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缔造白宫最伟大爱情,她只想做里根的妻子
2016-05-14岭人
岭人
卑微出生:人生愿望只是获得美满的婚姻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后来成为举世瞩目的美国第一夫人的出生是仓促又卑微的。
南希的母亲是一名演员,父亲是汽车推销员。母亲伊迪丝在1921年7月6日生下南希时,父亲肯家斯·罗宾斯并未去医院看望母女俩。临产前,当伊迪丝挣扎着来到纽约城的医院时,甚至没有一个医生出面照料她。最后,她把一位正要去打高尔夫球的医生拦住了。为此医生十分恼火,大声抱怨说,这会耽误他去打高尔夫球。为了早点完事,这位医生用钳子硬是把婴儿从母体内往外拉,结果小南希带着右脸颊上的伤疤和一只肿得睁不开的眼睛来到了人间。
事隔几年后,小南希的脸上一直留着那道疤痕。许多年过去了,甚至在她当上了第一夫人之后,南希宣称,她至今还能看到那个疤痕,尽管其他人看不见。
南希降生后,伊迪丝和罗宾斯的婚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不久,他们便离了婚。
母亲伊迪丝原本在纽约剧坛当演员,生了南希后,她又重返舞台演戏了。但是,要带着孩子巡回演出实在太困难了。因此,南希在两岁时就被送到了住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姨妈家里。姨妈家的住宅非常小,只有一个带顶棚的小门廊可供她安睡。她独自一人,整日落寞寡欢。
1929年,母亲改嫁神经外科医生罗尔·戴维斯,一家人搬到芝加哥定居。南希与继父相处融洽。童年的遭遇使得南希渴望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她人生的最大愿望是——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后来美国《政治报》评价说,从南希的童年生活,怎么也看不出她未来能走进白宫。
南希中学在芝加哥拉丁语学校就读,1943年毕业于麻省的史密斯学院,主修英语文学及戏剧。
主动追爱:与最理想爱人入主白宫
从小,南希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并成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电影演员。任职演员期间,南希结识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盖博等许多业界的精英,但结识名人并未使她作为演员的知名度有所提升。
南希从未迷失过自己最大的志向: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她曾经半开玩笑地拿出一张亲自罗列的好莱坞最理想单身汉的名单给一位米高梅的同事看。名列榜首的就是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罗纳德·里根;华纳电影公司的这个乙级演员,刚刚同简·怀曼离了婚。
南希曾向朋友多尔·沙里提出,她想认识里根,因此沙里的妻子米里亚姆于1949年秋天安排了一次小型晚会,邀请他们两人参加。里根在聚会上能言善辩,南希听得很专注。晚餐时,她坐在他的对面,不断地向他微笑表示赞同。她意识到,这正是她想嫁的理想男人。
她给电影演员工会打电话,暗示她愿意并要求参加理事会成员的竞选。可作为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的里根却丝毫没有反应。因此,南希想出了另一招:以寻求帮助为名主动找上门去。
“1949年11月15目,我照例等在电话机旁,”南希回忆,“这一次电话终于响了,是罗尼(南希对里根的昵称)打来的。他问我是否有空同他共进晚餐。我回答说时间太仓促,不过我想我能去。他说这顿晚饭得早吃,因为他第二天一早要拍片。我告诉他这样最好,因为我明天一早也要拍片。当然,我并无此事。但是一个姑娘总要有一点架子。他是拄着拐杖来的,因为他在一次慈善棒球赛中摔断了腿。但是他总算未了,带我到拉鲁饭店吃了晚饭。这一顿愉快的晚餐让我很清楚,做他的妻子是我最渴望担当的角色。”时隔多年,南希仍愉快地回忆起与里根的初识,继而步入爱河……
1952年2月29目,南希与里根提出了结婚申请。4天后,他们结了婚。她身穿灰色毛料上衣,白领白袖口;戴着洁白的手套,一顶饰满白色小花的带纱巾的小帽子稳稳地戴在头上。罗纳德·里根开着那辆卡迪拉克敞篷车去接她,然后一起驶向位于圣费尔南多山谷的那座小布朗教堂,牧师主持了简短的结婚仪式。
两人的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在1978年的信中,里根这样阐释婚姻的定义:“结伴同行而一旦失去对方,我便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开心”、“要世上最动人的女人在每一日都增添妩媚”。南希自己也说:“直到遇到罗尼,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1966年里根当选加州州长后,南希开始作为州长夫人参加社会活动。1981年随里根入主白宫成为第一夫人。在里根的总统任期内,南希曾连续被选为“全国最受敬仰的女性”。她不仅是一个妻子,更是里根事业上最好的帮手。
南希回忆,“在整整8年时间里,我都和总统在一起。如果不给我合适的机会,我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南希说,“所以,如果罗尼有什么事情问我,我会给他最好的建议。有时候即使他不问我,我也会这么做。”在里根从政生涯中,南希一直是他的帮手和顾问。但南希也因此遭受了诸多的非议,甚至有人提出:到底谁在控制白宫?
