极情绪。其次,指导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就是俗话说的“做什么就像什么”,并指导大学生高效地学习、生活。再次,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亲人的良好关系、与朋友的良好关系、与老师的良好关系、与同学的良好关系等。并指导人际关系不良的大学生通过有效途径扭转关系不良的局面,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指导学生做有意义的事。这种意义并不仅指学生个体认为有意义的事,也指在理性思维上的有意义的事。只有达到二者的平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做这件事后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了和自身的价值。最后,鼓励大学生设定目标,努力实现,体验到成就的快感。这种目标要尽可能具体,并且有可以实现的途径。否则设定的目标太大太空,长久实现不了,反而会增加大学生的挫败感,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雪芬.积极趋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

[2]曹瑞,孙红梅.PERMA—赛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新框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2):10-12.

作者简介:王畅,1991年1月15日出生,辽宁省调兵山市人,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主修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猜你喜欢

幸福感心理学个体
“没有用”的心理学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跟踪导练(二)5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