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油画创作中意境的表达

2016-05-14申肖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油画

申肖飞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油画在良好自由的环境中获得了迅速发展,艺术家和大师们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优秀传统,开阔着自己的视野,努力追寻和实现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意境”,是“意”和“境”二者的有机结合,“意”就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境”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意”和“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情与理、形与神的辩证统一。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在诗词歌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油画创作中。

关键词:油画;意境表达;创作方式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这样一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在说诗歌创作中注重意境的特点,当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以后,我国从古至今的绘画艺术家,在借鉴西方油画创作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传统艺术追求意境的独特审美,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油画,它源于西方油画,但是又有别于西方油画。油画中意境的形成,依赖于创作者对自己主观感情的恰当把握,同时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中做到主客体的高度统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意境传递给观赏者,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创作中立意、构图、色彩、笔触等多方面的协调。

一、意境的概念、形成、发展

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是这样解释“意境”的:“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意境”,源于佛学,佛家认为“所观之理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所谓“智”和“境”也就是“意”和“境”了。古往今来,学者们对于“意境”的界定是有差异的,众说纷纭,无法统一,甚至有的学者把“意境”与“意象”和“境界”混淆在一起,这种说法无疑是片面的。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审美的深度,与境界更是有天壤之别。

在中国美学史上,“意境”的提出是比较晚的,最早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把“意境”作为“三境之一”提出来的。然而,放眼历史,“意境”一词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体现。在《易传》中有“言象以尽意”“言不尽意”的说法;道家的美学观追求自然率真,崇尚天地之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但是这也可以说是“意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玄学,玄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言意之辩,其所讨论的内容就是言辞与意旨之间的关系,自此开始,“意境”就通过玄学渗入到古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中,文学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分别在文和诗的方面提出有关于“意境”的理论,为中国艺术创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说明了意境;唐朝诗人司空图,在王昌龄之后,也主张“思与境谐”,并直接影响了其后严羽《沧浪诗话》的创作;到了明朝,以“意境”来论诗论画的人更加不计其数,比如:何景明、王世贞、郑板桥等人,甚至清代的梁启超、康有为等都对“意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王国维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意境”系列。这就是“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发展,所以说,意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中华文化作为丰厚土壤来汲取营养才逐渐形成的。

意境具有真实性、鲜明性、新颖性的特性。意境是客观现实反映在创作者头脑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靠主观臆测堆砌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创作者的心理呈现。从一个人的作品中意境的运用,观赏者能够明确体悟到创作者本身的性格特征、个人魅力和高尚品质。意境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等创作出来,是新颖独特的,是抄袭所不能表达出来的。

二、中国油画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绘画以水墨画最具代表性,被称为“国画”。油画最初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有记载的应该是从利玛窦开始的,他来华传教,带来大量西方油画,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中国画家的重视;到了清代,传教士不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成批来华,并且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从西方带来的油画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自然而然对当时的绘画艺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远不及国画的受欢迎程度;维新变法以后,有很多有志青年到海外留学,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学成归国,油画才得以在国内广泛流传,但是碍于中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画家用的绘画工具大多是以油漆、颜料来代替油料;战争年代,中国的油画用来记述战争史实,反映民生疾苦,更有甚者,还有艺术家深入偏远山区为自己的创作搜集素材;建国后,油画的发展呈现“全盘苏化”的态势;文革期间,更是写实主义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直到文革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西方交流开始密切起来,加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墨守成规,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油画才得以发展。

油画的发展从明朝传入开始至今,经历了学习、吸收、成长等过程,有过停滞状态,也有过瓶颈时期,但是其具有的历史价值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发展下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油画在主题、题材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也因为其更多地表现创作者内心的主观感情而具有了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特点。现代开放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油画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其中山水风景画占有较大比重。

三、中国油画创作中意境的表达

西方油画历来被认为注重写实,相对的,中国的油画被认为注重写意,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建立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而中国油画对于意境的追求离不开长久以来的山水画写意传统和人文背景,注重山水风景与画家内心情感的高度统一,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画家通过写意画来表情达意,寻求自然与内心的碰撞。

(一)追求意境要与构图相协调

构图,就是构图形式。画作中的构图就好像模特穿衣服,要想通过衣服展现出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感,模特就必须要有好的身材。画面要想带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就必须安排好构图,让构图与意境在画面中协调存在。最基本的构图方式就是“品”字型构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角形构图,一方面三角形稳定的结构在感觉上给人以安全感,从心理上给人依靠;另一方面也符合山水画中山的结构设置;除了“品”字型结构之外,还有横向构图、纵向构图和S型构图。横向构图的画作,画面更加空旷、广阔,使观赏者有一种视野开阔之感,创作者也能够在画面中表达出更多的景物或者情境;纵向构图,总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使观赏者一上去就可以明白画家的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情感;S型构图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溪水蜿蜒,鹰击长空,黄叶飘落,错落有致的曲线透露出动态的美,很有层次感。

比如,著名画家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画面上的九曲黄河蜿蜒浩荡奔流而来,在弯曲的激流中,岿然不动的是“三门”礁石,黄河两岸悬崖岩壁,山峦连绵起伏,在灰色的雾霭中若隐若现。弯曲的线条挥写出黄河的气势磅礴,天空的横向描绘使整幅图画意境开阔,垂直的礁石给人亘古不变的感受,画家特意在粗犷雄浑的山水之间,画出了正在钻探施工的人们,一大一小的对比,显示出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勇气。

(二)追求意境要与色彩相协调

色彩,就是我们所说的色调。画面中的色调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色彩不协调会影响观赏者的心情,更严重的会直接导致画作品味下降,协调的色彩让人看上去很舒服,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它,不知不觉就会陶醉其中,所以,油画中追求意境,要安排好色彩的搭配。如果想要画一幅有关春天的画,一般情况下,聪明的画家是不会把冷色调作为主色调的,冷色调会让整个画面丧失生气,原本温暖的春天会变得阴冷,让人毛骨悚然。如果你把暖色调用来画冬天,也同样会失去冬天应有的寒冷、刺骨,可见,色调的合理搭配也会影响到画的意境。

吴冠中说:“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睡莲》,莲花的粉与荷叶不同层次的绿,色彩对比堪称绝佳,宁静而不俗套,新鲜而不艳丽,淡雅的画境显现出吴冠中作画时对于意境的不断追求。

(三)追求意境要与画家个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相结合

油画中对意境的追求和诗歌中注重意境一样,需要把景、情、境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才能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一幅图画。一座适合旅游的美丽城市不一定是画家心仪的绘画天堂,相反,那些杂草丛生的偏僻村落有可能成为画家灵感的触碰点,画家需要在引起自身激情和灵感的景物中寻求感情的迸发点,景与情的高度统一才能在画家头脑中形成画面,画家诉诸笔端以后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强烈情感共鸣。不同的画家,情感经历不同,性格特征各异,绘画风格就会大相径庭,甚至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不同也能造成画家对于意境的追求态度不同,画家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感悟,才能呈现给观赏者一幅极具意境美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我国的油画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众多中国艺术家在追求意境的征程上丝毫没有停止,他们在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的发展不断地努力着。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对于油画专业的同学来说,坚持油画创作中对于意境的追求,把握好对于构图、色调、笔触的安排,从而达到绘画创作的最高水平,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杨先艺.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小进.意境对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的现实意义[J].时代文学,2009,(04).

[3]葛路.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于明.世界名画欣赏[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油画
秋落柿子红(油画)
吴向东油画作品选登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
油画
薛行彪写意油画作品选登
油画去哪了
顾德先油画作品
尚冠男油画作品选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