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线面看中国画的形式美
2016-05-14窦茗越
摘 要:通过西方绘画语言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通过西方视觉的角度,从点线面来看中国画的形式美。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所做的贡献,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研究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提倡。吴冠中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历史。
关键词:形式美;点;线;面;艺术元素
首先介绍一下吴冠中画家。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对中国现代绘画中的形式语言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吴冠中的绘画中有着多种元素的组合,每个元素都能代表吴冠中的个人情感。什么是艺术元素呢?艺术元素对于绘画来说并不陌生,每一个独立的图形或者图像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元素。艺术元素不仅有外在意义,从内在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康定斯基所说的纯抽象的形式。从点线面几何式的抽象形式,来解答艺术元素。一开始我们要从绘画元素中的点来分析,对每一个单独的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作学究式分析。这是非常主要的。
在几何学上,点是一种微小的状态,但是点确实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点是一个休止符号,点还是从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的桥梁。点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当一个点变大时,就形成了一种面。点放大后会形成外轮廓,形成线与面的结合,所以在分析和绘画的过程中要想好构图的经营位置,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单个的元素分析。
在中国画画家石涛《画语录》中有一句话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就是中国画中的传统绘画理论“一画论”。这里的“一画论”指的是任何事物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第一笔到第二笔到一幅画面的完成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从一点开始的。这和西方的点有异曲同工的道理,随着点与点的连接,形成线,线与线的排列形成面。画面中包含着点线面的相互关系。所以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中,讲究骨法用笔,线条的表现使用中锋用笔。笔墨的黑白关系,形成绘画的一种色彩的语言。
吴冠中意象油画通过自己独特的技法和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观念,体现中国绘画美学的内涵和精神。从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去分析,最独特的就是语言和形式。通过生活和自然相结合,对事物深化理解后的感悟和表现。在吴冠中的绘画中,不仅题材新颖,构图形式也是独特的。作品中形式感很强,但是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通过西方绘画来表达形式感。
一、构图
吴冠中在构图方面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通过西方绘画的构图规则化到中国绘画构图的经营位置,使两者相结合从而在中西方绘画中找到平衡感。在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中,采用横竖结合的线条进行构图,画面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吴冠中的线条精简概括,在观看作品时,画面的视觉饱满,给人一种节奏的动感。画面通过线的流动,充满形式美。
《山间春色》就很好地说明了吴冠中绘画的构图独特性。
在构图中,尤其是抽象艺术中,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的张力有一点微妙的变化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画面上所有的单个形状的张力,都会选取一个不同的方向。每一次的选取都是颜色的变换。画面的整体构图都经过了计算,并且按照对比的原理来进行构造。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特有的,都有各自的位置和内在的造型。构图是画面的一种平衡关系。协调画面,其中包含疏密、呼应、面积的对比,多种元素组成了画面的构图。
二、造型
吴冠中在造型方面主要是形式感和色彩丰富性相结合。吴冠中以“风筝不断线”的绘画理念,通过点线面来填充画面。吴冠中的作品突出的是江南小景以及黑白砖墙的对比,形式简洁,色彩对比强烈。用中国画中的线来表示,画出了韵律感。线条的转折、曲直、灵动,通过色彩关系和绘画的造型形成一种形式美。这是绘画语言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色彩
可以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所产生的。即使在线条中,也只有通过笔迹与纸张之间亮度和色彩的差别,才能更好地突出物体的形状。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倾诉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出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后,才能把色彩理解得更深刻。色彩的运用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色彩分为冷暖。亮度越高的色彩我们理解为‘冷,而低亮度的色彩给人一种‘暖的感觉。”
吴冠中将中国的墨色应用到油画中。墨分五色,墨色的对比形成一种独特的色彩效果。不同的画派和画种对色彩的理解是不同的,古典主义比较注重画面逼真,色彩饱和;印象派的色彩对比性很强,主观跳跃;中国画的色彩主要以黑白为主,赭石、花青为辅。吴冠中的作品中,就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黑白。强调画面的强烈对比和视觉冲突,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吴冠中在油画中,大面积的留白、线性的构图与造型,超脱了传统的中西绘画程式,打破了固定画式和束缚,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四、总结
吴冠中的绘画在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绘画的材料和绘画技法。通过强烈的绘画形式表达事物的主观理解,对画面进行重组。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将事物形象的关注回归到事物的本身,将欧洲油画的具象性和色彩性与中国传统的审美和哲学思想相结合,推动了中西文化艺术精神的创新。
例如:水墨画《狮子林》大面积前景都是西方的绘画手法,但是画面的边角和画中的线条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画法。画面不仅有西方的绘画趣味,同时蕴含着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吴冠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不再受对象约束。这一时期的绘画有一种自由洒脱的张力,从而使我们在欣赏绘画时,进入了一种任意发挥的状态。吴冠中的早期绘画特征是注重绘画物体的具体写实描绘,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画水墨逐渐进入到油画的画面中,形成一种绘画元素。通过绘画的熟练度和理解,画面开始走向自由的状态。黑白的对比是画面的亮点,用笔中加入皴擦,使画面形成不一样的肌理。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的构成元素与抽象性。通过西方的造型来创作中国水墨的风味。吴冠中的艺术探索中,夹杂着现实生活带来的感受,在画面上注重绘画风景的“意象”。
当代中国艺术要走向民族化的道路,不是简单地使用西方的媒介直接借鉴和提取。而是通过学习西方绘画,从西方绘画的元素中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坚持东方的绘画情感和绘画审美,体现:“意在画外”,同时用现代观念去寻找绘画发展的新途径,将表现手法与东方审美相结合,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时代的脚步。
吴冠中的艺术史在现代艺术中的传统表现,融入中国油画和传统的水墨,使中国艺术精神走向世界。
一个负责任的艺术家,对待任何事物都抱着一种执着的精神及对事物的专研性,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吴冠中的艺术之所以让人眼前一新,这正是画家需要具备的人文关怀情感。吴冠中的绘画紧紧地跟随时代,就如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在创新的这条路上,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推陈出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1世纪是中国正处于多元化的世界,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内容,积极借鉴西方的艺术,构建中国当代精神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
窦茗越,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研究生。