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漓江画派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体化研究

2016-05-14陶义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5期

陶义美

摘 要:广西秀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民族文化共同孕育了漓江画派,漓江画派的重要画家也是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漓江画派发展的重任。漓江画派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双结合的模式是一个共赢的模式,二者的结合为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改革走出了院教学侧理论、画派建设侧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

关键词:漓江画派;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建设

[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漓江画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一体化研究”。]

漓江画派是一个植根于广西以漓江优美自然风光、桂林山水和广袤的广西亚热带风景以及广西民族民俗传统风情为主要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群体。漓江画派联结了广西最优秀的画家人才队伍,其中作为画派主要力量和人才供应的广西艺术学院功不可没,漓江画派中的诸多优秀画家如黄格胜、郑军里、张冬峰、雷务武、余永健、阳山、柒万里、黄菁、谢森、伍小东等皆是广西艺术学院的知名教授、著名画家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不仅担负着漓江画派的发展重任,同时也是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主力军。如此,乘着漓江画派发展建设的东风,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无形之中与漓江画派找到了最佳契合点,本文拟对漓江画派的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体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漓江画派的老中青画家梯队建设一直与广西艺术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是作为老师的阳太阳、黄独峰、凃克、孙见光,还是作为他们学生的黄格胜、梁耀、阳山、余永健、郑军里、伍小东等等皆出自广西艺术学院,一直不断地为这一体系,为漓江画派的发展做着积极的贡献。现今肩负大梁重任的黄格胜等人既是漓江画派的重要成员也是广西艺术学院的重要教授,在广西艺术学院就读并作为他们学生的研究生们自然能够在广西艺术学院和漓江画派两个阵营中吸收到更多营养,尤其是在漓江画派这一深厚学养体系中直接感受、学习、体验、掌握绘画的真谛,对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对传统、西方、现代的绘画及渊源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可以学习到来自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安排之外所学不到的东西。漓江画派对于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是文化的活的宝藏,二者的一体化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不言而喻,从另一方面而言,二者的结合也为当下的研究生培养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学院教学侧理论与画派建设侧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

对于绘画而言,不论中国画还是油画,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影响,都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古老的中国画在近代以来面临着现代化的转换,油画为外来画种,民族化是近几十年来画界一直所努力探索的方向。中国画,延续传统者有之,中西融合者有之,当代水墨实验者有之,漓江画派的画家们同样面临这一时代转型难题,他们没有一味固执传统,也没有在中西融合中顾此失彼,更没有走入当代水墨的无理实验中。他们选择的是一条以传统笔墨为本、深入现实生活、深入自身的独特自然风光、以写生带创作的艺术之路,向传统取经,以自然为师,在写生中思考,自觉走出了一条传统中国画现代化的不同道路和独特风格。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一直是几代学人一直致力的方向,漓江画派的画家们以广西独特的亚热带自然风光为主要表现题材,以张冬峰为代表的“南方的风景”油画家们,深入广西区域自然风景,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油画为艺术媒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油画民族化道路,形成了“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在油画的写生创作中,自觉走向了油画本土化的探索路径,并获得了学界认可。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的教学与发展。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们开始思考得更多,关于学传统还是走当代,近西方还是亲中国,面临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众多画家和风格,困惑不已,不知所措,无法合理选择借鉴,漓江画派走出的这一道路无形之中给研究生们做出了成功表率,使他们在思想困惑、思维凌乱、进退维谷的时候看到了身边的成功榜样,坚持师传统与师自然两手抓,坚持油画本身但又具中国风味,坚持在写生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风格道路。漓江画派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使研究生们在面临艺术道路抉择的紧要关口,不仅看到了身边的榜样,能够直接借鉴画派画家的成功道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在面临如同自己一样的抉择关口,画派画家的兼容思维和辩证精神,以及更重要的尊重传统与联系时代相结合、继承传统与独立创新相联系的关键问题。

漓江画派虽是一个区域画派,但它的视野绝不仅仅局限在广西境内,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一直是漓江画派的一贯主张,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艺术团体和画家进行切磋探讨,依靠广西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东盟的发展平台,积极与东南亚地区的画家进行学术交流,漓江画派俨然是一个直面国内、放眼海外的开放型画家群体。漓江画派太行山写生,陕北写生,走进山东,柬埔寨写生、重走丝绸之路等,以及每年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邀请东盟画家的展览、笔会、学术研讨,都体现了漓江画派的开放姿态和宽大视野。