南希选择用公益事业回应种种质疑,她积极参与到反对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公益活动“选择说不”中。1985年,南希邀请了全球30个国家的第一夫人来到白宫,共同探讨毒品滥用问题。随后她成为了第一位受邀在联合国发言的美国第一夫人。
南希把里根当作生命支柱来依赖。里根也常常使她感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他从不在电话里拒绝同她交谈——即使他在开内阁会议。必须为南希接通电话,这是里根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在1981年初到华盛顿时,南希原以为自己对当第一夫人的种种要求和压力都很了解。但是,真正成为第一夫人的南希发现自己“对当第一夫人是无从准备的”。南希是一个理性的女人,她知道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虽然她极为在意公众对她的切实看法。但是在批评与非议中,她依旧以第一夫人的优雅仪态坚定地站在了民众面前。
后来人们评价,南希作为第一夫人是称职的,正是因为有了她,里根婚后52年的生活极为规律与安逸。相守一生:最想扮演的角色是里根妻子
曾是白宫办公厅主任也是里根夫妇的好友迈克·迪弗在他撰写的书中,首次从全新的角度曝光了“前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鲜为人知的一面——她并非如美国公众印象中那般热衷政治,她最大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是“拥有成功幸福的婚姻”:她没有多少野心,里根也并非如常人所说的那样在她的鞭策之下才踏上仕途……
迪弗说:“在里根毕生的政治生涯中,南希从没有给里根施加压力,督促他做这做那,恰恰相反,南希是里根的‘刹车,时刻提醒里根做事要谨慎。每当需要做重大决定时,南希总是说:‘再多考虑一分钟吧,等你对这事有把握时再下结论不迟。”
1994年11月5目,里根以书信的形式向美国民众公布了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消息。但他患病后仍然保持着给南希写信的习惯,直到病重为止。对南希来说,里根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让她幸福。里根患病的初期,尽管说话已经十分吃力,但他还能时常出去走走。
有一次,里根在保镖的陪同下散步回来,他在一个院门紧锁的宅子前停了下来,试图推开那个紧锁的门,保镖以为他认错了家门,就轻轻拉着他的手说:“总统先生,这不是我们的家。”里根的回答让他吃惊,也让南希幸福得流泪,他十分费力地说:“我知道……我只想给我的爱人摘朵玫瑰。”
里根和南希的第51个结婚纪念目,里根已经病重,南希没能收到以往每个结婚纪念日里根都会给她写的信,那一次,南希才真正感到孤独。她说:“我们曾度过一段不平凡的生活,但病情逆转之后便变得令人难以招架,有太多的回忆无法和他共享,这实在很难让人接受。当事情降临的时候,你只能独自去面对它,每天情况都有所不同,你起床,一步接着一步走,然后继续前进去爱,只要去爱就好。”
患病后的第10年,也就是2004年,里根去世,享年93岁。南希陪伴着她心爱的罗尼走完了最后的日子。女儿帕蒂描述说,父亲弥留之际,却突然睁开了眼睛,盯着南希,“眼睛不是混浊或茫然,而是清澈湛蓝,满怀爱意。”南希坚信,在那一刻,里根认出了她,这最后的凝视,是里根走前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现在,这对相爱52年的伉俪终于在天堂再次见面……南希终于又可以继续扮演她最想扮演的角色——里根的妻子了。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