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懂诗意、悟出意境的古诗教学优化策略
2016-05-14王宏兰
王宏兰
摘要:纵观我国古代诗歌,自先秦始已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培养诗意,渲染意境,懂得内涵乃是我们对古诗教学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诗意;意境;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05-01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神财富和灵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因此,学习古诗文就必须了解、培养诗意,深入意境。
一、重视诵读积累
“诵读”是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对古诗文诵读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落实呢?
1.字正腔圆。要正确、流利,要落实普通话的要求。
2.读出韵律。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律来,无论是诗词、古文,都要突出和重视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的问题。要“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3.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是我们继承祖国优秀文化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
二、把握年段要求
古诗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哲理雄厚。教学古诗的三个学段都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
1.体验语言的优美。学段的要求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对古诗文教学要求侧重在初步“体验”古诗文的这种语言形式上,通过诵读,“感受”这种语言的“优美”;
2.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里强调的是“体验情感”,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古诗文的情境中去,通过对语言、语境的感悟,领会诗文的意思。
3.把握意境,解释哲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里明确要求要通过对“语调、韵律、节奏”的诵读和感受,来“体味”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切身感受来领会诗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深刻的内涵和世事的哲理。
三、点面结合,领略诗意
古诗语言凝炼跳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1.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2.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3.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切不可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四、领悟内涵,渲染意境
1.读懂诗中的画。人说王维“诗中有画”。确实,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记得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边吟边画,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如伞的绿树、翩翩的蝴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着的、活泼天真的儿童。诗成、画毕,学生目不斜视,向往不已,仿佛进入了诗中恬静安逸的田园境界。而学习《寻隐者不遇》,以绿粉笔于黑板中央勾勒出一株苍劲松树,然后叫学生在“树下”分别扮演诗人贾岛和诗中“童子”,一问一答,兴趣盎然,极易深入情景,其乐无穷。
2.悟出诗中的意境。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例如四年级费老师执教的《江雪》,这首诗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费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