漓江画派自2004年成立以来,组织了大量的活动,如:“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新时代·新农村·新画派——八桂新农村写生采风千里行”“永恒的记忆——漓江画派笔下的红色风景”“画家眼里的大苗山——漓江画派作品展”“小平的足迹——漓江画派走进百色”等极有社会影响的大型艺术写生及展览活动。这些写生交流和学术研讨过程当中,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们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不论是全国各地的写生活动,与其他地区的艺术交流、举办画展,还是与东盟各国的学术探讨,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逐渐在活动中担任了一定角色。异域写生开阔视野,同时更能够切身观察其他地区的艺术活动与现状,对于研究生切实了解全国各地的艺术生态,从中吸取有益经验,作用不可小视,同时,与其他地区举办联展,无形之中给研究生一种创作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创作,有利于他们更快地发展成长。在“引进来”的过程中,东盟各国的艺术状况、艺术生态和学术追求,给研究生带来了国际性视野,使他们能够在更宽广的艺术视野中吸收有益元素,尤其异国的不同风情,很可能成为他们创作与寻找灵感的启发点。可见,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在借助漓江画派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益处和扩展,远远超出了一般教学课堂所容载的内容,改变了以往只是课堂的名作临摹、人体写生、狭隘创作的老套路,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鲜活性,以及实践方面的能动性而言,都是以往教学所不能及的。尤其对于当下的艺术硕士的培养而言,它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研究生的创作手头功夫,这并非简单地仅仅以绘画数量的充数可以达到的,它是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反映,他们的艺术视野、学术素养、艺术修养、创作能力、创作水平、作品高低是重中之重,而漓江画派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体化恰好可以扩展、充实、提高、锻炼、促进研究生们这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达到更高的超出培养目标的艺术水准。

“注重人才培养是漓江画派事业长青的重要保证。”漓江画派建设与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并非单向的前者有益后者的模式,广西艺术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为漓江画派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和保障。时至今日,广西艺术学院毕业的部分研究生已经成为漓江画派中坚实的中青年力量,他们意气风发、勤奋有加、思想活跃、年轻有为,为漓江画派的后续成长和茁壮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漓江画派中的中青年画家王雪峰、钟涛、商进、黎冰颖等,皆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其实,漓江画派也一直有意在依托广西艺术学院培养、充盈画派的人才队伍,2012年成立了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研究院,并在广西艺术学院校园内建盖了漓江画派艺术中心大楼和漓江画派研究院中心大楼,从机构设置和硬件配套等方面积极与广西艺术学院协同培养后备人才。以黄格胜教授为例,仅2012至2013一年中,他“率领的广西艺术学院八桂学者岗位‘漓江画派创新研究创新团队目前共指导全日制研究生53名,其中八桂学者黄格胜教授个人指导全日制研究生12名、在职研究生7名、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学院4名、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研究院高级进修班学院32名”。可见,漓江画派与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良好效应,以上数据仅以黄格胜教授一人为例,其他如郑军里教授、张冬峰教授、余永健教授、雷务武教授、柒万里教授、伍小东教授等,也如黄格胜教授一般,借助漓江画派、依托广西艺术学院,近十余年来培养了大量研究生,为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和漓江画派的后备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漓江画派是现今中国画坛最活跃的画派之一,是新时期广西美术的有力代表,她集结了广西最富实力和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党委和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培育下,她的建设发展正迈向更宏伟的蓝图,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与漓江画派建设的一体化,有利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写生创作、视野宽度、艺术修养、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有利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同时也为漓江画派的艺术长青提供了坚实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汪为胜.阳太阳·漓江画派的旗手[N].美术报,2006-9-16:35.

[2]黄格胜.拨云吹雾看独峰[J].艺术探索,2013,(06):109.

[3]苏旅.漓江画派: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浅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J].艺术探索,2006,(01):110.

[4]杨武,黎日玲.论漓江画派人才培养创新[J].艺术探索,2015(03):77.

[5]漓江画派促进会.漓江画派促进会工作总结(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J].漓江画派,2013(05).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